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國推行了一系列有助于儲能項目開發建設的政策。“十四五”規劃及2035年遠景目標大綱鼓勵加快抽水蓄能電站建設與新型儲能技術的規模化運用。2022年1月,國家發改委與國家能源局發布的《“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明確,至2025年,新型儲能將從商業化初期邁入規模化發展階段,具備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條件;至2030年,新型儲能將實現全面市場化發展。
業界普遍認同,加速新型儲能的規模化、產業化和市場化進程至關重要。陳海生預測,2024年儲能裝機量將持續攀升,全年新增裝機有望超過40吉瓦,我國儲能將實現從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的實質性跨越。
專家建議,需從提升技術水平、健全市場機制、完善安全防控、降低應用成本等多方面入手,以推動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現階段,除鋰離子電池、液流電池、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等技術較為成熟外,其他新型儲能技術尚在示范驗證階段,技術成熟度與投運項目運行經驗均有待提升。專家強調,應抓住機遇,通過示范項目驗證技術路線的經濟可行性,并針對行業發展中的難點痛點進行聯合攻關,以加快突破安全可靠、系統效率高、運維便捷的智能化核心技術。
儲能行業對價格極為敏感,而我國新型儲能市場尚未形成穩定的收益模式,盈利水平低下、成本疏導機制不完善是制約其發展的主要問題。
陳海生主張,應建立更為合理的價格機制和市場環境,以確保儲能在電力系統中的價值得到充分體現。他表示,“應從全局出發,遵循‘誰受益、誰承擔’的原則,建立發電、電網、用戶共同承擔的合理儲能價格機制。”
北京衛藍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俞會根則呼吁,應提高儲能產品性能與質量,盡快制定并完善分等級、定量化的國家標準與行業標準。
專家們堅信,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相關政策的逐步完善,新型儲能將為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強大動力。
-
鋰離子電池
+關注
關注
85文章
3254瀏覽量
77928 -
新能源
+關注
關注
26文章
5599瀏覽量
107949 -
儲能技術
+關注
關注
4文章
181瀏覽量
1437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