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說明
微型氣象是不可預測的,基本上不能通過人工手段來分析其變化,因此必須運用新技術,對氣象進行實時監測,以便采取相應的措施來避免或解決事故的發生。而常規氣象環境數據采集容易造成數據損失、人力成本高、數據安全性差、可追蹤性差等問題。為解決上述問題,可以通過網關將設備采集的數據上報到華為云IoT平臺,實現對現場設備數據的實時監控,您可通過華為云IoT平臺實時查看現場溫度、濕度、光照、風速等環境數據,并對數據進行轉儲、分析等處理,同時也能通過IoT平臺對設備進行控制。本文以金鴿的R40設備為例進行演示。
整體流程
整體流程如圖所示:
圖1整體流程圖
前提條件
硬件要求:三個輸出為12V 1000mA的電源。
設備簡介
R40(如圖2)負責將傳感器的數據收集上來,上報到華為云IoT平臺,同時負責將華為云IoT平臺下發的控制信息下發給傳感器。其中演示的傳感器設備有如下三種:
1. 風速變送器(如圖3)將采集到的風速通過電流信號輸出給R40;
2. 氣象多要素百葉箱(如圖4)將采集到的噪聲、光照、溫濕度信息通過RS485口(Modbus協議)輸出給R40。
3. 報警器(如圖5)通過R40的DO口接收從華為云IoT下發給的控制信息。
圖2R40介紹
圖3風速變送器
圖4氣象多要素百葉箱
圖5警報器
硬件連接
將風速變送器的棕色線和黑色線分別接到外部電源的正級和負極,將藍色線和綠色線分別接入到R40的AIN1口和AGND口(見下圖)。
圖6風速變送器連接R40
將氣象多要素百葉箱的棕色線和黑色線分別接到電源的正極和負極,將黃色線和藍色線分別接入到R40的485A口和485B口(見下圖)。
圖7氣象多要素百葉箱連接R40
將報警器的紅色線和黑色線分別接到電源正極和R40的DO2口,將電源的負極接入到R40的DO1口(見下圖)。
圖8報警器連接R40
控制臺操作概覽
在真實設備連接之前,需要在設備接入服務控制臺創建產品、定義產品模型和注冊設備。
創建產品:在物聯網平臺上規定好某一款產品的協議類型、數據格式、廠商名稱、設備類型。此處我們需要按照R40的特征,在控制臺創建R40的產品。
定義產品模型:產品模型是用來描述設備能力的文件,通過JSON的格式定義了設備的基本屬性、上報數據和下發命令的消息格式。定義產品模型,即在物聯網平臺構建一款設備的抽象模型,使平臺理解該款設備支持的屬性信息,例如風速、光照強度、溫濕度、噪聲等。
注冊設備:將R40設備注冊到物聯網平臺。
創建產品
某一類具有相同能力或特征的設備的集合稱為一款產品。除了設備實體,產品還包含該類設備在物聯網能力建設中產生的產品信息、產品模型(Profile)等資源。下面,我們按照R40的基本特征,在控制臺上創建R40產品。
訪問設備接入服務,單擊“立即使用”進入設備接入控制臺。
選擇左側導航欄的“產品”,然后單擊右上角的創建產品,創建一個基于MQTT協議的產品,參考下表填寫參數后,單擊“確定”,完成產品的創建。
基本信息 | |
所屬資源空間 | 選擇您需要歸屬到的資源空間 |
產品名稱 | 自定義,如“R40” |
協議類型 | 選擇“MQTT” |
數據格式 | 選擇“JSON” |
廠商名稱 | 自定義,如“huawei” |
所屬行業 | 無 |
設備類型 | EnvironmentalMonitoringDevice |
產品創建成功后,單擊“查看詳情”按鈕進入產品界面,進行后面操作。
上傳產品模型
產品模型是用來描述設備能力的文件,通過JSON的格式定義了設備的基本屬性、上報數據和下發命令的消息格式。定義產品模型,即在物聯網平臺構建一款設備的抽象模型,使平臺理解該款設備的功能。我們已提供開發好的產品模型,幫助您快速體驗上云流程,如果您想體驗產品模型的開發流程,可參考開發產品模型。
操作步驟:
在產品詳情“模型定義”頁面,單擊“上傳模型文件”。
