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歌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歌爾股份”)圍繞國家產業發展戰略,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理念,充分發揮創新主體作用,將自主創新、融通創新作為推動企業跨越發展的“關鍵一招”。通過集聚創新資源、引育創新人才、攻關核心技術、布局前沿產業等舉措,打造企業技術領先優勢,提升市場競爭力。在全球范圍內集聚產業上下游創新資源,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進程,大力引育頂尖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建立差異化發展通道和個性化成長路徑,以人才推動科技創新,引領企業跨越發展。目前,擁有研發管理人才2萬名,省級以上重點人才15名,博士近百人、碩士3000余人,入選國家產教融合型企業,3次獲評全省人才工作表現突出單位,連續6年奪得中國電子元件百強研發實力榜冠軍,是國內唯一進入全球微機電領域十強的企業,上榜中國企業500強。主要做法和經驗啟示如下。
拓展全球人才引進渠道,譜寫人才創新“新篇章”。加大人才招引力度,將人才戰略上升為企業重要發展戰略,織密引才網絡,面向全球引才,匯聚國內外創新人才資源。推動各事業群(部)設立人力資源部,構建上下貫通引才機制,加強人才舉薦激勵,設立“伯樂獎”,累計發放引才獎金2000余萬元。創新“六國二十地”引才模式,瞄準世界科技創新前沿,在美日韓、京滬深等地分別設立研發中心、人才飛地,形成全球化引才體系,就地識別吸納聲光電類專業人才200余人。設立人才“全球招募官”,獵聘行業頂尖人才,從美國引進光學技術專家,推動歌爾光學事業實現“開天辟地”式發展,打破國外在AR顯示模組方面的技術壟斷,推薦入選國家級重點人才,獲評2022年度省科學技術青年獎。實施“歌爾之翼”引才計劃,聚焦VR/AR、聲光學、微電子等前沿技術領域,重點引進世界TOP100、“雙一流”高校畢業生,累計吸引高校畢業生近萬名,其中“雙一流”畢業生3000余人
校企合作共引共育,搭建人才成長“立交橋”。整合教育資源,著眼科技創新、產業培育與人才培養體系協同發展,強化科教融匯、產教融合、協同育人。與曲阜師范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山東理工大學等15所高校合作共建現代產業學院。與南京大學、山東大學等高校合作定向培養工程碩士、本科卓越工程師,年培養高技能人才1500余名。入選首批國家產教融合型企業,歌爾工學院獲批省級產業學院,正與山東大學共建山大歌爾元宇宙現代產業學院、山大歌爾研究院。強化內部人才培育晉升,圍繞工程師、技師、班組長等條線,設立G-plan干部培養、精英人才計劃等分類分層專業培育體系,助力一批技師、工藝師、制造工程師快速成長,培育省級以上重點人才15名、鳶都產業領軍人才14名。打造“1+1+1”匠造班人才培養體系,即第一階段在校學習、第二階段進入歌爾匠造培訓中心學習、第三階段到歌爾頂崗實習,在機械制造、機電一體化、自動化等專業領域與50多所學校密切合作,建設40多個校企合作專業,學生畢業后雙向選擇,畢業即入職、上崗即勝任,持續輸送人才3130人。
瞄準前沿核心技術,打造科研攻關“強引擎”。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推動校企產學研深度合作,以技術創新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搭建高能級平臺載體,創建虛擬現實領域唯一國家級創新中心,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9個省部級創新平臺。與中科院、北航、清華大學等聯合建立研究院,5年投入130億元鼓勵人才創新研發,生產的MEMS聲學傳感器市場占有率位居國內第一,成為唯一進入全球微機電領域前十的中國企業。探索校企共建科研團隊,與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清華大學等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開展產學研合作,引導各類人才領銜參與創新課題。2022年,與高校和科研院所達成12項開放課題,涉及光學、新材料等技術領域,項目經費合計936萬元。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先后承擔12項“國字號”重大專項、20余項省級專項,參與揚聲器聽音實驗、語音通信用傳聲器和虛擬現實等多項國家和行業標準制訂。累計申請專利2.9萬項,其中PCT及國外專利3300項,連續6年奪得中國電子元件百強研發實力榜冠軍。
審核編輯 黃宇
-
電子元件
+關注
關注
94文章
1389瀏覽量
56730 -
Ar
+關注
關注
24文章
5108瀏覽量
170165 -
歌爾股份
+關注
關注
1文章
127瀏覽量
955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