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PECL電平是常用的一種邏輯電平,大部分資料對該電平的描述為:由ECL電平發展而來,但是對其邏輯電平門限的確定、為什么要加一個偏置電平以及LVPECL電平與ECL電平在電路結構上的差異鮮有論述。因此,對在學習該電平中遇到的困惑整理如下:
1.ECL電路的基本原理
圖1 ECL電路
ECL電路如圖1所示,其分為輸入級、中間級和輸出級三部分。輸入級由T1、T2、T3三管構成,當A、B有一個為1時,T1和T2至少有一個管開通,VE電位將被抬高,導致T3截止;當A、B都為0時,T3則會開通。輸出級由T5、T6組成的射隨器構成,當T1、T2至少有一個開通時,T5的截止,輸出為0,而此時T6導通輸出為1。即T5輸出 ~(A+B),而T6輸出A+B。中間級的作用為給T3提供合適的偏置電壓VBB,Re2有抑制溫漂的作用。
2.ECL電路為什么不直接輸出,需要經過射隨器輸出?
考慮直接輸出的情況,輸出高電平為:
輸出低電平為:
當ECL電平直接耦合時,設VOH直接接到T1管,則T1管的基極電位為0(邏輯1),集電極電位電位小于0(因為有Rc1的壓降),集電結正偏,T1管將進入飽和區。ECL為獲得較高的開關速度,設計時需要保證三極管不飽和,因此需要經過射隨器輸出,降低其輸出高電平,同時,經過射隨器輸出,其輸出阻抗變小,驅動能力也會變強。
3.邏輯電平門限的確定
ECL電平的邏輯電平門限是沒有標準來限定的,其門限的大小需要滿足各廠家提供數據手冊。但是,根據電路結構分析,各電平門限以及擺幅大小也有一定的限制的條件,分析如下:
由電路結構可知:
由于三極管不能進入飽和區,因此需要滿足:
因此,擺幅滿足:
對邏輯高電平:
為保證T1、T2導通時,T3截止,有:
對邏輯低電平,為保證T1、T2截止時,T3導通,有:
由擺幅要求:
4.PECL與ECL電路的差異
圖2 PECL電路
大多數資料對PECL電路的描述為:把ECL電路的高電平變成正電平,即得到PECL電路。但是,其給出的電路圖與ECL電路卻大相徑庭。中間級去哪了?為什么直接使用差分輸入?輸出為什么要接到到VCC-2V,一概沒有交代,看得人一頭霧水,現整理如下。
首先PECL為差分輸入,ECL雖然也有兩個輸入,但其輸入其實相當于取或,和單端輸入單端效果是一樣的。在有關資料里,描述為“原理與單端輸入,雙端輸出的差分放大電路類似”。因此輸入端的差異我個人判斷是ECL/PECL的應用場景不同導致的,ECL用于單端轉差分或者需要同時獲得其輸出的反信號的場合,PECL則為差分輸入、差分輸出的場景(未做具體考證)。由于輸入級的差異,PECL自然不需要中間級提供偏置電壓了。
5.為什么PECL的輸出需要通過50R電阻接到VCC-2V?
PECL的輸出高電平為VOH=2.4V,輸出低電平VOL=1.6V,為達到這個電平門限要求,需要給輸出電平提供一個2V(VCC-1.3)作用的共模電壓(輸出高低電平的中間,使得獲得的動態電平范圍最大)。為滿足此要求,一般在輸入端會加一個VCC-1.3V的直流偏置,提供共模電壓,以圖2電路為例,當T1端輸入為高,為使得T1不進入飽和區,則T1的集電極電壓最小為VCC-1.3V,如此,為了使輸出的三極管不進入截止區,則其偏置電壓不應大于VCC-2V,同時為了避免功耗過大,終端的偏置電壓不應取太小,故取VCC-2V。50R的電阻則是用于阻抗匹配,避免產生反射。
-
邏輯電平
+關注
關注
0文章
158瀏覽量
14473 -
LVPECL
+關注
關注
2文章
27瀏覽量
17988 -
PECL
+關注
關注
0文章
321瀏覽量
14332 -
射隨器
+關注
關注
0文章
8瀏覽量
8963 -
ECL電平
+關注
關注
0文章
3瀏覽量
151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