在彈出的頁面中,上傳提供的產品模型(本示例的產品模型),然后單擊“確認”。
圖9添加文件
注冊設備
在管理控制臺頁面,選擇左側導航欄“設備 > 所有設備”,單擊頁面右上角的“注冊設備”。
根據頁面提示信息填寫參數,然后單擊“確定”。
所屬資源空間 | 確保和之前創建的產品歸屬在同一個資源空間。 |
所屬產品 | 選擇之前創建的產品。 |
設備標識碼 | 即nodeID,設備唯一物理標識。可自定義,由英文字母和數字組成。 |
設備名稱 | 即device_name,可自定義。 |
設備認證類型 | 選擇密鑰。 |
密鑰 | 設備密鑰,可自定義,不填寫物聯網平臺會自動生成。 |
參數名稱 | 說明 |
---|
成功注冊設備后,平臺會自動生成設備ID和密鑰,請妥善保管好設備ID(deviceId)和密鑰(deviceSecret),用于設備接入。
R40配置
在R40上需要對傳感器的參數進行配置:
風速變速器相關配置:
R40上電后,在自己的電腦上連接King開頭的wifi,連上后在瀏覽器中輸入地址192.168.3.1進入R40的配置界面。
輸入用戶名(默認為admin)和密碼(默認無密碼)后,點擊“登錄”按鈕。
點擊上方菜單欄“RTU I/O”,選中“模擬量接入”,進入模擬輸入配置界面。
在AIN1輸入一行(因為風速變速器選擇的是該口)中,選擇“電流4~20mA”(風速變送器的輸出為該值)。并且按照傳感器推薦的將最小值設置為0,最大值設置為30,單位設置為m/s。
設置完畢后,點擊“保存并應用”。
通過旋轉風速變送器的扇葉,然后刷新一下當前的配置頁,可以看到“當前值”那一欄中有數據,說明已經能采集到傳感器的數據。
氣象多要素百葉箱相關配置:
R40上電后,在自己的電腦上連接King開頭的wifi,連上后在瀏覽器中輸入地址192.168.3.1進入R40的配置界面。
輸入用戶名(默認為admin)和密碼(默認無密碼)后,點擊“登錄”按鈕。
點擊上方菜單欄“應用”,選擇“Modbus”主站,進入Modbus主站配置頁面。
在下方的框中填寫“noise”,單擊“添加”按鈕。添加完成后,點擊“編輯”按鈕(“刪除”按鈕旁的那一個),進入傳感器的配置界面。
在配置界面,將別名設置為“噪聲監測”,從機地址設置為“2”,寄存器類型設置為“16位數據”,功能碼設置為“03”,寄存器起始地址設置為“0”,數據個數設置為“1”,映射地址分配設置為“手動”,映射起始地址設置為“20004”,從機接口設置為“RS485”。
設置完畢后,點擊“保存”。然后點擊左下角的“返回至概況”。然后點擊“保存并應用”
點擊“noise”這一行的“查詢”按鈕,可以看到“數據值”,如果周圍噪聲發生改變,可以通過刷新按鈕來查看值的變化。
說明
從機地址、寄存器類型、功能碼以及寄存器起始地址可以從氣象多要素百葉箱的配置文件中獲取到。
映射地址為R40的寄存器地址,建議改為手動,同時設置映射地址。因為該地址跟物模型中的屬性是對應的,屬性名稱需要設置成“REG”+ 映射起始地址。這里設置20004是因為物模型中已經設置了REG20004的屬性名。
從噪聲查看頁點擊“返回至概況”,在Modbus設置界面下方的空白框處填寫“lightIntensity”,點擊“添加”按鈕。添加完成后,點擊“編輯”按鈕(“刪除”按鈕旁的那一個),進入傳感器的配置界面。
在配置界面,將別名設置為“光照強度”,從機地址設置為“5”,寄存器類型設置為“32位數據”,功能碼設置為“03”,寄存器起始地址設置為“0”,數據個數設置為“1”,映射地址分配設置為“手動”,映射起始地址設置為“20130”,從機接口設置為“RS485”。
設置完畢后,點擊“保存”。然后點擊左下角的“返回至概況”。然后點擊“保存并應用”
點擊“lightIntensity”這一行的“查詢”按鈕,可以看到“數據值”,如果周圍光照強度發生改變,可以通過刷新按鈕來查看值的變化。
說明
從機地址、寄存器類型、功能碼以及寄存器起始地址可以從氣象多要素百葉箱的配置文件中獲取到。
