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科技圈似乎大事頻出:昨日光輝萬丈的明星今日悄然隕落;全球范圍內堪稱大佬的企業陷入困境,面臨著殘酷的抉擇——被迫轉型以求絕處逢生,或者接受宿命深情謝幕。這些曾經在過去一年搶占了頭條的新聞,不乏令人唏噓感慨的變化,頻頻讓小伙伴們驚呆“這世界變化太快”……
早在2012年末,美國商業智能軟件開發商GoodData創始人、CEO羅曼-斯坦尼克(Roman Stanek) 在《福布斯》雜志網絡版撰文,預測過下一年的科技趨勢。他在文中寫到,“2013年將是云計算取得重大發展的一年,將給IT行業帶來顛覆性變革。一些科技巨頭將陷入困境……惠普將一分為二,戴爾或諾基亞將消失,同時也讓我們迄今未聽說的許多小公司的估值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這些預測似乎紛紛得以了驗證,科技巨頭和小型創業公司在即將過去的2013年經歷了不平凡的起起落落。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下,2013年那些走向沒落的昨日之星,它們不僅僅曾經代表了其行業的領先水平,也以自身的興衰見證了時代的發展。
1. 微軟收購諾基亞移動——智能手機的勝利
或許你不曾使用過摩托羅拉手機,也不關心它已被谷歌收購;也不在意戴爾電腦,沒有熱情追看它跌宕起伏半年多的私有化進程。但我相信,在你的抽屜、或是家人的舊物箱里,一定有一部頑強的諾記手機,以其經典的開機畫面和標志性的鈴聲成為幾代人的共同記憶。
但是近3年來,諾基亞公司市值暴跌,芬蘭總部大樓易主,獨享了14年全球手機市占率冠軍的寶座在2010年被蘋果、三星奪去,和微軟合作試圖絕地反擊的 Windows Phone系列銷量滑坡……在手機日益向智能化更新的路上,曾經憑借Symbian系統獨領風騷的諾基亞似乎像一個不做大哥好多年的中年人,在功能機時代終結后便失去了年輕時期的霸氣和活力,開始向著暮氣沉沉的老年邁進。
2013年9月3日,微軟宣布以72億美元收購諾基亞設備與服務部門(諾基亞手機業務),并獲得專利和品牌的授權。自知追趕蘋果、三星無望的諾基亞如釋重負,將業務重心轉向Here地圖服務。
自開始生產制造手機的1960年算起,諾基亞年滿53歲。而擁有4100萬像素的Lumia 1020,成為諾基亞手機系列的絕唱。世人只有嘆息。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2. 惠普大裁員——PC市場的萎靡
在過去的5年中,惠普公司一直在削減人員編制,并在今年年初宣布將裁員2.9萬人以完成其公司重組計劃。相對于蘋果、IBM、甲骨文這些巨頭的風光,惠普這個硅谷神話締造者,現在的表現像個成績差生。
2011年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 以象征性的“1美元薪水”接任惠普CEO,積極創新以圖實現轉型,擺脫公司多年來營收下降的趨勢。但是,在過去15年里進行了70多次并購的惠普不只是機構臃腫、發展失速,更是眼睜睜的看著聯想搶走了自己在全球個人計算機市場上的統領地位。在過去7個季度的大部分時間里,惠普的營收都在萎縮,資本回報率只有可憐的7%。
如今惠普五年復興計劃已過去2年,PC市場情況卻仍不樂觀:受移動互聯網沖擊,全球個人電腦需求持續萎縮;而戴爾和聯想帶來的競爭日趨激烈——戴爾私有化后帶給惠普價格壓力,聯想則積極搶占北美和歐洲等惠普的傳統優勢市場?;萜毡话鼕A其中,四面受敵。
稍感欣慰的是華爾街對惠普復蘇仍持樂觀態度,公司股價今年上漲幅度超過了93%。但在轉型重組、裁員和出售小型公司3個大招出完以后,惠普2014財年能否恢復營收增長,這仍是未知數。
惠普正處于一個尷尬的臨界點——淡出PC市場,或者繼續捱下去。
3. 黑莓能否幸存?——論產品的適應性
成立于1999年的加拿大通信公司RIM,通過推出標志性黑莓手機開創了智能手機業務,曾在美國的市場占據了半壁江山。在美國上至總統下到尋常百姓,很多人都是黑莓忠實的用戶。
可短短的幾年時間內,紅極一時的黑莓卻又不斷淪落,公司更改名稱、更換ceo也未能解決困境。行業老大的位置被人不斷超越,黑莓才恍然驚醒開始了慢吞吞的轉型之路。
以一款產品打遍天下的時代已經屬于過去,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廠商需要對產品做出更多的變革和適應性。但骨子里高貴冷艷的黑莓顯然沒有遵循此路,年初發布的BlackBerry 10操作系統和兩款相互拆臺新機(觸屏的Z10和配備實體鍵盤的Q10)并沒有令人眼前一亮的突破,其表現只算剛好及格。
這次繼續押注的結果是隨后一年內科技網站上翻來覆去的“黑莓尋求出售”“黑莓明確表示不再出售”的新聞輪播,公司內外動蕩不安的局勢令越來越多的人對其已不抱希望,只期待它有一場“體面”的謝幕儀式。
11月初,黑莓正式宣布放棄出售計劃,未來公司仍將繼續運營,并撤出消費者市場將公司業務重心放在企業客戶。“待售”的標簽雖已撕除,但公司CEO、COO、CMO、CFO等高管均離開了公司。
元氣大傷的黑莓,尚能飯否?
4. 戴爾公司私有化——PC企業的轉型
現在全球前五大PC廠家當中,惠普、聯想、戴爾、宏碁和華碩,有兩家正在進行艱苦卓絕的戰略轉型,另外三家則在追趕前兩家,而除了聯想之外,其他四家的日子都不好過。
2月5日晚,戴爾公司正式對外宣布將以224億美元的價格被私有化,公司的CEO兼創始人邁克爾-戴爾(Michael Dell)與私募股權投資公司銀湖(Silver Lake)以每股13.65美元的價格進行收購。這場浩大的交易預計會在2014財年的Q2結束前完成。
在競爭壓力和PC衰退大潮之下的戴爾似乎別無選擇,昔日的個人電腦巨頭將會轉變為一家企業服務公司。而對于邁克爾-戴爾和他一手創建的戴爾公司來說,私有化是一個對PC時代的告別,也是一個轉型新的開始。
通過此次私有化,戴爾就不必時刻暴露在投資者和分析師的嚴密監視下,將獲得更多時間和空間發展對公司業務進行徹底的梳理或者拆分,轉型服務商以更好地同IBM和惠普競爭。
這會是戴爾公司的第二春嗎?但如何跟上移動互聯網的趨勢,將是戴爾將來要面對的本質問題。
別忘了,還有難兄難弟惠普在虎視眈眈地等著它呢。
-
黑莓
+關注
關注
0文章
187瀏覽量
21761 -
諾基亞
+關注
關注
9文章
3189瀏覽量
83484 -
戴爾
+關注
關注
5文章
634瀏覽量
40139 -
惠普
+關注
關注
0文章
594瀏覽量
3776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