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紅外波段的紅外光生偶極力通常比紅外光熱膨脹力弱1~2個數量級,難以在實驗中測量。基于力的納米級紅外(nano-IR)成像技術,包括光熱誘導共振(PTIR)、峰值力紅外(PFIR)和光致力顯微鏡(PiFM),可以通過直接成像其固有振動模式(材料的“指紋”身份)來研究樣品納米尺度信息。 據麥姆斯咨詢報道,近日,南京大學夏興華教授、李劍副研究員團隊提出了一種利用襯底的表面聲子極化激元來增強納米紅外成像中光生偶極力響應的方法,進而實現超薄樣品表面和亞表面異質結構的精確區分。該研究成果最近以“Surface-phonon-polariton-enhanced photoinduced dipole force for nanoscale infrared imaging”為題在線發表于National Science Review期刊。
研究人員發現石英襯底的表面聲子極化激元可以顯著增強近場光生力響應中的光生偶極力,使其超過襯底和樣品的光熱膨脹力。基于此,他們設計了一種基于襯底表面聲子極化激元增強光生偶極力的納米尺度紅外成像策略,能夠解決超薄樣品中異質結構的成像難題,如圖1所示。
圖1 基于聲子極化激元光生偶極力的超靈敏納米紅外成像策略
研究人員以石英襯底表面不同厚度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作為模型體系,驗證了該方法在超薄樣品中成像的靈敏度和對比度,結果如圖2所示。
圖2石英襯底聚二甲基硅氧烷的納米紅外對比成像
隨后,研究人員將該方法應用于層狀共價有機框架材料和嵌段共聚物亞表面缺陷的可視化,實現了高分辨的納米成像,結果如圖3和圖4所示。
圖3應用于層狀共價有機框架材料的成像結果
圖4嵌段共聚物亞表面缺陷的成像結果
綜上所述,這項研究展示了一種襯底增強的納米紅外對比成像技術,通過在聲子極化共振附近實現強增強的光生偶極力。這項研究主要通過選擇具有低熱膨脹系數、吸收系數或熱擴散率等低熱性能的襯底材料來限制熱膨脹,從而增強聲子極化共振附近的偶極子力。該方法可用于診斷包括地下在內的超薄結構的綜合形貌信息,這對于聲子極化材料對納米級器件的非侵入性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原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93/nsr/nwae101
審核編輯:劉清
-
納米器件
+關注
關注
0文章
19瀏覽量
7989 -
紅外成像
+關注
關注
0文章
94瀏覽量
11358
原文標題:利用表面聲子極化激元增強光生偶極力,實現納米紅外成像
文章出處:【微信號:MEMSensor,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