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通信的原理是發送端在發送串行數據的同時,提供一個時鐘信號,并按照一定的約定(例如:在時鐘信號的上升沿的時候,將數據發送出去)發送數據。接收端根據發送端提供的時鐘信號,以及雙方的約定,接收數據。這種通信方式中,因為數據分組較大,所以效率更高,適用于對速度要求高的傳輸。但同時,它對時序的要求也更高。
異步通信的原理是接收方并不知道數據什么時候會到達,收發雙方可以有各自自己的時鐘。發送方發送的時間間隔可以不均,接收方是在數據的起始位和停止位的幫助下實現信息同步的。這種傳輸通常是很小的分組,比如:一個字符為一組,數據組配備起始位和結束位。所以這種傳輸方式的效率是比較低的,因為額外加入了很多的輔助位作為負載,常用在低速的傳輸中。
具體來說,異步通信的工作原理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發送請求:異步通信的第一步是發送請求,請求可以是網絡請求、文件讀寫請求、數據庫請求等。發送請求后,程序不會阻塞等待響應,而是繼續執行其他任務。
接收請求:接收請求的程序會將請求放入隊列中,等待處理。在處理請求之前,程序不會阻塞等待請求的到來。
處理請求:處理請求的程序會從隊列中取出請求,并進行處理。處理請求的過程可能需要一定的時間,但不會影響其他任務的執行。
發送響應:處理請求完成后,程序會發送響應。響應可以是網絡響應、文件讀寫響應、數據庫響應等。發送響應后,程序不會阻塞等待響應的返回。
接收響應:接收響應的程序會將響應放入隊列中,等待處理。在處理響應之前,程序不會阻塞等待響應的到來。
處理響應:處理響應的程序會從隊列中取出響應,并進行處理。處理響應的過程可能需要一定的時間,但不會影響其他任務的執行。
同步通信與異步通信區別:
(1)同步通信要求接收端時鐘頻率和發送端時鐘頻率一致,發送端發送連續的比特流;異步通信時不要求接收端時鐘和發送端時鐘同步,發送端發送完一個字節后,可經過任意長的時間間隔再發送下一個字節。
(2)同步通信效率高;異步通信效率較低。
(3)同步通信較復雜,雙方時鐘的允許誤差較小;異步通信簡單,雙方時鐘可允許一定誤差。
(4)同步通信可用于點對多點;異步通信只適用于點對點。
UART即通用異步收發器,是一種串行通信方式。串行通信分為兩種類型:同步通信方式和異步通信方式。但一般多用異步通信方式,主要因為接受和發送的時鐘是可以獨立的這樣有利于增加發送與接收的靈活性。異步通信是一個字符接著一個字符傳輸,一個字符的信息由起始位、數據位、奇偶校驗位和停止位組成。每一個字符的傳輸靠起始位來同步,字符的前面一位是起始位,用下降沿通知收方開始傳輸,緊接著起始位之后的是數據位,傳輸時低位在前高位在后,字符本身由5~8位數據位組成。數據位后面是奇偶校驗位,最后是停止位,停止位是用高電平來標記一個字符的結束,并為下一個字符的傳輸做準備。停止位后面是不同長度的空閑位。停止位和空閑位都規定為高電平,這樣可以保證起始位有一個下降沿。
SPI通訊是一種同步串行通信協議,英文全稱是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SPI通訊協議由Motorola公司推出,常用于處理器與板載外設(比如Flash存儲器、實時時鐘芯片、AD/DA芯片等)之間的通信。
SPI通訊使用四根線進行通信:MISO、MOSI、SCLK和CS。MISO是主設備輸入/從設備輸出引腳,MOSI是主設備輸出/從設備輸入引腳,SCLK是串行時鐘信號,由主設備產生,用于同步數據傳輸。CS是從設備片選信號,由主設備控制,用于選中特定的從設備進行通信。SPI通訊可以配置為主從模式,一個SPI通訊系統中,必須有且僅有一個主設備,可以有一個或者多個從設備。
選擇同步通訊還是異步通訊,取決于具體的應用場景和需求。同步通訊適用于需要精確時序和數據一致性要求較高的情況,比如音頻、視頻等多媒體數據的傳輸。同步通訊可以確保數據的實時性和準確性,但是需要較高的硬件和軟件成本。異步通訊則適用于對時序要求不那么嚴格,但需要實現簡單、低成本的通信的情況,比如鍵盤、鼠標等輸入設備的通信。異步通訊可以實現簡單的數據傳輸,但是可能會因為時鐘不同步等問題而導致數據錯誤。因此,在選擇同步通訊和異步通訊時,需要根據具體的應用場景和需求進行權衡,選擇最合適的通信方式。
-
數據
+關注
關注
8文章
7145瀏覽量
89590 -
異步通信
+關注
關注
1文章
57瀏覽量
10187 -
同步通信
+關注
關注
0文章
28瀏覽量
918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