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思汽研發布《2024年車用RISC-V芯片產業研究報告》。
什么是RISC-V?
RISC-V(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 - Five),中文名為第五代精簡指令集。它是一種基于精簡指令集原則的開源指令集架構(ISA),可用于設計和實現處理器芯片和計算機體系結構。它是全球共識的第三大架構,與X86和ARM并列。
其優勢主要在于RISC-V的指令集和架構是開源免費的。其模塊化設計允許企業添加、拓展或移除指令集。與之相比,ARM與X86不僅指令集開發復雜,且難以獲得修改指令集授權。
其劣勢主要在于生態系統相對不夠成熟。相關的編譯器、開發工具和軟件開發環境(IDE)及其它生態要素還在發展。
RISC-V與X86、ARM架構對比
來源:RISC-V手冊
RISC-V使芯片定制化更容易
RISC-V采用模塊化 ISA,即由 1 個基本整數指令集(基本整數指令集是RISC-V唯一強制要求實現的基礎指令集,其他指令集都是可選的擴展模塊) + 多個可選的擴展指令集組成。因此可根據應用程序的需求定制CPU。
其定制化優勢在于它使設計人員能夠創建數千個潛在的定制處理器,從而加快上市時間。處理器IP的通用性還節省了軟件開發時間。
RISC-V定制化的主要優勢
來源:Codasip
例如,Codasip可為用戶提供基于RISC-V架構的處理器IP定制解決方案。該方案包括基礎性的處理器IP和開發工具Codasip Studio。工程團隊能夠針對其項目需求實現硬件和軟件一體化設計,提升定制化處理器設計的效率。Codasip還于2023年10月推出了用于定制計算的700系列處理器。借助700系列和Codasip的定制計算,設計人員可通過在芯片或應用層面進行優化,獲得獨特的收益,同時控制成本。
SiFive也是基于 RISC-V 定制化的半導體企業。SiFive的主業是基于RISC-V架構幫助企業定制處理器內核。通過其定制化RISC-V半導體產品,幫助IC設計及系統公司縮短上市時間,減少成本費用。
2022年已出貨100億顆,RISC-V向高性能領域拓展
據RISC-V基金會數據,2022年采用RISC-V芯片架構的處理器核已出貨100億顆,主要用于物聯網領域。隨著市場需求的增長,RISC-V也開始逐漸走向高性能領域。例如自動駕駛、人工智能、通信、數據中心等對算力要求更高的場景。
特斯拉于2021年自研定制化芯片“D1”。D1以RISC-V架構ISA為基礎進行擴展,可訓練數據中心內部的人工智能網絡。
Mobileye(被Intel收購)也于2022年1月發布12核RISC-V自動駕駛芯片EyeQ Ultra,其CPU內核全部用的是RISC-V。預計2025年量產。
2023年9月,賽昉科技(StarFive)發布高性能RISC-V CPU IP——昉·天樞-90(Dubhe-90)。Dubhe-90是Dubhe Max Performance系列旗艦產品,SPECint2006 9.4/GHz,性能比肩ARM Cortex-A76,客戶主要來自于PC、高性能網絡通訊、機器學習、數據中心等高端應用領域。
RISC-V與Chiplet技術結合,降低芯片設計成本及門檻
為降低芯片設計成本及門檻,RISC-V處理器開發公司及研究機構還將RISC-V與Chiplet技術結合。
Chiplet,中文叫芯粒,是將特定功能的裸片(die),通過芯片內互聯技術(die-to-die)實現多個同質、異構的模塊芯片封裝在一起。Chiplet技術可將系統級芯片分割成獨立的模塊,進行單獨制造,從而改善良率,降低設計成本。
芯片設計領域初創公司Ventana Micro Systems于2023年11月推出第二代 Veyron 系列基處理器—Veyron V2。Veyron V2基于RISC-V架構處理器開發,以Chiplet和 IP 的形式進行提供。Veyron V2 chiplet采用UCIe chiplet互連,可將處理器上市時間縮短兩年,并將開發成本降低75%。基于chiplet的解決方案還通過調整計算、I/O和內存的大小來提供更好的單元經濟性。
Ventana將RISC-V與Chiplet技術結合
來源:Ventana
芯來科技,作為RISC-V架構CPU IP企業,也在布局Chiplet。2022年11月,芯來科技加入UCIe(Universal Chiplet Interconnect Express)產業聯盟,成為UCIe聯盟新成員。作為中國國內首批加入該聯盟的RISC-V CPU IP企業。芯來科技將與UCIe產業聯盟全球范圍內其他成員共同致力于UCIe 1.0版本規范和下一代UCIe技術標準的研究與應用,并將開展基于Chiplet互聯的硬核IP研發。