映射地址為R40的寄存器地址,建議改為手動,同時設置映射地址。因為該地址跟物模型中的屬性是對應的,屬性名稱需要設置成“REG”+ 映射起始地址。這里設置20130是因為物模型中已經設置了REG20130的屬性名。
從光照強度查看頁點擊“返回至概況”,在Modbus設置界面下方的空白框處填寫“shidu”,點擊“添加”按鈕。添加完成后,點擊“編輯”按鈕(“刪除”按鈕旁的那一個),進入傳感器的配置界面。
在配置界面,將別名設置為“濕度”,從機地址設置為“1”,寄存器類型設置為“16位數據”,功能碼設置為“03”,寄存器起始地址設置為“500”,數據個數設置為“1”,映射地址分配設置為“手動”,映射起始地址設置為“20015”,從機接口設置為“RS485”。
設置完畢后,點擊“保存”。然后點擊左下角的“返回至概況”。然后點擊“保存并應用”
點擊“shidu”這一行的“查詢”按鈕,可以看到“數據值”,如果周圍光照強度發生改變,可以通過刷新按鈕來查看值的變化。
說明
從機地址、寄存器類型、功能碼以及寄存器起始地址可以從氣象多要素百葉箱的配置文件中獲取到。
映射地址為R40的寄存器地址,建議改為手動,同時設置映射地址。因為該地址跟物模型中的屬性是對應的,屬性名稱需要設置成“REG”+ 映射起始地址。這里設置20115是因為物模型中已經設置了REG20115的屬性名。
從濕度強度查看頁點擊“返回至概況”,在Modbus設置界面下方的空白框處填寫“wendu”,點擊“添加”按鈕。添加完成后,點擊“編輯”按鈕(“刪除”按鈕旁的那一個),進入傳感器的配置界面。
在配置界面,將別名設置為“溫度”,從機地址設置為“1”,寄存器類型設置為“16位數據”,功能碼設置為“03”,寄存器起始地址設置為“501”,數據個數設置為“1”,映射地址分配設置為“手動”,映射起始地址設置為“20003”,從機接口設置為“RS485”。
設置完畢后,點擊“保存”。然后點擊左下角的“返回至概況”。然后點擊“保存并應用”
點擊“shidu”這一行的“查詢”按鈕,可以看到“數據值”,如果周圍光照強度發生改變,可以通過刷新按鈕來查看值的變化。
說明
從機地址、寄存器類型、功能碼以及寄存器起始地址可以從氣象多要素百葉箱的配置文件中獲取到。
映射地址為R40的寄存器地址,建議改為手動,同時設置映射地址。因為該地址跟物模型中的屬性是對應的,屬性名稱需要設置成“REG”+ 映射起始地址。這里設置20003是因為物模型中已經設置了REG20003的屬性名。
R40上報到平臺的配置:
在上方的菜單欄中選擇“云平臺”,選擇“華為云”?!罢J證方式”選擇“設備密鑰”,設備ID和密鑰在iot平臺注冊所得,服務ID填寫“basicData”,發布周期填寫60。
配置完后,點擊“保存并應用”。設置完畢后,R40會自動連上華為云iot平臺,并且每隔60s報一次數據。
設備上線及數據上報
在華為云IoT平臺的“設備”>“所有設備”一欄里,可以看到注冊的設備已經上線了。
在上述頁面點擊該設備右側的“查看”按鈕,可以看到上報的數據。
屬性配置下發
單擊上圖的“設備影子”>“屬性配置”>設置DO1為1,然后點擊“確定”按鈕,即可聽到報警器發出報警聲,代表屬性設置成功。
說明
其中的服務名稱basicData是在產品模型中自定義的,可以修改為自定義的內容,同時上報數據時也需要同步修改。
審核編輯 黃宇
-
變送器
+關注
關注
14文章
1397瀏覽量
91279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3文章
44923瀏覽量
377014 -
網關
+關注
關注
9文章
4586瀏覽量
51494 -
IOT
+關注
關注
187文章
4230瀏覽量
197601 -
華為云
+關注
關注
3文章
2682瀏覽量
1758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