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絕大多數人都認同這句話:科技興則國興,科技強則國強。科技創新在這個時代,至關重要。
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實踐起來,想在群雄逐鹿的全球科技產業中一馬當先,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很多基礎科技,源起于上個世紀的海外,中國科技從業者仍需追趕。
這時候,一些新興的技術變量,往往帶著充沛的創新空間和廣闊的市場空白,中國力量有望掌握更大的話語權。
短距通信技術,就是其中之一。
中國原生的新一代無線通信短距技術——星閃NearLink,是中國通信產業首次將三十多年來從跟隨到領跑全球所積累的經驗和技術,應用在近距離無線聯接領域,成為中國科技自立自強的一個里程碑事件。
2020年,星閃聯盟成立,目標是推動星閃的創新和產業生態。如今,僅僅過去了兩年多的時間,星閃就從一個走入現實世界的新生兒,完成了技術研究、標準制定和產業落地等一系列工作,成長為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
在2023年HDC上,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宣布,星閃即將落地鴻蒙生態,為華為終端全場景“1+8+N”創造革新的聯接體驗,18家行業TOP伙伴,也攜手開啟星閃合作的新征程。
讓無線音頻的體驗沒有妥協,技術褪去疲態,這就是星閃奮力奔跑的方向,也是中國科技少年銳氣的象征。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少年就意味著無限可能。2023年是星閃的商用元年,我們不妨來聽聽這個少年的故事,它都做了什么?又將會改變什么?
無線音頻的中年痛和少年夢
數字生活,有一個絕不能缺席的體驗,就是聽覺。萬物互聯時代,人與機器、人與服務的交互頻率,正在呈現一個前所未有的大爆炸景象。人們希望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各種方式,自由地享用影音娛樂服務,推動了音頻開始向無線化的趨勢發展。
無線音頻的數據傳輸,就要用到短距通信技術。移動互聯網時代常用的短距通信方式,如WLAN、藍牙、紅外線等,在萬物智聯時代,面對大量數字化、智能化的聯接需求,遇到了新的挑戰。
挑戰一:設備在爆發。
短距無線通信技術的優勢之一,就是低成本,各種通信終端的用量很大,所以IoT產業的蓬勃興起和即將爆發的AIoT,給短距無線通信帶來了很大的發展機會。但是,多種設備并存,傳統的短距通信如藍牙,需要頻繁的連接和斷開操作,體驗非常繁瑣。
挑戰二:體驗在升級。
無線音響、無線揚聲器、TWS耳機等產品大量問世之后,隨之暴露了各種各樣的體驗“短板”,讓更好的音質、更穩定的聯接、更可靠的傳輸、更強的抗干擾能力等升級需求變得迫切。
這又是傳統短距無線通信技術和標準很難滿足的。
萬物智聯時代,大量數字化、智能化應用,需要大帶寬來滿足傳輸需求,保證高清視頻和實時交互的體驗。市面上常見的藍牙低功耗空口最大傳輸速率只有2Mbps,音頻信號必須在有限的帶寬中傳遞,無法支持無線音頻的無損傳輸,音質自然得不到保證。
此外,傳統的藍牙等聯接方式,受限于傳輸速率和發射功率,無法滿足元宇宙辦公、云游戲、實時高清比賽等時延敏感的應用對高品質聯接的需求。一旦數據傳輸出現較大的延遲,就會導致音畫不同步。試想一下,如果一個up主或主播,在直播拍攝時轉個身,走動在人流密集的地方,無線麥克風就會因為遮擋而出現聲音中斷、延遲,非常影響觀看體驗。
挑戰三:創新在減速。
既然萬物智聯時代的到來是大勢所趨,用戶對極致體驗的需求也不可能倒退,那么壓力就給到了短距通信技術,唯有加速創新、不斷升級,才能跟上時代所需。
然而,主流技術和標準,如藍牙、Wi-Fi等,雖然也在推陳出新、發展進步,但由于已經穩定發展了二十多年,歷史包袱重,為了向前兼容多個版本,技術上不得不做出妥協,導致標準演進減速、創新乏力,并且兩個標準彼此競爭,相互割裂,很難取長補短,有時甚至拿自己的短板跟別人長板PK,導致用戶很難同時用到二者優勢互補的產品。這是不是有中年人思維陳舊、還愛搞職場勾心斗角的那味兒了?
