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來,三大運營商相繼推出自己的大模型,布局動作和規模不小,也讓不少問題縈繞在讀者心頭:
中國并不缺大模型,為什么運營商還要做大模型?
目前,“百模大戰”的競爭烈度已經翻倍,2023年11月發布的《北京市人工智能行業大模型創新應用白皮書(2023年)》顯示,僅北京地區的AI大模型數量就達到115個,約占全國的一半。
在全國多達兩百多個“競品”中,運營商大模型真的不可或缺嗎?
運營商靠通信起家,在大模型人才、算法、工程能力、供應鏈上,無法與互聯網公司、AI企業等玩家拉開大的優勢。運營商做大模型,主打一個“題海戰術”。
我們簡單梳理了一下2023年三大運營商做大模型的進展,從下圖可以看到,每家都面向多個行業,推出了多個大模型,中國電信前不久一口氣發布了12個垂類行業大模型,這在AI圈都是非常炸裂的。
做大模型可以,但有必要這么卷自己嗎?
本文就從運營商“落子”大模型,看看背后數字中國基礎設施的棋局,以及接下來,運營商大模型的“棋路”走向。
“數字中國”的棋局,運營商持續落子
中國運營商做大模型的熱情高漲,和海外運營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歐美運營商并不是不關注AI、不做大模型,但往往選擇與谷歌、Meta、OpenAI、微軟等科技企業合作,并且,更重視在業務中引入AI能力,大部分都沒有推出自研大模型。
比如,AT&T就通過部署OpenAI工具,打造Ask AT&T智能問答系統,沃達豐則基于谷歌云構建AI Booster平臺,用生成式AI來轉錄電話,使能客服應用。為數不多的自研大模型,比如德國電信與韓國SKT計劃研發的大語言模型,也是針對電信企業需求定制的。
總體來看,國內三大運營商對大模型,無論是反應速度、研發深度,還是覆蓋廣度,都格外突出。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就必須提到運營商在數字中國基礎設施中的特殊位置。
相信很多人都不會否認,大模型及各種智能應用的需求飆升,需要與之匹配的數字基礎設施。而中國正面臨著“一卡難求”的算力供給可持續問題,面臨著海外高性能算卡斷供的供應鏈風險,面臨著國計民生行業數據計算處理的安全考量。同時,大模型要支撐全社會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還會面臨經濟效益與公共普惠之間怎么平衡的問題。
此前,中國創造性提出并實施了東數西算工程,通過算力的集約型發展和集中化使用,有望解決大模型算力荒、算力貴、能耗成本高等問題。
2022年2月“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啟動建設。目前看來,確實發揮了應有的作用。最典型的體現是,從以前單一的“東數西存”“東數西備”,發展出了“東數西訓”“東數西渲”這樣的應用模式,有效提升了算力資源使用率。將AI模型訓練、影視動畫渲染等放到西部地區數據中心完成,已經成為東數西算的新業態。
大模型到來之后,大數據、大算力也指向了高耗電、高帶寬。“東數西算”工程任重道遠,進一步推動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建設重大工程,夯實大模型背后的數字基礎設施,運營商在三個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角色:
1.數據流得動。“東數西訓”表面上只提到了“數”和“訓”,其實背后很重要的一點是“運”,大模型超大規模的數據參數,需要一個發達的數據網絡進行傳輸,實現數據靈活的跨區域的流動。過去幾年里,運營商參與到全國范圍內的新型數據中心建設。一位IT從業者告訴我,“跨區域的數據流動,這個需求第一個提出來的就是中國移動,它們要實現數據在東西地區的流動,我們才設計了這個功能”。運營商的通信網絡,是大模型數據和算力流動的“承重墻”。
2.行業信得過。千行百業使用大模型,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尤其是國計民生行業,出于數據安全方面的考慮,無法使用公有云服務去訓練大模型。假如數據丟失了,對很多央企和政府部門來說,就是政治責任。所以,這些行業應用大模型,對服務商的全棧自主、可信可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國家背書的運營商,無疑可以打消這些領域對大模型的存、算、運等方面的安全顧慮。
3.社會用得起。“東數西算”工程的八大樞紐、十大數據中心集群,通過大模型,真正被千行百業“用起來”,運營商可以利用自身在云基礎設施、算力成本、資源調配等優勢,提供普惠的公共算力服務,加速 AI大規模普及,讓大模型深度滲透到行業場景與應用中。從這個角度看,運營商布局大模型,也將進一步強化“東數西算”數字中國基礎設施的社會效益。
總的來說,大模型提供了一個契機,讓運營商不僅僅作為算力基礎提供商,還可以整合自身在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政企市場、云服務等領域的多種優勢,更積極地參與到智能化升級與數字化轉型中,重構自身在數字化業務中的競爭優勢。
運營商落子大模型,不想錯過“數字中國”這盤大棋局。
四子圍城,運營商的安全地帶
如開篇所說,在風起云涌的全球大模型競賽中,運營商無論是人才、技術、激勵體系等,都難以跟谷歌、微軟、OpenAI、BAT這樣的科技大廠競爭。所以歐美運營商才普遍選擇與科技企業合作,而非自研大模型。
國內運營商就“藝高人膽大”嗎?這也太瞧不起深耕AI十多年的中國AI企業與科研院所了吧。非也。
