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5G等數字技術的快速應用,工業制造領域正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工業4.0時代,各種數字技術與工業制造的結合,不僅提高了工業生產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更是極大地推動了傳統工業數字化轉型的進度,釋放數字經濟潛力。
據工信部消息,預計2023年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3%以上,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基本穩定,總體規模連續14年保持全球第一。工業制造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加快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提高生產效率,釋放生產潛力,迫在眉睫。
眾所周知,傳統工業存在自動化程度低,許多環節仍需要依賴人工作業,生產流程缺乏靈活性和拓展性等現象,導致工業領域存在低效率和高成本、人力成本高、信息孤島等痛點難題。
因此,在各種數字技術的助力下,傳統工業正在積極進行數字化轉型升級,以實現工業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新技術產品及方案在工業制造業的應用功能體現在:
遠程控制
通過智能網關或者相關設備采集底層設備及傳感器數據,并上傳至云平臺,可以幫助管理方實時監測工業制造過程中設備運行狀態,發現異常及時告警,以實現對工業制造過程的遠程控制與監測,助力產業鏈智能協同和企業提質增效。
智能決策
依托物聯網技術方案,可以對生產過程進行實時監控,收集各種數據,如溫度、壓力、流量等,并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比如通過Ruff智能數采網關,可以將生產線各個環節的數據收集起來,實現互聯互通消除信息孤島,并對數據進行篩選、分析,為企業合理決策提供科學、準確的依據。
安全生產
智能設備的應用,有效減少了對人力的依賴,運用各種智能設備,實現了工業制造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為預防事故發生提供有力支持。同時,實時監測生產環境和設備狀態,既能避免設備損壞和生產中斷,又及時發現了潛在隱患,實現預測性維護,保障了安全生產。
降本增效
數字化的工業制造流程管理,幫助企業降低了運營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和效益。首先,智能化、可視化的設備管理,極大地減少了人力投放,從而把人從基礎的重復勞動中解放出來,更好地做精益化生產運營;其次,通過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技術,企業可以精確掌握生產過程中的各種數據,更全面、更深入地進行數據分析,更有效地能耗管理和資源調度,優化生產排產效率,幫助企業降本增效。
未來,在各種數字技術的賦能之下,工業生產企業將不斷推進數字化轉型進程,打破傳統模式,向自動化、數字化、綠色低碳方向發展。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3文章
44929瀏覽量
377063 -
數據采集
+關注
關注
39文章
6253瀏覽量
114046 -
網關
+關注
關注
9文章
4587瀏覽量
51498 -
數字化
+關注
關注
8文章
8853瀏覽量
6216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