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英特爾憑借 18A 工藝從臺積電手中奪回領先地位的說法有很多。
從表面上看,臺積電擁有龐大的生態系統,在工藝技術和代工設計起步方面處于領先地位,但英特爾也不容忽視。英特爾首先提出了高金屬柵極、FinFET 和更多創新半導體技術,其中之一是背面供電。BPD 無疑可以使英特爾重新回到半導體制造的最前沿,但我們也需要在適當的背景下看待它。
背面供電是指將電力傳送到芯片背面而不是正面的設計方法。這種方法在熱管理和整體性能方面具有優勢。它可以實現更有效的散熱,并有助于更好地向芯片組件傳輸電力。這一切都是為了優化布局和設計,以改進功能和熱量分布。
背面供電已在會議上討論過,但英特爾將是第一家將其付諸實踐的公司。我們應當向英特爾致敬,因為他們為實現戈登·摩爾的愿景又邁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一步。
臺積電和三星可能會跟隨英特爾落后一兩年進入背面供電領域。臺積電的優勢之一是其密切合作的客戶的巨大力量,確保了臺積電的成功,這與臺積電的封裝成功不同。
今天,英特爾和臺積電之間的任何比較就像將蘋果與菠蘿進行比較一樣,它們已經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東西了。
目前,英特爾在內部生產 CPU 小芯片,并將支持小芯片和 GPU 外包給臺積電 (N5-N3)。希望英特爾能夠在內部生產 18A 及以下的所有小芯片。
不幸的是,到目前為止,英特爾代工集團還沒有大量客戶。內部制造小芯片無法與臺積電為蘋果和高通等巨頭制造復雜的 SoC 相比。如果您想將 BPD 競爭分為兩部分:內部小芯片和復雜的 SoC,那沒問題。但我認為,如果說英特爾的工藝領先于任何人,而只做小芯片,那是不誠實的。
現在,如果您想進行小芯片比較,讓我們仔細看看英特爾與 AMD 或 Nvidia 的對比,因為他們正在臺積電 N3 和 N2 上開發小芯片。英特爾可能真的會贏得這一勝利,我們拭目以待。但對我來說,如果你想要代工工藝領先,你需要能夠大批量生產客戶芯片。
接下來,您必須考慮如果沒有客戶支持,支撐領先意味著什么。它將是墻上的絲帶之一、維基百科上的注釋之一,或者像 IBM 那樣的新聞稿。這不會是每個人都尋求的數十億美元的 HVM 收入。英特爾需要登陸一些無晶圓廠半導體巨頭才能站在臺積電旁邊,否則他們將站在三星或IBM旁邊。
“英特爾曾經是保守派,”TechInsights 副主席丹·哈奇森 (Dan Hutcheson) 說。此前,臺積電的冒險精神更加激進,失敗的幾率也更高。哈奇森解釋說,現在情況發生了轉變?!霸噲D同時實施兩項重大技術變革是一個非常冒險的舉動,而在過去,這往往會導致災難,”他說。
他正在談論具有背面供電 (BPD) 功能的 Intel 20A。我從來不認為臺積電是一個冒險家。他們有客戶需要服務,他們的企業生存依賴于此(Trusted Foundry)。示例:臺積電 (TSMC) 在 20 納米工藝上分離雙圖案,在 16 納米工藝下使用 FinFET。臺積電在 HVM 后,將 EUV 層添加到 7nm(7nm+)。我認為,這并不是激進的冒險行為。
另一方面,英特爾則為自己提供內部開發的產品,這些產品可能而且已經由于工藝問題而被推遲。英特爾冒著風險在 14 納米工藝上進行了雙圖案化和 FinFET,并且做得相當不錯。這是以秘密方式完成的,因此我們不知道延誤等情況,但這是一個非常具有破壞性的舉動。英特爾冒著在沒有 EUV 的情況下進行 10/7nm 的風險,結果慘遭失敗。對于英特爾來說,不同的是,現在他們在產品(AMD)和工藝(臺積電)層面面臨著以前沒有的競爭壓力。
我也不同意關于 20A 和 BPD 的說法是一個冒險的舉動。英特爾將 20A 引入 HVM,然后添加背面供電。與 18A 相同,您無需進行背面供電。英特爾 18A 作為一種創新工藝,與臺積電 N2 和三星 2nm 具有競爭力,甚至在市場上擊敗了它們。在背面供電方面,英特爾一躍領先,直到臺積電和三星在一兩年后提供 BPD。
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英特爾在這方面確實有機會。如果客戶可以在合理的時間內完成他們的 BPD 版本,那么與我之前提到的非臺積電業務相比,這可能會成為新的代工收入來源的開始。一兩年后我們就會知道,但對我來說,這是我們一直在等待的激動人心的代工競賽,所以謝謝英特爾,歡迎回來!
