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國天氣形式異常多變,極端天氣事件偏多,區域暴雨山洪頻發重發,山洪災害防御任務異常艱巨,亟需建立科學高效的防洪抗汛體系。然而,當前的山洪災害防御措施與機制存在諸多問題,如因缺乏科學數據支撐而導致預報不準、預警無法及時推送給災區群眾、防汛責任不清導致各個部門缺少聯動、山洪災害高低風險不清、缺乏洪水演進和淹沒動態分析等。因此,計訊物聯以問題為導向,需求作牽引,精心研發小流域山洪數字孿生預報預警解決方案,并將其因地制宜地應用于此項目中,以數字化手段實現全域感知、智能預警、仿真預演、多跨協同,重塑山洪災害防御機制。
政策導向
水利部就加強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等相關防御工作印發《關于加強山洪災害防御工作的指導意見》。《意見》要求,落實山洪災害監測預警、提請人員轉移避險、信息報送等各項措施,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結果導向,持續開展水旱災害防御查漏補缺和風險隱患排查工作,建立整改臺賬,動態跟蹤整改銷號。
項目概況
基于山洪災害危險程度的預測預報、預警信息推送的精確性與覆蓋面、洪水演進過程與淹沒程度、因地制宜的防御預案、多部門的聯動機制等項目需求,計訊物聯以小流域山洪災害防御能力提升為目標,以現有山洪災害防御體系能力及省級監測預警平臺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功能提升為重點,構建監測數據收集傳輸、“四預”可視化等功能的小流域山洪災害防御綜合體系。
此外,計訊物聯小流域山洪數字孿生預報預警解決方案對于防御時效性的要求較高,預警信息發布與傳遞突出“快”與“準”,旨在為人員轉移和防災部署爭取更多時間。
解決方案
計訊物聯小流域山洪數字孿生預報預警解決方案以小流域為單元推進山洪關聯雨量站和高風險區現地水位監測預警站建設,主要采用計訊物聯5G水利遙測終端TY910與高清攝像頭、地下水位、土壤含水率、土壓力、翻斗式雨量計、工業照相機、超聲波水位計、高清攝像頭、GIS等前端感知設備相連接,并通過北斗衛星短報文與5G無線通信實時監測與采集雨量、水庫水位、河流水位等水文數據,實現全天候、全方位采集、存儲、傳輸、控制、告警等綜合功能。
方案功能
01數字化監管采用數字孿生技術,基于實測的遙感影像和勘測的河道斷面數據,構建小流域的一、二維水動力模型,預測分析洪水演進與淹沒過程,并在三維場景中展示防御對象的詳細信息。
02多部門聯動匯集水利、氣象等部門的數據,整合共享數據資源,打通多個數據源系統,實現跨部門信息共享。
03研判預警根據山洪動態化數據預先統計預警對象,并開啟多級預警模式,實時開展動態研判。
04智能預案通過移動端事件處置APP和跨部門聯動機制,實時動態掌握災區情況和應急處置情況,一鍵生成災情報告。
方案優勢
構建小流域洪水演進分析數字化場景,直觀化展示洪水時空演進過程,并實現山洪災害風險落區的動態更新。
構建統一、高效、科學、規范的山洪災害防治體系,全面提升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最大限度的消除山洪災害危害。
以動態化數據為依據一鍵生成災情報告,并通過智能化預案選擇最優的調度方案,有效提高決策的科學性。
實際案例
山洪監測點
在重點區域設置監測點,提前安裝監測設備,構建山洪災害“風險預警+預報預警+監測預警”的多階段遞進式預警體系。
-
監測
+關注
關注
2文章
3654瀏覽量
44744 -
數字化
+關注
關注
8文章
8854瀏覽量
6216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