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紀魅族選擇All in AI后,另一智能手機巨頭OPPO也選擇重金投入。
2月20日,OPPO首席產品官劉作虎在OPPO AI戰略發布會上表示,未來將在云端算力上持續投入,通過自建的OPPO AI濱海灣數據中心,部署Titan超大模型、Turbo大模型、Tiny輕量模型三個級別的模型對應不同應用場景,實現端云聯合部署。
在會后采訪中,劉作虎對《科創板日報》表示,“在對AI的投入上,我們可以說是沒有上限。”
IDC預計,2024年中國市場新一代AI手機出貨量將達到3700萬臺,2027年將達到1.5億臺,并且新一代AI手機所占市場份額超過50%。不過,當前AI與手機的融合依然面臨著內存傳輸速率瓶頸、內存空間受限、云端算力成本等諸多挑戰。
▌AI手機帶動新一輪換機潮
IDC判斷,2024年起,新一代AI手機將大幅增長,帶動新一輪換機潮。預計2024年全球新一代AI手機的出貨量將達到1.7億部,約占智能手機整體出貨量的15%。
在中國市場,隨著新的芯片和用戶使用場景的快速迭代,新一代AI手機所占份額將在2024年后迅速攀升,2027年達到1.5億臺,市場份額超過50%。
“AI不是高端產品的專屬,它應該是一種普惠的技術。所有的產品都值得AI的思維重新思考該怎么去做。”劉作虎在接受《科創板日報》采訪時表示,以前手機雖然叫智能手機,但其實是不智能的。而在新的AI技術有望讓手機變成了真正的智能手機,實現以用戶為中心,每一個人都應該有一個超級助理,讓這個手機懂我,一站式地把所有的需求搞定。當然,這個事情沒有那么簡單,還需要打通整個手機所有的生態。”
AI和手機的融合被行業視為新的創新錨點,對于產業鏈生態帶來新的發展。IDC認為,16GB RAM將成為新一代AI手機的基礎配置,SoC以外的硬件需要一同配套升級。同時,新一代AI手機在存儲、屏幕、影像設備的升級將帶來硬件升級和成本提升,廠商可利用科技創新及其相關功能賣點撬動終端價格。
▌內存和芯片之間傳輸速率要提升10倍
當前AI大模型要在手機落地依然面臨不小的挑戰。在手機端運行本地大模型,要求更高的內存傳輸速率和更大的內存空間。
但無論是CPU還是GPU,采用的都是存算分離的馮諾依曼架構。計算單元要先從內存中讀取數據,計算完成后再存回內存,才能最終輸出。
過去幾十年中,存儲器與處理器的發展嚴重失衡。存儲器讀取速率的提升遠遠跟不上處理器性能的增長。無論處理器所在的“入口”一端處理了多少數據,也只能通過存儲器狹窄的“出口”輸出,嚴重影響了數據處理的效率。
“目前來看,隨著大模型的發展,內存和芯片之間的傳輸速率需要提升10倍。而打破內存與計算隔閡的存算一體架構是一個可能解。”劉作虎稱。
據了解,存算一體和近存計算技術是直接在存儲器內部或附近進行計算,通過把計算和存儲功能融合在一起,提高數據處理和計算的效率和成本。
有資深分析師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AI手機一定會利好存算一體技術的發展,存算一體。但還是要看最終的需求端有多大。”
▌端云結合是趨勢
大模型應用需要處理大量數據,并在訓練過程中占用大量內存和計算資源。當前的手機內存難以支撐超過70B規模的端側大模型,這讓端云結合成為必然。
IDC中國高級分析師郭天翔認為,端測的計算能力和功耗控制存在瓶頸。“再大的模型,手機也帶不起來了。以后應該都是端云結合的方式。”
劉作虎認為,端和云各有各的優缺點。“比如AI通話摘要。首先要語音識別,識別之后再去做推理。語音識別可以在端側完成。但是推理需要更大的算力,就放在云端完成。云端的難點在于其成本很高。如果是端側,手機購買后就沒有額外的成本。”
劉作虎表示,需要根據不同的場景,來思考用端還是用云,場景不同、策略也不同。
“例如大家會用云相冊,但普通老百姓用云相冊的實際比例是比較低的,甚至百分之八九十的用戶,還是習慣把照片保留在手機上面。如果要針對相冊做一些AI的能力怎么辦?不能強迫用戶必須把相冊傳到云上,才能體驗這個AI功能,用戶沒有這種使用習慣,在這種場景下一定是做端側體驗。”
OPPO AI中心產品總監張峻稱,OPPO會在端云協同模型這個方向上進行堅定地探索。比如,基于Lora架構來做更靈活的端云協同架構。
“用端側小型模型來解決一些問題的同時,結合用戶在不同垂域的需求,以及用戶更個性化、專屬化的需求,會有一些外掛的模型加載到端側上來,更大的計算要求可能直接就分流到云上運轉,這是整個Lora架構的基本思想。但坦白講,我們在實際的落地和研究過程中還處于探索階段。”張峻如是表示。
審核編輯:劉清
-
智能手機
+關注
關注
66文章
18550瀏覽量
181043 -
OPPO
+關注
關注
20文章
5243瀏覽量
79377 -
SoC芯片
+關注
關注
1文章
617瀏覽量
35040 -
ai手機
+關注
關注
0文章
44瀏覽量
3276
原文標題:AI手機出貨量3年后占比將過半!OPPO等紛紛押注
文章出處:【微信號:chinastarmarket,微信公眾號:科創板日報】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