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周凱揚)根據日本汽車工業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和乘聯會統計的數字,中國已經在 2023 年實現了全年汽車總出口量的反超,乘用車總出口量達到383 萬。從前幾年統計的數據來看,中國在 2020 到 2023 年間,汽車出口量迅速增長,陸續趕超韓國、德國,最終擊敗了日本,搶下了全球汽車出口第一的寶座。
日本車廠在 2023 年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挫折,比如去年訪問中國的日產汽車CEO內田誠,就提到對中國本土品牌超出預期的進化感到了危機感。這不禁讓人遐想,在先進汽車制造工藝上,日本是否已經落后了,尤其是在汽車 SoC 上。
在如今每臺汽車內部近千的半導體中,汽車 SoC 決定了自動駕駛以及多媒體系統的性能水平,也需要半導體廠商利用最先進的設計技術,才能實現智能汽車所需的算力。諸如國產的地平線、黑芝麻、芯馳等廠商,加上高通、英偉達等一眾歐美大廠,已經對日本本土的車廠和半導體廠商施加了不小的壓力。
先進汽車 SoC研發小組成立
去年 12 月 28 日,12 個廠商聯合發文宣布他們已于 12 月 1 日聯合成立“汽車用先進 SoC技術研究組合”(Advanced SoC Research for Automotive,以下簡稱 ASRA)。其中包括日本車廠本田、馬自達、日產、斯巴魯和豐田,汽車電子零部件廠商電裝和松下汽車電子系統,以及半導體公司MIRISE、瑞薩、Socionext、新思日本和 Cadence日本。
ASRA將由豐田的高級研究員山本圭司擔任理事長,電裝的高級顧問川原伸章擔任專務理事。其主要研究活動為在產官學合作下,將 Chiplet 技術投入汽車 SoC的研發中去。根據 ASRA 官網發文,其目標是在 2028 年前打造汽車芯片 Chiplet 技術,并在 2030年之后實現 SoC的量產車落地。
從ASRA 的半導體廠商成員來看,這一聯盟確實是匯聚了日本 SoC 設計的頂尖力量。以瑞薩為例,作為全球頭部汽車半導體廠商,除了各種車用MCU,其 R-Car汽車SoC平臺已經發展至第四代,覆蓋了從數字儀表盤、IVI、網關到 ADAS/AD在內的各種應用。
而且瑞薩也已經在開發第五代 R-Car SoC 平臺,而這一代瑞薩將一改此前針對特定案例設計 SoC 的做法,轉變為利用 Chiplet 技術打造靈活的 SoC 平臺,根據不同的要求進行定制,這與 ASRA 的目標不謀而合。
Socionext雖然成立時間不長,卻憑借來自富士通和松下半導體部門的底蘊,已然成為日本最大的 SoC 設計服務供應商。憑借其在ISP、NPU 和2D圖形處理上的多 IP 矩陣,其定制的汽車SoC已經用于激光雷達、V2X、HMI、導航系統以及車載電視等產品中。至于 Chiplet 的設計經驗,他們也在與臺積電和 Arm 合作,開發基于 2nm 工藝的 Neoverse 服務器芯片。
新思與 Cadence 就更不用多說了,其EDA/IP 產品以及在 Chiplet 上的技術積累,可以為ASRA 提供足夠的設計便利和產品選擇,尤其是在汽車 SoC 上至關重要的互聯與接口 IP 上。
日本車廠對自研汽車 SoC 的執著
在參與ASRA 的半導體廠商名單中,包括了提供SoC設計服務的Socionext,以及使用現成的 SoC 方案的瑞薩等,但這或許不是車廠們未來想要看到的,現成方案雖然可以加快落地速度,但也更容易導致同質化,而日本廠商最擅長的就是差異化競爭。
這也是ASRA 著重強調運用Chiplet技術開發先進汽車 SoC的原因,除了可以提供更強的性能和更多功能性外,Chiplet也能帶來更高的良率。更重要的是,基于 Chiplet 設計的汽車 SoC 可以為終端客戶(車企)提供專門的功能與性能優化,從而實現及時的商業化和定制化落地。
先進汽車 SoC 示意圖 / ASRA
從ASRA 官網資料示意圖來看,基礎計算芯片、AI 芯片加上算力拓展芯片、AI 拓展芯片和圖形拓展芯片,就構成了他們對先進汽車 SoC 的規劃。其中三大拓展芯片均可以按性能要求來自行添加,這也就是采用 Chiplet 設計的靈活性。
不過從他們制定的落地時間表來看,離這一技術投入使用還有 4 年的時間,而這四年里中國汽車 SoC同樣不會懈怠,甚至可能會先一步實現車用 Chiplet 技術的落地。而 ASRA促成的合作,究竟能執行到哪個階段,就很難說了。
智能化可能成為提振出口量的關鍵
少數人對國產汽車嗤之以鼻的一個說辭是,中國沒有自己的汽車文化,但從中國汽車出口量暴漲的數字來看,智能化無疑已經成了我們對內對外輸出的汽車文化之一。不難猜到,為出口量的數字提供巨大貢獻的,正是國內迅速崛起的新能源汽車。
國產新勢力和老牌車廠的新能源品牌,憑借先進的智能化技術,已經吸引了不少海外客戶。而且在車機系統的智能化上,絕對不是某些日本車企高管口中的“排列智能手機圖標”。無論是智能座艙,還是輔助駕駛功能,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都做到了趕超日企。
至于日本車企對于智能化的追求,除了開發高級汽車 SoC 外,也都在做多手準備。比如本田就與索尼合作,聯合開發了AFEELA這一純電轎車。在今年的 CES 上展出的AFEELA,從軟件和交互層面上帶來了不少新功能。
比如與Epic Games 合作開發的 3D 地圖技術,可由駕駛員和前座乘客開啟,不僅可以對車道旁的店鋪提供介紹,還可以提供怪獸視圖或水下視圖這樣的娛樂視角,從而提供沉浸式的 AR 導航體驗。同時此次AFEELA還基于微軟的 Azure OpenAI 服務,提供了車內語音助手。
寫在最后
其實在新能源汽車帶來的變革之下,日本車廠此前就被詬病“不思進取”了。然而隨著全球汽車產業轉型速度的加快,尤其是在中國和歐美市場,日本車企已經改變了電動汽車的觀念,開始采取一系列的追趕措施,比如成立小組研發汽車 SoC,加快推進未來車型電動化轉型等。
但在這個過程中也暴露出了日本汽車產業的一系列問題,比如創新先進的汽車 SoC 開發沒有及時跟上,投身其中的初創芯片公司屈指可數。其次是缺乏優秀的車機系統軟件開發,這不只是硬件沒跟上的鍋,也有日本車企在新一代車聯網、人機交互等技術和設計積累上的落后。以AFEELA為例,也可以看出日本車企本身的智能汽車軟件設計還不完善,不少還在進行概念試水,需要由其他供應商來提供軟件解決方案。
-
soc
+關注
關注
38文章
4204瀏覽量
219098 -
adas
+關注
關注
309文章
2193瀏覽量
20885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