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寶證券指出,我國機器人行業在經歷數十年發展后形成完整的行業產業鏈,工業機器人行業按產業鏈分為上游、中游、下游和終端應用。上游為控制器、伺服電機、減速器、智能芯片、傳感器等核心零部件生產;中游為工業機器人本體生產;下游是基于終端行業特定需求的機器人系統集成商,主要用于實現焊接、裝配、檢測、搬運、噴涂等工藝或功能。終端應用主要由不同領域的企業客戶和個人消費者組成,形成巨大的機器人應用市場。
機器人產業鏈
從工業機器人成本構成來看,上游的三大零部件是產業鏈中技術壁壘高、成本占比較大的環節。上游三大零部件控制器、伺服系統和減速器,成本占比分別為12%、22%、32%,合計成本占比為 66%。從盈利水平看,上游零部件的毛利率相對較高,其中減速器毛利率為40%,伺服系統為 35%,控制器為 25%;中游機器人本體毛利率最低、為15%;下游系統集成毛利率為 35%。
從服務機器人成本構成來看,三大核心模塊環境感知、運動控制和人機交互成本占比至少可達 85%。以公共(商用)服務機器人為例,包含三大核心技術模塊:環境感知、運動控制和人機交互。環境感知模塊即感知系統,運動控制模塊主要指控制系統、驅動系統、機械結構系統,人機交互模塊主要指交互系統。其中對于本體廠商,人機交互和其他基礎軟硬件基本實現自研,環境感知和運動控制模塊會有企業選擇外采,但隨著技術的進步以及成本考慮,現在多數機器人企業也實現了環境感知和運動控制模塊的自研。環境感知與運動控制模塊自研的情況下,三大核心模塊的成本占比為 85%,非自研情況下,環境感知與運動控制模塊成本占比高達70%,三大核心模塊成本占比約 92%。
人形機器人產業鏈
據工信部網站消息,工信部印發《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其中提出,到2025年,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初步建立,“大腦、小腦、肢體”等一批關鍵技術取得突破,確保核心部組件安全有效供給。到2027年,人形機器人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生態,綜合實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東方證券表示,國內頂層設計規劃路線,明確量產時間點、關鍵技術、重點產品以及示范性應用場景,結合海外以特斯拉 Optimus 為代表的人形機器人持續推進,人形機器人產業化迎來曙光。我們看好人形機器人產業趨勢,看好產業機遇下的核心零部件和配套高 端裝備國產化提速,建議關注產業鏈相關公司。
1、硬件:
減速器:綠的諧波、雙環傳動、中大力德、豐立智能
伺服電機:合川科技、江蘇雷利、昊志機電、微光股份
控制器:匯川技術、雷賽智能、英威騰、兆威機電
傳感器:奧比中光、柯力傳感、蘇奧傳感、奧普特
2、軟件:
AI:算法:商湯科技、云從科技、虹軟科技、格靈深瞳 3、機器人本體: 工藝機器人:埃斯頓、拓斯達、機器人、埃夫特 服務機器人:石頭科技、中威電子、科沃斯、億嘉和 物流機器人:昆船智能、德馬科技
-
工業機器人
+關注
關注
91文章
3374瀏覽量
92880 -
產業鏈
+關注
關注
3文章
1352瀏覽量
25860 -
人形機器人
+關注
關注
3文章
496瀏覽量
16803
原文標題:人形機器人產業鏈及相關上市公司梳理
文章出處:【微信號:indRobot,微信公眾號:工業機器人】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