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導遠電子CTO司徒春輝受邀參加在吉林長春舉辦的“2023年中國汽車創新大會”,圍繞高精度定位技術如何促進智能駕駛的發展,講解當NOA功能從高速“躍遷”至城區過程中高精度定位發揮的重要作用。
“助力”城市NOA
司徒春輝認為,使用高精度定位技術是主機廠在實現高速NOA功能的過程中一個相對低成本、低算力,更易適配的方案。因此,近兩年國內主要玩家都在開發基于高精度定位的高速NOA解決方案,助力高速NOA的技術快速落地。
目前,L2及以上智能駕駛滲透率近年不斷提升。司徒春輝引用相關研究機構預測數據表示,L2達到了30%的滲透率,L2+達到了1%~2%,“在可見的未來有望達50%。”
而當前NOA正從高速躍遷到城區之時,高精度定位發揮了重要作用,司徒春輝對此進行了講解。
當遇到復雜場景時,這就需要通過多幀周視攝像頭數據實現感知的多幀融合BEV算法來減輕相機的遮擋,得到更精確的3D檢測結果,同時對移動物體進行運動預測,為車輛規控提供依據。
司徒春輝表示:“多幀融合的BEV算法,是基于高精度定位得到多幀周視攝像頭數據的精確相對位置變化,從而實現多幀數據的融合。高精度定位可以為城市NOA算法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助力。”
高精度IMU提供更精準姿態信息和更強的3D目標檢測能力,實現多幀對齊,提升BEV算法效果
而對于更加復雜的場景,例如一些大城市,既有立交橋、龐大的車流量,又有其他各種各樣的復雜場景,“目前BEV算法也無法完全滿足城市NOA功能的要求”。
司徒春輝解釋,行業目前探討的是舍棄全范圍、全區域的解決方案,改為聚焦用戶使用的高頻路段,通過多次行駛建立局部地圖,從而克服特別復雜的場景實現城市NOA。“其中涉及了很多的車上傳感器,包括雷達,高精度定位設備等,去實現相對精度較高的局部地圖。”
因此,對前端而言,可以利用高精度定位使車輛獲得自己的運動信息,基于這些信息可以令感知算法得到時間和空間的記憶能力,進一步實現更優性能。對后端而言,目前感知算法還十分依賴云端大量數據的運算及訓練結果,基于高精度定位等關鍵零部件才能在后端完成場景重建,并實現自動標注,用于感知訓練。
“無論針對前端還是后端,高精度定位對自動駕駛功能的實現都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
提供冗余能力
另一方面,司徒春輝認為,高精度定位與其他傳感器一起,共同為智駕系統提供冗余能力。
他表示,開發自動駕駛和輔助駕駛的出發點是提升安全和降低駕駛員開車負擔。“目前其功能已經基本實現,但后續的發展趨勢應該是使功能更貼合乘客或者是駕駛員的使用需求,真正給用戶帶來一些更好的體驗。”
從安全層面考慮,當架構僅由一套傳感器和域控制器組成,中間有一個環節出現故障時就有可能導致安全問題。“這是我們不想看到的,因為沒有容錯和接管的時間”。
“我們需要考慮冗余,準備兩個系統獨立工作,包括ADAS和傳感器都是兩份的。不管攝像頭、雷達還是定位模組都可以提供冗余能力,給車輛提供更安全的保障。”
“2023年中國汽車創新大會”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長春市人民政府、吉林省人民政府與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于7月22-24日在長春市共同舉辦。大會以“構建創新鏈生態體系,重塑產業鏈發展格局”為主題,緊扣產業鏈、供應鏈,匯聚政產學研金多方力量共同探討汽車芯片、自動駕駛、新能源、智能網聯等行業熱點課題。
作為行業領先的定位感知解決方案供應商,導遠電子基于在高精度定位的多年深耕,用高性價比的定位感知解決方案賦能智能設備、智能汽車、AIoT(人工智能物聯網)實現準確、可用、穩定、可靠的定位,完成實時、輕量的3D場景數據采集、處理、應用閉環,推動安全、高效的智能出行。
導遠是行業率先實現標準化、車規級量產交付的公司,其自主研發的高精度定位產品方案已被包括主機廠、智造企業、科技公司在內的數百家客戶采用,賦能包括智能駕駛、智能機器人、工程機械、精準農業、智慧交通、無人機測繪等多個行業的智能化轉型升級。
導遠成立于2014年,以“引領定位感知新精度,驅動智能出行新變革”為愿景。公司總部位于廣州,在上海、北京、武漢、蘇州、南通設分支機構,并在美國、德國、日本布局國際化的技術和銷售團隊,賦能全球客戶。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3文章
51390瀏覽量
756577 -
高精度
+關注
關注
1文章
527瀏覽量
25526 -
智能網聯
+關注
關注
4文章
608瀏覽量
23318
原文標題:高精度定位助NOA從高速到城市躍遷
文章出處:【微信號:ASENSING,微信公眾號:ASENSING導遠】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