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多學習單片機和嵌入式系統開發的人,都是從基于Arm的32位微控制器(MCU)起步的,因此在不少人看來,8位MCU已經是“過去時”,正在逐漸淡出大家的視野。但事實并非如此——有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MCU市場中,雖然32位MCU的占比達到了55%,穩居首位,但是8位MCU這位“老戰士”依然十分“能打”,占據著43%的市場份額,且毫無“隱退江湖”的意思。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32位和8位MCU兩強并立的局面,和嵌入式市場的結構特點不無關系。要知道,嵌入式系統的最終應用千差萬別,因此性能并非是所有應用考慮的首要因素,這就造成了MCU產品的演化道路發生了分支——一個方向以32位MCU為代表,著力于通過更高的性能去滿足高速大量信息處理的需要,由此發展出的各種MCU新技能很是讓人眼花繚亂;而另一個方向則是側重提升控制能力,在這個方面,8位MCU憑借著在性能、價格、功耗、可靠性及穩定性上完美的“平衡”表現,仍然占據著相當的地位,呈現出頑強的生命力。
頑強進化的8位MCU
當然,在競爭白熱化的MCU市場中,8位MCU這份穩固的“基業”也不是白來的,除了對以往固有市場優勢的傳承,更重要的是這些年來, 8位MCU在技術上一直沒有停止過改進完善的步伐,通過不斷采用芯片設計和制造新技術,甚至是吸收競爭對手32位MCU的一些新“玩法”,才經受住了歲月的洗禮,歷久彌新。
觀察過去十年來發生在8位MCU身上的一些重要的“進化”,可以歸納出以下四個方面。
1、優化MCU內核
既然不能在算力性能上與32位Arm處理器內核硬鋼,8位MCU就在自己的內核結構上挖潛,針對控制功能進行優化,提升指令的運行效率,力求在控制功能上不輸于、甚至優于32位MCU。
2、集成更豐富的外設
得益于芯片設計和工藝技術的進步,使得今天8位MCU也可以像32位產品那樣將越來越多的模擬、接口、振蕩器、定時器等外設功能集成到一顆芯片中,構成一個功能完整、能夠應對特定設計所需的解決方案。而且MCU外設的智能化,還可以分擔部分CPU內核的工作,使得產品能夠兼具功能上的擴展和功耗上的優化。
3、采用低功耗設計技術
低功耗原本就是8位MCU的一個優勢,在此基礎上,越來越多的8位產品也引入了功耗分級管理策略,可以根據不同功率等級的需要開啟或關閉相應的片上功能單元,極大地優化整體功耗表現。
4、提供易用的開發環境
32位MCU應用市場之所以發展迅速,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與其配套的完整、簡單易用的軟件開發環境(IDE),以及圍繞這IDE的其他軟件資源和豐富的例程,這使得開發者能夠基于高級語言完成MCU的應用開發工作。這個經驗,8位MCU也學到了,并且學以致用,如今8位MCU的配套開發工具也變得越來越好用,生態也越來越完善,大大地簡化和加速了8位MCU的應用開發設計。
縱觀市場,上述這四種“進化”已經成為了8位MCU發展普遍的趨勢,每個MCU廠商也都遵循著這樣的思路,在自身技術積淀基礎上,緊跟市場的步伐,不斷推出8位MCU新品。Silicon Labs就是在這一“進化”過程中,表現可圈可點的一家。
8051中的“小蜜蜂”
Silicon Labs的8位MCU內核采用的是廣為人知的8051架構,但其已經是對標準8051架構的改良之作。
要知道,標準的8051架構執行一條指令最少要一個機器周期,而一個機器周期要占用12個系統時鐘周期。Silicon Labs的8位MCU采用的是經過特別優化的、與標準8051兼容的CIP-51內核,該內核基于獨特的流水線結構,將一個機器周期由標準的12個系統時鐘周期降為1個,也就是說單周期指令運行速度變為原來的12倍,內核的指令處理效率大為提升。CIP-51內核70%指令的執行是在1-2個系統時鐘周期內完成的,只有四條指令的執行需4個以上時鐘周期。
同時,由于CIP-51指令與標準8051指令系統完全兼容,這也就意味著8051單片機豐富的開發資源,基于CIP-51內核的8位MCU也可以“拿來”作為參考資料,原來采用標準8051的項目都可以非常方便的移植到Silicon Labs的8位MCU上。
在用CIP-51內核替代標準8051內核的基礎上,Silicon Labs對8位MCU產品進行了全方位的優化和升級,包括:將I/O口從固定方式改變成交叉開關配置方式(Crossbar),提高了I/O交互的靈活性;從系統時鐘到時鐘系統、從引腳復位到多源復位,以及低電壓供電,為低功耗設計提供了極佳的支持;從傳統的方針調試到基于Silicon Labs私有的兩線制C2接口的系統調試等等。
這些舉措使得Silicon Labs的8位MCU產品煥然一新,最終形成了以“小蜜蜂”為標識的EFM8系列MCU。這個系列的8位MCU實際上就是以CIP-51內核為核心,集成不同的外設單元,以適應不同目標應用的產品組合,由此打造出了一個完整的8位MCU的產品平臺,使得后面的產品推新速度大大加快。
到目前為止,EFM8系列MCU已經推出了四個子系列的產品,包括:主打超低功耗的EFM8 SB(Sleepy Bee)系列,高精度模擬特性突出的EFM8 LB(Laser Bee)系列,作為小尺寸、低功耗USB微控制器的EFM8 UB(Universal Bee)系列,以及致力于成為用戶價值之選的EFM8 BB(Busy Bee)通用MCU系列。