難道萬物智聯時代的無線音頻,用戶只能將就?“中年危機”的短距無線通信,迫切需要多一點不妥協的少年氣。
星閃的出現,就帶著一種新技術獨有的銳氣,為無線音頻體驗帶來了破局的可能。
少年銳氣,星閃給無線音頻的另一個選擇
所謂少年氣,就是帶著鋒芒畢露的銳氣,一掃舊世界的陰霾,展現出全新的生命力。
此次HDC,就讓我們就看到了星閃NearLink如少年俠客一般,銳不可當、鋒芒畢露的一面,讓無線音頻有了體驗升級的可能性,也給消費者多了一個新的選擇。
前面提到,傳統的短距通信各有優劣勢,并且相互競爭,極難互補,就如同有短板的木桶,體驗水位很難上升。而星閃作為中國原生的新技術,可以沒有歷史包袱地輕裝上陣,以“長板”來構筑新一代短距通信技術,無線音頻的用戶體驗自然也就隨之升級了。
具體來說,星閃NearLink起步即領先,一套標準集合了多個傳統無線聯接技術標準(藍牙、WiFi)的優勢,覆蓋了高帶寬、低功耗等多種模式,解決現有無線聯接技術藍牙和WiFi無法滿足的應用場景和體驗需求,并針對傳統技術的不足,首次引入了Polar碼等5G關鍵技術和中心調度等創新理念。
集長板、補短板,星閃的種種創新,為近距離無線聯接帶來了六大革新體驗:低時延,高速率,高并發,高可靠,抗干擾,精定位。
光說不練假把式,本次HDC上,現場演示了由星閃支撐的無線音頻在同等干擾環境下,星閃的抗干擾能力比藍牙提升了7dB,空口最大數據速率提升到藍牙的6倍,讓錄音室級品質的無損音頻體驗成為可能。
也就是說,在機場、高鐵站、地鐵、商超等人流密集的場所中,擁有星閃技術的耳機也仍然清晰流暢,音質不打折,傳輸無卡頓、不斷連,隨時隨地享受好聲音。
除了技術的銳利,星閃的少年氣還體現在另外兩個方面:
一是對家國的責任感。
作為中國原生的新一代無線通信短距技術,星閃NearLink在近距離無線聯接領域與藍牙、WiFi形成“三足鼎立”,讓國內市場擁有更安全的技術選擇,保障千行百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成為中國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聯接底座。
二是足夠自信的包容性。
有人可能會疑惑,星閃是不是來顛覆Wi-Fi和藍牙的?實際上,星閃如少年,天生自信,天生望向更前沿的遠方。它在產品上將兼容Wi-Fi和藍牙,另外面向萬物智聯時代,滿足智能終端、智能家居、智能汽車、智能制造等多場景的音頻聯接需求,在人、車、家、廠這些傳統技術尚未完全滿足的地方,憑借技術實力發起沖鋒。
這就是星閃,這就是中國科技的少年銳氣,向著極致體驗,沒有妥協,用盡全力奔跑。
少年星閃加速奔跑,中國科技茁壯生長
如果新技術只停留在試驗階段,或只被少數產品所接納,就像一個少年人,只在構建好的訓練場里練習,是無法具備行走江湖的真正實力的。
所以,星閃也需要在廣闊的現實世界里證明自己,加快提高產業化落地能力和市場信賴度。
我們在HDC 2023上看到,也看到了可喜的進展。
300+生態伙伴,芯片、測試儀表、終端廠商合力落地商用。華為余承東重磅發布,鴻蒙+星閃從六個方面極大提升鴻蒙生態的聯接質量與用戶體驗。鴻蒙智聯峰會上,鴻蒙智聯正式攜手星閃,星閃成為鴻蒙智聯S+最高認證標準。
少年星閃正在生態力量的托舉下,加速走向成熟、走向產業、走向用戶。
站在星閃商用元年的起點,品味少年星閃的成長故事,我們或許可以提煉出,中國科技創新的一種可行方式:
首先,開辟新路。中國科技可以不再是模仿與追趕,而是抓住時代變化和新技術的紅利,站在更高點,瞄準最新最前沿的技術,打開一片全新的產業天地,爭取更大的話語權。根據TSI市場預測,到2026年,整個藍牙市場會有60億片/年,Wi-Fi將達到15億片/年,藍牙和Wi-Fi的combo可以達到35億片/年,這是一個數百億美元的巨大市場,這也是星閃的市場機會,是中國科技產業的機會。
其次,標準先行。找到了新機會,就需要鍛造強大的技術說服力。在通信技術,標準的凍結與發布,對于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至關重要。我們看到,星閃聯盟成立之后,既有中國信通院、中國標準化研究所、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中汽中心等國家級標準研究機構參與,也有中移動、華為等世界級領軍企業加盟,并且正吸引越來越多的產業組織和頭部企業來共建標準。這些聯盟成員,對星閃技術的誕生和演進,持續積極貢獻,比如華為公司就為星閃標準,貢獻了自己三十多年來領先的無線通信經驗和技術沉淀,包括首次將Polar碼等5G技術短距化。正是聯盟之力,將星閃的技術優勢最大化,成為更先進的標準。
最后,產業合力。我們知道,生態是科技的護城河,很多自研技術因為缺乏生態支持,而難以在激烈的市場化競爭中發展壯大。這一點上,星閃可謂“眾人拾柴火焰高”。當下,構筑數字安全底座,增加技術的供應鏈韌性,共同做大中國科技的產業蛋糕,支持中國技術生態的成長,已經成為各界共識。星閃NearLink自誕生起,就得到國家和產業界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與數字化、智能化的行業場景緊密結合,使得星閃產業高速成熟,涌現了從技術標準到芯片、商用方案,再到行業場景的一系列成果。
可以說,星閃的成長之路,也是一條產學研用共同協作的創新之路。各個領域、各個產業鏈分工的企業、機構和組織,以中國科技自立自強的純凈初心,期待著星閃,護佑其前行。
在HDC 2023,我們看到了星閃在廣袤產業中蓬勃生長的強勁潛力。這一刻,值得我們記住,因為少年星閃,前途可期;中國科技,未來可期。
-
音頻
+關注
關注
29文章
2903瀏覽量
81951 -
通信
+關注
關注
18文章
6072瀏覽量
136427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536瀏覽量
253012 -
無線通信
+關注
關注
58文章
4606瀏覽量
143886 -
無線音頻
+關注
關注
4文章
102瀏覽量
20605 -
余承東
+關注
關注
0文章
173瀏覽量
18053 -
鴻蒙
+關注
關注
57文章
2392瀏覽量
43055 -
星閃
+關注
關注
7文章
123瀏覽量
687 -
NearLink
+關注
關注
0文章
5瀏覽量
10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