8月21日,歐盟宣布了一項重要決定,對部分從中國進口的新能源汽車加征關稅稅率進行了調整。其中,特斯拉的稅率從原先的20.8%大幅降至9%,這一變化被普遍視為是對中國市場動態變化的積極響應。據悉,這一調整的背景是中國政府似乎在逐步減少對外資企業的補貼力度,從而影響了歐盟方面的關稅政策。
與此同時,寶馬新款MINI電動車以及安徽大眾的“與眾”車型也享受到了關稅優惠,稅率從37.6%降至21.3%。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比亞迪、吉利和上汽等中國車企的稅率并未出現顯著變化,僅微調至17%、19.3%和36.3%,仍維持在較高水平。特別是上汽集團,其汽車產品在歐洲市場仍面臨高達46.3%的總關稅(含現行10%基礎關稅),成為被征收加征關稅最高的中國車企。
針對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終裁結果,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于8月20日再次表達了中方立場。發言人強調,歐方的調查過程存在預設結論、違背公平原則等問題,不符合世貿組織規則,實質上是以“公平競爭”之名行“不公平競爭”之實。
回顧今年6月,歐盟委員會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的初裁結果曾引發廣泛關注。當時,比亞迪、吉利、上汽三家被抽查的中國車企分別面臨17.4%、20%、38.1%的額外關稅,高于市場預期。而到了7月,隨著臨時反補貼稅的征收,吉利和上汽的稅率雖略有下調,但仍處于較高水平。
上汽集團作為被重點調查的車企之一,對歐委會的調查過程提出了質疑。上汽認為,調查涉及商業敏感信息,如電池化學配方等,超出了正常調查范圍。同時,歐委會在補貼認定上存在錯誤,將國內消費者購車補貼納入歐盟銷售補貼率計算,且忽略了上汽提交的部分信息和抗辯意見,導致補貼率被虛增。
從市場銷量來看,上汽集團在歐洲市場的表現依然強勁。據全球汽車行業信息資訊機構JATO統計,2023年上汽集團旗下名爵品牌在歐洲市場的銷量位居中國車企之首,達到23.18萬輛。然而,高關稅仍對上汽等中國車企在歐洲市場的競爭力構成了一定挑戰。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特斯拉中國在中國市場的供應鏈國產化率已高達95%,遠超許多中國品牌,但其在中國出口歐洲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仍保持著領先地位。2023年特斯拉中國出口歐洲約13萬輛汽車,今年前七個月已出口9萬輛,預計全年出口量將達到約15萬輛。而特斯拉中國也因此成為被加征關稅稅率最低的品牌之一,進一步凸顯了其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
新能源汽車
+關注
關注
141文章
10623瀏覽量
100122 -
特斯拉
+關注
關注
66文章
6331瀏覽量
12681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