圖2:EFM8系列MCU產品特性(圖源:Silicon Labs)
從圖2中可以看出,其中的EFM8 BB系列定位是通用、高性能的MCU,其具有靈活可擴展的外設單元,以及能夠大幅提升系統PCB設計和布局靈活性的交叉開關設計,集低功耗、高集成、資源豐富等特點于一身,可以說是開發低成本嵌入式設備的理想之選,應用場景極為廣泛。今天我們就來特別介紹一下EFM8 BB系列中,新來的一只“小蜜蜂”——EFM8 BB5系列。
表現不俗的EFM8 BB5
Silicon Labs的EFM8 BB5通用8位MCU系列,包括EFM8BB51和EFM8BB52,它們共同的特點就是采用主頻50MHz的高效CIP-51內核,在小尺寸單片封裝中集成了豐富的模擬和通信外設,支持5V I/O,具備精密模擬和增強型脈寬調制等特性,產品設計考慮相當周全,常適合用于嵌入式應用。
其中,EFM8BB51采用20引腳TSSOP和QFN封裝,額定工作電壓為1.8V至5.5V;EFM8BB52采用20引腳和32引腳的QFN封裝,或者20引腳和28引腳的TSSOP封裝,額定工作電壓為1.8V至5.5V。
圖3:EFM8BB51 8位MCU系統框圖(圖源:Silicon Labs)
圖4:EFM8BB52 8位MCU系統框圖(圖源:Silicon Labs)
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EFM8 BB5系列MCU身上更多表現不俗的閃光點。
豐富的外設和接口
EFM8 BB5集成有12位612ksps ADC、2個模擬比較器、可調節和靈活選擇的參考電壓,這些高精度的模擬功能使得該MCU即使在VDD噪音下也能實現精確控制和響應。
在通信和數字外設方面,EFM8BB5包含2個高達3M波特率的UART,高達12Mbps的SPI,400kbps的SMBus/I2C接口,16位CRC硬件單元,支持256字節flash的CRC生成。
在I/O接口上,EFM8 BB5提供了豐富的GPIO引腳,且所有引腳在偏置時均能提供5V電壓,EFM8BB52的5mA拉電流、12.5mA灌電流特性可直接驅動LED。用“蜜蜂雖小,五臟俱全”來形容EFM8 BB5提供的豐富外設和接口資源,一點也不為過。
獨特的定時器設計
在MCU的定時器(Timer)設計上,EFM8 BB5集成有16位通用定時器,可以比其他MCU中常用的8位定時器提供更強大的功能。另外,EFM8 BB5中還集成了可編程計數器陣列(PCA),提供增強的定時器和PWM功能,有利于減少CPU的占用,輸出高精度的PWM信號。
優化的低功耗特性
在電源管理方面,EFM8 BB5配備有為CPU內核供電的內部LDO穩壓器,上電復位電路和掉電檢測器。該器件提供正常工作(Normal)、空閑(Idle)、休眠(Snooze)、關閉(Shutdown)四種電源模式——在圖3和圖4中明確標識出了不同電源模式下,MCU各個功能單元的工作狀態——其中休眠模式下支持低頻振蕩器(LFO)運行,功耗僅為10μA。
方便的編程與調試
EFM8 BB5中的閃存支持對固件進行現場升級。片上調試接口 (C2) 支持MCU在最終應用量產時進行在線調試。該調試邏輯支持對內存和寄存器進行檢查和修改、設置斷點、單步調試以及運行和停止命令。調試時,所有模擬和數字外設均功能齊全。
加速你的8位MCU開發
通過上面的介紹,想必大家對于EFM8 BB5系列8位MCU的硬件特性已經有了很全面的了解。不過,想要快速完成一個8位MCU的應用開發,除了硬件產品組合,軟件工具和配套的開發套件也是必不可少的。
作為Silicon Labs 8位MCU的軟件“良伴”,Simplicity Studio可以為廣泛的產品組合提供核心開發環境,其功能包括:對啟動器中特定目標設備的Web和SDK資源的訪問;軟件和硬件配置工具;具有行業標準代碼編輯器、編譯器和調試器的IDE;以及用于網絡分析和代碼相關能耗分析器的高級增值工具。可以說,Simplicity Studio為開發者提供了從設計概念到設計實現所需的一切,讓開發過程更簡單、更快捷、更高效。
在開發套件方面,分別與EFM8BB51與EFM8BB52配套的學習套件BB51-EK2700A和BB52-EK2701A也已經上架,套件包含MCU以及Qwiic和Click傳感器,以及全功能板載調試器,幫助工程師快速上手EFM8 BB5,完成應用方案的原型設計。
圖5:EFM8BB51與EFM8BB52配套的學習套件(圖源:Silicon Labs)
毋庸置疑,在嵌入式應用市場中,32位和8位MCU并存、并重的格局,將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主旋律,因此在8位MCU應用開發上的持續關注和投入,仍然會為我們帶來持續的價值。EFM8 BB5系列8位MCU——這只飛入嵌入式市場的新來的“小蜜蜂”,一定會為你未來的8位MCU應用開發之旅,帶來更多的“甜蜜”和樂趣——不信,你就來“嘗”一下!
來源:貿澤電子
免責聲明:本文為轉載文章,轉載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視頻、圖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聯系小編進行處理
審核編輯 黃宇
-
8位MCU
+關注
關注
0文章
64瀏覽量
1672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