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片是大多數芯片的載體。但是一塊硅片中卻隱藏了很多不為人知的細節,比如:硅片有哪幾種晶向?有幾種定位邊?定位邊是如何定位的?定位邊與定位槽有什么區別?等等。今天就來詳細講解一下。
什么是定位邊/槽?
8inch以上(含)硅片用來定位的是定位槽(notch),8inch以下的硅片用來定位的是定位邊(flat)。 硅片定位邊是硅晶圓的一個短邊,而定位槽是邊緣部分的一個半圓或V形的缺口。
定位槽/邊是如何制作的?
當用CZ法拉出晶錠后,需要切掉兩端,然后將硅柱徑向研磨得到合適的直徑,之后再對硅柱的某一部分進行研磨,得到定位邊,最后用線鋸或內圓切割機將硅柱切為一片一片的硅片。
與晶向&摻雜的關系
一般只有定位邊具有指示晶向和摻雜類型的作用,根據定位邊的位置與數量來確定硅片的晶向和摻雜類型。而定位槽會在硅片的底部,一般無法通過定位槽直觀地看出晶向與摻雜類型。常見的晶向為<100>,<110>,<111>,而摻雜類型則為N型與P型。
一塊硅片定位邊的數量為一條或兩條。只有一條定位邊的硅片類型為P型<111>。如果硅片有兩條定位邊,那么一條長的定位邊為主定位邊,短一點的為次定位邊。主定位邊主要便于硅片在半導體工序中對位,而次定位邊則標明晶向和摻雜類型。主定位邊在硅片的下部,而次定位邊的位置則不固定,隨著晶圓的晶向和摻雜類型的變化而變化。
一般2inch的主定位邊長度為15.8mm,4inch硅片主定位邊長度為32.5mm,6inch硅片主定位邊為57.5mm。 當主定位邊與次定位邊夾角為45°時,硅片類型為n型<111>;當主定位邊與次定位邊夾角為90°時,硅片類型為p型<100>;當主定位邊與次定位邊夾角為180°時,硅片類型為n型<100>。由于<110>晶向不是主流的硅片晶向,因此沒有一個標準來表示,可以根據硅片供應商自己的標準來表示<110>晶向。
晶向對半導體工藝的影響
在(100)晶面上,硅原子的排列是四方的,而在(111)晶面上,硅原子的排列是六方的。由于(111)晶面的硅原子更為緊密,其化學反應性相對較低,而(100)晶面則相反,其化學反應性較高。 因此,(100)晶面的硅比(111)晶面的硅刻蝕得更快,而(111)晶面的氧化速率通常低于(100)晶面。
硅片的摻雜濃度對半導體工藝的影響
在刻蝕工序中,摻雜劑增加了硅的導電性,使其更容易受到電化學刻蝕的影響。不同的摻雜濃度會導致不同的刻蝕速率,高摻雜的硅通常刻蝕得更快。 在擴散工序中,硅片的摻雜濃度也會影響摻雜劑在硅中的擴散速率。高摻雜的硅會導致摻雜劑擴散得更深。
審核編輯:劉清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703瀏覽量
222633 -
硅晶圓
+關注
關注
4文章
270瀏覽量
20729
原文標題:硅片是如何定位的?
文章出處:【微信號:bdtdsj,微信公眾號:中科院半導體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