下圍棋的人知道,圍棋的基本常識是圍出一個己方的安全區域,對方不能下子,有時候四子圍城就足以鎖定勝局。而從開篇的圖表中,我們可以看到運營商做大模型的普遍特征:
1.都不做通用大模型,而是打造自己的基座模型;
2.都加緊貼合場景,尤其是國計民生重點行業,垂類行業大模型一個比一個多;
3.都不比拼模型參數,而是比拼數據積累、算力服務、MaSS、生態開源等。
顯然,運營商也很清楚,自己的優勢并不是跟OpenAI、百度、科大訊飛、清華、中科院等AI“大拿”拼算法、拼技術創新性,而是需要強調四種能力:
能力一:安全。目前很多省市政府,已經把AI大模型納入本地區的中長期發展規劃,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國計民生行業用大模型,“國云”“紅云”是最優選,基于運營商大模型及Mass服務,獲得安全可信的大模型訓練和部署環境,結合行業私有數據進行訓練精調,服務于業務。
能力二:網絡。運營商的高速網絡,實現跨域的東數西算、東數西存、東數西訓和云邊協同,支持當地數字經濟的發展,能有效帶動了運營商大模型相關算力、服務。比如中國電信天翼云,就在貴州優先布局大模型訓練算力,并將貴州逐步建成大模型訓練中心,天翼云的政務大模型“慧澤”也在貴州的縣市落地。
能力三:AI。中國運營商之所以能在大模型浪潮中,比歐美運營商更快響應,正是在過去幾年的數字化轉型中,運營商也參與了產業AI化的進程,積累了很多算法能力。中國電信的中電信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累計申請專利200余項,并在18項國際AI競賽中榮獲冠亞軍;中國移動于2013年成立“九天”團隊,目前已經在機器視覺、語音、自然語言處理、網絡智能化等領域,形成了超370項AI能力。中國聯通也不例外,自研了60多項核心算法,鴻湖大模型在2022年就啟動研發。
能力四:定制。解決垂直行業細分領域的業務問題,需要深度定制,運營商此前服務了大量的垂直行業的客戶,積累了龐大的業務數據,當其他大模型廠商頭痛于行業專有數據稀缺、客戶關系難建立的時候,運營商反而可以彎道超車,憑借良好的客情關系、用戶行為數據積累、行業場景洞察,率先“搶跑”垂類行業大模型。
比如中國電信TeleChat對外與智慧政務結合,為政務客戶提供政務短信智能化多輪問答服務;中國移動重點推進2B領域企業應用,輸出客服領域的智能交互服務,以及企業通話等網絡智能化能力。中國聯通聯合行業推出的醫療算網大模型,也發揮了其在數據、網絡上的優勢。
通過大量的垂類行業大模型,滿足客戶的定制化需求。這種拼數量的“題海戰術”,估計會在2024更加激烈地上演。
運營商做大模型,采取“四子圍城”的策略,用自己的獨特優勢,圍出了一個比較有競爭力的“發育空間”。
劫爭之地:運營商大模型的產業縱橫
看到運營商大模型的獨特優勢,也要正視其難關與挑戰。正如高手對弈,有時候一個棋子被對方圍住,又有能力在下一步將對方圍住,這個拉扯爭奪主動權的過程,被稱為劫爭,讓整個棋局變得復雜。
現實中的大模型,也并不是一個“技術-商業”的簡單游戲,中間存在著大量的影響因素和不確定性,再加上兩百多個國產大模型的激烈競爭,都讓運營商大模型的前景,存在著很多未知。
其中有幾個地方,是很可能影響成敗的“劫爭之地”:
首先是服務能力。
行業使用大模型,并不是給一個大模型就完了,還需要一系列數據治理、算力服務、模型工具、場景洞察等體系化支持。甚至有的企業,大量話術、專家經驗都沒有文本化、數字化,需要大模型服務商從數據采集開始做。大模型等數字化業務,與傳統通信類業務相比,需要更強的服務精神,更高的服務效率,更主動的服務意識,這對偏向于保守的通信運營商來說,是一個挑戰。
然后是產品化能力。
服務能力的體現之一,就是降低客戶應用大模型的門檻。以百度、科大訊飛為代表的AI企業,都非常強調產品的工程化能力,提供完善、全面的工具鏈支持,從開發平臺、工具化組件一應俱全。目前,三大運營商也都推出了大模型MaaS 能力和工具,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這些產品能否真正幫助企業解決大模型訓推痛點,還有待更充分的數據和案例。
另外,數字化有場景雜、伙伴多的特點,運營商能否以開放心態發展生態伙伴,還要打一個問號。
大模型使能數字化轉型升級,并不是一家廠商就能完成的,產業內有大量繁雜、細分的場景,需要依靠伙伴去觸達、去滿足,沒有伙伴,就沒人去為用戶解決那些隱藏在深處的痛點。
在產業鏈中更具話語權的運營商,能否以開放、共贏、合作的心態,匯聚大模型上下游企業伙伴,為伙伴賦能商業價值,形成繁榮的大模型創新生態,目前還難下定論。
這些“劫爭之地”,也會成為接下來,其他大模型服務商如AI科技企業、公有云廠商等,與運營商展開爭奪的校場。
如果說OpenAI等科技大廠是“大模型特種兵”,搶占的是前沿技術突破的先頭高地,那么運營商大模型,則是穩扎穩打的“步兵團”,具備全面開花、深度落地的作戰能力。
而作為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的主力軍,運營商必須將大模型這步棋,走好走穩。
-
運營商
+關注
關注
4文章
2399瀏覽量
44633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501瀏覽量
270301 -
中國電信
+關注
關注
22文章
3461瀏覽量
62877 -
數字中國
+關注
關注
0文章
60瀏覽量
8230 -
大模型
+關注
關注
2文章
2545瀏覽量
316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