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東芝首席執行官Taro Shimada指出,隨著電動汽車市場需求不斷上升,電源管理芯片將推動其凈利潤快速恢復。作為全球功率半導體龍頭企業,東芝致力于電動汽車、工業機器人、火車、電站等行業應用的半導體研發制造。
據公開報道,東芝已與羅姆聯手,致力于提升產能與競爭力。此外,東芝將投資逾1250億日元(折合1.7557億美元)擴充功率芯片產能,以期超越包括英飛凌在內的其他實力強勁的競爭者。
Shimada表示:“我們將全面梳理全球市場,尋找潛力巨大,且最具收益性的增長空間?!睋?,未來年內,東芝目標是實現銷售回報率達到10%甚至更高目標。
另外,當被記者問及其可能重組或出售非核心業務的可能性時,Shimada回應目前暫無確切決策,重回資本市場的具體時序也有待日本產業伙伴(JIP)進一步決定。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電動汽車
+關注
關注
156文章
12186瀏覽量
232455 -
東芝
+關注
關注
6文章
1406瀏覽量
121528 -
功率半導體
+關注
關注
22文章
1184瀏覽量
4317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英國超越德國,成2024年歐洲最大純電動汽車市場
近日,最新數據顯示,英國在2025年迎來了純電動汽車市場的顯著增長,成功超越了德國,成為2024年歐洲最大的純電動汽車(BEV)市場。 據統計,2025年英國共注冊了近38.2萬輛純電動汽車
2025年電動汽車市場前景樂觀
的電動汽車市場前景依然樂觀。 標普全球移動預測,全球純電動汽車銷售將在2025年實現顯著增長,增幅預計達到29.9%。屆時,全球純電動汽車的銷量有望達到1510萬輛,相較于2024年預期的1160萬輛,將呈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這
中國汽車市場份額占全球41%
近日,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發表文章指出,中國在2024年11月的全球汽車市場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數據顯示,該月中國已占世界汽車份額的41%,彰顯了其在全球汽車產業中的強大影響力。 具
特斯拉占據美國加州電動汽車市場超過50%份額
10月31日訊,盡管面臨更多競爭對手和車型增長的挑戰,特斯拉在美國加州電動汽車市場的領先地位依然穩固,占據了超過半數的市場份額。
搶占SiC,誰是電動汽車市場的贏家?
在電動汽車市場的激烈競爭中,碳化硅(SiC)器件正成為關鍵制勝因素。究竟誰能搶占SiC高地,成為這場角逐的最終贏家? 隨著電動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對高性能、高續航里程要求和高效率的需求不斷增加
SK On計劃裁員應對電動汽車市場挑戰
面對電動汽車市場需求放緩的嚴峻形勢,韓國知名電池制造商SK On近日宣布了一項旨在提升運營效率并保持市場競爭力的裁員計劃。作為SK Innovation集團的電池業務旗艦,SK On表示將實施一系列自愿離職和特殊休假政策,以優化人員結構,打造更加精簡和靈活的工作團隊。
印度馬恒達集團:三年內斥資14億美元加速電動汽車市場布局
印度知名企業集團馬恒達集團在其首席執行官阿尼什·沙阿(Anish Shah)的引領下,正加速布局電動汽車市場,計劃在三年內斥資超過1200億盧比(約合14.3億美元),以推動電動汽車產品的快速推出
比亞迪攜手巴基斯坦巨頭,加速進軍電動汽車市場
Co.的子公司Mega Motors合作,于卡拉奇共建一座電動汽車生產廠。此舉標志著比亞迪在巴基斯坦這一新興市場的重要布局,旨在抓住當地電動汽車市場快速增長的機遇。
全球電動汽車市場跟蹤:中國市場領跑,比亞迪出口大幅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表現突出,但美國市場的BEV銷售量卻出現下滑,降幅達到了3%。與此同時,美國整體電動汽車銷量雖有提升,但BEV銷售量卻有所下降。
瑞薩電子宣布為擴大功率半導體產能重啟甲府工廠
近日,瑞薩電子宣布,考慮到EV(電動汽車)需求不斷增長,為擴大功率半導體產能重啟甲府工廠(山梨縣甲斐市)。
特斯拉車主對品牌忠誠度極高,電動汽車市場預計將持續升溫
調查結果發掘,美國電動汽車市場呈現持續增長趨勢,預計至2030年,美國市場純電動汽車(BEV)的普及率將高達25%。雖然充電路線建設和整體費用尚存挑戰,但是電動汽車在美國的
特斯拉與比亞迪爭奪東南亞電動汽車市場
近幾年,東南亞已然躋身全球領先的電動汽車市場行列。在美國市場需求趨于疲軟的背景下,該區域有望為特斯拉帶來強勁而穩定的用戶群體。Rohan Patel,特斯拉高級公共政策及商業拓展總監也在社交媒體中貼出了Model Y在馬來西亞首度交貨的照片
東芝半導體將加快開發下一代功率器件及SiC和GaN第三代半導體
2023年,東芝半導體的功率器件銷售額估計約為1000億日元,其中35%用于汽車市場,20%用于工業市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