2024年1 月 9 日,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也推出了一種名為“Zhejiang”(浙江)的“大芯片”。采用 Chiplet 設計,共包括 16 個Chiplets,而每個Chiplet內有 16 個 RISC-V 核心,總計 256 核心,且均支持可編程、可重新配置。
國產替代空間大,汽車電子市場有望成為RISC-V下一爆發點
一輛汽車中所使用的半導體器件數量中,MCU占比約30%。傳統汽車約有50-100個MCU,智能汽車MCU數量將翻倍。而國產車規MCU領域市占率不足5% ,國產替代空間較大。
以往車載芯片主要基于ARM架構或歐洲一些芯片公司的私有架構。RISC-V開放架構的出現為國產車載芯片的研發提供更廣闊的選擇面。其開放性設計使得汽車芯片廠商可根據自身的需求進行特性布局,從而豐富產品形態。
近幾年來,已有不少國內車規級MCU廠商選擇RISC-V架構來打造自己的MCU,包括武漢二進制、國芯科技、凌思微、芯科集成等。
其中,國芯科技將探索RISC-V架構在汽車電子中高端MCU芯片中的應用。如面向新能源動力域OBC/DC-DC應用的CCFC3010PT芯片,這是國芯科技首款基于RISC-V指令架構的車規MCU芯片。同時,將啟動開發CCFC3009PT芯片,這是面向自駕領域設計開發的MCU芯片,主要面向ISP及毫米波雷達信號的后處理。
芯科集成于2023年8月推出的車規級MCU CX3288采用32位RISC-V內核,符合功能安全ISO26262 ASIL-B的要求,在信息和網絡安全方面支持SHE(安全硬件擴展)、Medium HSM,支持通信加密和安全啟動。并且支持AutoSAR,可提供MCAL和配置工具支持。
國內MCU廠商布局車用RISC-V領域
來源:《2024年車用RISC-V芯片產業研究報告》
芯科集成推出基于RISC-V的車規MCU
來源:芯科集成
當前汽車軟件和工具鏈仍比較碎片化,若使用 ARM 一個架構適用于所有情況,那么從上層軟件廠商和操作系統到應用程序廠商都很難找到通用性。相比ARM,RISC-V的定制能力較強,其豐富的延展性可滿足未來汽車電子系統不斷增長的需求;且該架構免費使用,可降低研發成本,不受任何專利或版權制約。因此,汽車電子有望成為RISC-V下一個爆發點。
面向RISC-V在汽車電子的發展機遇,2023年12 月,高通、博世、英飛凌、恩智浦、北歐半導體(Nordic)等五家頭部汽車電子芯片公司共同投資組建了一家專注于 RISC-V 生態的初創企業 ——Quintauris。公司總部位于德國慕尼黑,CEO 為Alexander Kocher,(此前曾擔任汽車嵌入式方案供應商 Elektrobit 的 CEO 兼總裁,還曾在大陸集團、西門子和英飛凌等公司任職)。公司創立初期將重點針對汽車應用,隨后逐步擴展到移動設備、物聯網芯片等領域。
高通聯合其他四家企業成立RISC-V 生態企業
來源:Quintauris
但在RISC-V上車方面需面臨兩大挑戰。一是“車規”認證周期長;首先,需通過16949認證,芯片需要獲得ACQ-100認證,模組需要獲得ACQ-104認證,同時還需通過功能安全ISO26262認證。二是需建立健全的軟件生態。包括更廣泛的操作系統和中間件支持,及更多針對特定汽車應用的優化和驗證。
國內主機廠支持RISC-V發展,積極與國內芯片廠商合作
一些國內主機廠也對RISC-V持歡迎態度,正積極與國內芯片廠商合作。例如東風汽車、比亞迪、奇瑞等。
2022年5月,東風公司牽頭聯合中國信科、武漢菱電、武漢理工、華中科大、芯來科技、泰晶科技等8家單位啟動共建“湖北省車規級芯片產業技術創新聯合體”。
2022年12月,由東風汽車旗下基金參投的武漢二進制半導體發布基于RISC-V架構的高性能車規級MCU芯片伏羲2360,采用芯來科技NA900 RISC-V 多核異構CPU IP。可用于發動機、變速箱、三電控制、ADAS、整車控制等領域。
車規級MCU芯片伏羲2360
來源:武漢二進制半導體
2023年7月,東風公司宣布,由其牽頭成立的湖北省車規級芯片產業技術創新聯合體已實現3款國內空白車規級芯片首次流片(試生產),完成了國內首款基于RISC-V指令集架構車規級MCU芯片。
奇瑞也在與國內芯片廠商合作,來定義整個RISC-V的測試架構,例如在基于RISC-V的客戶端和RISC-V芯片的測試標準,來確保RISC-V芯片的可靠性。除芯片測試之外,奇瑞還基于車規,如AEC-Q100,進行了安全可靠性的測試。
此外,比亞迪與華為合作,雙方在基于RISC-V架構的英特爾或高通的芯片上聯合開展研究。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192瀏覽量
427314 -
ARM
+關注
關注
134文章
9169瀏覽量
369237 -
RISC-V
+關注
關注
45文章
2324瀏覽量
46600
原文標題:車用RISC-V研究:定制化芯片或成未來方向,RISC-V將挑戰ARM
文章出處:【微信號:zuosiqiche,微信公眾號:佐思汽車研究】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