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將連續推出若干關于電容、電感、電阻、電流、電壓等測試的推文,講述一些電路基本原理注意問題。。。。
電容測試的一個基本方法就是把電容變換為頻率信號,通過測頻推算電容數值,基本的原理性電容轉頻率電路如下:
利用一階三要素法,很容易得到頻率的理論公式:
代入,計算得f=58.687Hz,仿真測試為59.8Hz,相對誤差1.89%,還是挺大的,
下面我們來分析和改進一下:
計算都是按理想運放來進行的,對比一下與理想運放的差異:
- 偏置電流,實際運放的偏置電流并不為0,AD8031的偏置電流典型為0.45uA,而且運放負輸入端的偏置電流對電容C1充電、放電時的影響是剛好相反的,基本應該可以抵消影響;運放負輸入端的偏置電流會微弱影響反轉比較電平,由于正負半周影響基本抵消,且R3/R4電阻都不大,影響應該可以忽略
- 有限運放帶寬、有限開環增益,由于振蕩頻率低,影響可忽略
- AD8031的輸入引腳電容為1.6pf,影響可忽略,且此電容應該是降低頻率的
- AD8031的有限輸入阻抗,此會使等效的R2降低,會增加頻率!這應該是主要原因,查AD8031輸入阻抗如下:
那么我們能不能根據輸入阻抗反推補償R2?這個很難,因為這280K/40M歐姆都是在運放線性應用下測試的,而我們現在是非線性的振蕩應用,這個阻抗值是沒法使用的!既然我們確定是AD8031的有限輸入阻抗的原因,怎么驗證?我們可以把R2減小10倍,這樣AD8031的有限輸入阻抗的影響就應該減小:
計算頻率為f=586.87Hz,仿真測試為585.67Hz,相對誤差0.2%,相比原來的1.89%果然減小了10倍左右。
總結:此電容轉頻率的電路的精度與R2電阻和運放的輸入阻抗密切相關,兩者差越大,精度越高,注意運放手冊上的輸入阻抗一般是不能直接應用的,因為那是負反饋線性應用下測試的,而此電路是正反饋非線性應用場合,但可以參考大致量級范圍。
此電路有個缺點:被測電容與頻率f不是線性關系,是倒數關系,后續處理不是很方便,能否使用電路將C與f關系改為線性?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U2/U1用的是理想運放模型,沒有用實際運放模型,實際運放的選擇對測試精度影響很大,原因:
1)實際普通運放的帶容性負載能力很差,一般就幾十pf,必須要擴載才能使用,這個以后再說
2)以上電路只是原理性電路,U1的實際電路是不能這么接的,肯導致U1輸出限幅,因為U1的正端輸入沒有直流通路,在偏置電流作用下,遲早會限幅的
3 **)理想運放仿真看,線性尚可,但需要做零點校正。 **
4)系統輸出是正負脈沖,不能直接接單片機測量頻率,最好改為單電源供電
以下是針對2)/3)修改后電路
可見被測電容C1與頻率呈線性關系,仿真結果:
仿真結果得偏差,主要是計算公式中運放輸出都是0或VCC,而實際上是小于VCC,大于0的,使比較反轉電平靠近,頻率提高了,所以實際應用需要校正。
-
Vcc
+關注
關注
2文章
306瀏覽量
36151 -
單電源供電
+關注
關注
0文章
22瀏覽量
10250 -
偏置電流
+關注
關注
1文章
118瀏覽量
13159 -
電容充放電
+關注
關注
0文章
94瀏覽量
5857 -
AD8031
+關注
關注
0文章
4瀏覽量
243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