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滿天芯
編輯:感知芯視界 Link
人工智能熱潮需要相關芯片產量支持,但要提高芯片產能,目前卻只見擴廠,卻忽略最大阻礙來自專業人力的短缺。
臺積電7月營收同比增近45%至79億美元,大部分是受AI芯片需求維持強勁推動。但盡管如此,投資人越來越謹慎看待臺積電這類企業面臨的風險,尤其是芯片工廠的工程師和技師短缺危機。
美國是過去這段期間最積極擴大芯片產能的國家之一,5年內規劃投資規模估計達到2500億余美元。但到了現在卻發現,單靠現金解決芯片制造產能有其限度。
因為問題在于,打造一座芯片廠不像手機組裝廠可以很快招募到工人那樣簡單。芯片廠需要有科學和工程等碩博士學歷的高技能人才來運作,甚至建廠也需要專門技工。
根據麥肯錫分析,美國芯片行業的大筆投資和隨之而來的建設,意味除了在相關建筑部分會出現新職缺,還需要雇用16萬多名工程和技術支持人員。
然而,目前每年只有約1500名工程師投入美國芯片產業,技師甚至更缺,每年僅約1000名新員加入,遠不足以供應預估未來5年將達到的7萬5000名人力需求。
麥肯錫指出,美國芯片制造業人力已自2000年時的高峰銳減43%,按照目前下滑速度,預計到了2029年,美國芯片業短少的工程師和技師恐將高達14萬6000名。
至于韓國,芯片業自2022年起就已面臨人力不足;且據業界估計,到了2031年短缺將達到5萬6000人。
盡管臺積電正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但人力缺口已導致投產日期延后。據報建廠所需的2200名工人,約半數還得靠臺積電從中國臺灣招募過來。且文化差異使得聘雇當地人力難度更高。
由于1座芯片廠要花費近300億美元建造,因此若要符合成本,工廠有必要1天24小時、1周7天不停運作。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便曾指出,若有1臺機器凌晨1點故障,在美國要等到隔天上午才有人修,但在中國臺灣凌晨2點就會修好。這反映出若要在其他國家復制中國臺灣的工作文化,可能會有難度。
那么可否仰賴AI來制造芯片?目前AI的確能幫助芯片設計、測試及加速研發,但跨到實體制造又是完全另個問題,因為需要有經驗的工程師來操作機械,短期內很可能無法靠AI來解決。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圖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刪除。本平臺旨在提供行業資訊,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感知芯視界立場。
今日內容就到這里啦,如果有任何問題,或者想要獲取更多行業干貨研報,可以私信我或者留言
審核編輯 黃宇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192瀏覽量
427295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536瀏覽量
270343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6文章
47683瀏覽量
24030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