2nm,競爭激烈
來自韓國、臺灣和美國的領先芯片制造商之間在先進 2 納米 (nm) 半導體工藝方面的競爭預計明年將加劇。
12月25日行業報告顯示,全球代工龍頭——臺灣臺積電(行業第一)、韓國三星電子(第二)以及重新進軍代工市場的美國英特爾——都在加速發展先進的2納米工藝。
目前,最先進的量產技術是3納米工藝,由三星電子和臺積電制造。三星于去年6月開始量產3納米工藝,而臺積電則于今年年初開始量產。
然而,據報道,由于對初始良率的擔憂以及半導體市場的低迷,3納米工藝的市場需求并未達到預期,導致客戶對這些高成本、先進工藝的需求減少。
除了臺積電獨家生產蘋果電腦用片上系統 M3 芯片和移動應用處理器 A17 之外,全球主要無晶圓廠公司仍然主要使用 4 納米工藝而不是 3 納米代工廠。
與此同時,臺積電的主導地位只增不減。根據市場研究公司TrendForce的數據,臺積電在全球晶圓代工市場的份額從2021年第三季度的53.1%增長到2023年同期的57.9%。相比之下,三星代工的市場份額從2021年第三季度的17.1%下降到2023年同期的12.4%。同一時期。
盡管如此,英特爾和三星都更專注于先于臺積電開發先進工藝,而不是立即擴大訂單。他們的策略是搶占下一個市場,而不是與行業領導者進行價格競爭。
尤其是英特爾,正在采取積極舉措重新進入代工業務。計劃于明年上半年量產20埃(A)2納米級產品,下半年開發1.8納米產品18A。在去年 9 月舉行的年度開發者活動英特爾創新 2023 上,英特爾還推出了 18A 半導體晶圓的原型。
與此相關的是,荷蘭半導體設備公司ASML近日在其官方社交媒體上宣布,將向英特爾交付全球首款High NA極紫外(EUV)設備。該設備由 ASML 獨家生產,對于在半導體晶圓上創建電路至關重要,對于實現 7 nm 以上的精細電路至關重要。High-NA EUV 預計將成為 2nm 以下工藝的關鍵工具,實現比現有 EUV 設備更精細的工藝。去年年初,英特爾率先與 ASML 簽署了該設備的合同,領先于三星電子和臺積電。
三星代工廠去年開始量產 3 納米工藝,目標是明年開始量產改進的第二代 3 納米工藝,并計劃在 2025 年上半年量產 2 納米工藝。臺積電已將 2 納米量產時間表定于 2025 年下半年。
臺積電最近與蘋果、英偉達等大客戶分享了其2納米原型機的測試結果。同樣,三星也向主要客戶展示其2nm原型機,據報道正在采取降價策略。
-
英特爾
+關注
關注
61文章
10009瀏覽量
172343 -
臺積電
+關注
關注
44文章
5687瀏覽量
167003 -
生態系統
+關注
關注
0文章
704瀏覽量
20784
原文標題:臺積電和英特爾,大戰一觸即發
文章出處:【微信號:jbchip,微信公眾號:電子元器件超市】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英特爾CEO基辛格將訪臺積電,否認取消折扣傳聞
英特爾計劃與三星組建代工聯盟,意在制衡臺積電
英特爾挖角臺積電工程師,芯片代工戰局升溫
臺積電獲英特爾3nm芯片訂單,開啟晶圓生產新篇章
今日看點丨ASML今年將向臺積電、三星和英特爾交付High-NA EUV;理想 L9 出事故司機質疑 LCC,產品經理回應
臺積電與英特爾今年將建2nm晶圓廠
臺積電、英特爾引領半導體行業先進封裝技術創新
英特爾CFO承諾維持與臺積電合作,將在18A節點獲得少量代工訂單
![](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2/CA/wKgaomXe7j6ANGaHAAWN2L7mdBA367.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