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通用智能(AGI)的目標,是在人類智能所有方面全面超越人類智能。人做不到的事情它都能做到,人做到的事情它全部可以做到。這樣一種人工智能,在以前大家認為是一種科幻,但是今年AI的發展,讓很多人的想法有所改變。
近日,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黃鐵軍先生在演講時指出,大模型(Large Model)作為通用人工智能的過渡階段,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影響力,是這次人工智能浪潮的里程碑式進展。具有三方面特點:規模大、通用性強和涌現性突出。規模大指的是一個模型的參數達到百億規模;通用性強指的是一個模型可以解決多種問題,而不是專門針對一個問題;涌現性突出指的是一個模型訓練到一定程度以后突然出現預料之外的能力,就像人類學習到一定程度后會產生創造力一樣。
黃鐵軍認為,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發展與人類歷史上的兩次革命有可比性,一是工業革命,二是電力革命。工業革命解放了人的體力推動了動力發展,電力革命解決了能源流通,這兩次革命都改變了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而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發展,將改變人類的智力水平和智能服務形態。
“以前是機器接管人的很多力氣活,這次是要接管人很多智力活。以前是信息系統和互聯網系統由基礎軟件和應用軟件構成,這次是中間插入了一個智能大模型作為核心。以前是數據驅動的靜態智能,這次是時空環境驅動的具身智能。這些都是人工智能大模型所帶來的創新和挑戰。”黃鐵軍講道。
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發展需要一個全新的生態系統和管理體系。如今的信息類智能,需要有海量、實時、可靠、全量的數據來源,需要有高效、安全、穩定、可擴展的計算平臺,需要有開放、協作、共享、創新的研發模式,需要有規范、合理、透明、可控的監管機制。這些都需要國家、社會、行業和各方共同參與和推進的事業。預計在未來幾年內,類似于電網的人工智能運營系統將逐步建立起來,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基礎服務。
“未來三年、十年和二十年內大模型可能帶來更大的變革和挑戰。”黃鐵軍認為,未來三年內,除了語言,大模型正在迅速擴展視覺、聽覺、具身、行動等通用智能;未來十年內,智力革命已經打響,就像工業革命解放體力,電力革命解決能源流通,是全新生態的構建;未來二十年內,Chat-GPT是數據驅動的靜態智能,而未來是時空環境驅動的具身智能,智能載體不是今天的人工神經網絡,而是類腦的脈沖神經網絡,還可能出現超人“電子大腦”、結構仿腦、功能類腦、性能超腦等。
如今大模型在語言、視覺、聽覺、具身和行動等方面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并取得有效成果,已經覆蓋了人類語言空間的很大一部分,并預計在兩三年內可以逼近人類產生所有的語言功能。未來人工智能的發展可能會超乎想象。黃鐵軍提醒關注和防范大模型可能帶來的風險和危害,比如失控、目標沖突、安全威脅等。全球都在研究人工智能的管控問題,我國近日也推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暫行管理辦法》。
“控制論中有個基本觀點是,任何有效的控制系統都必須和控制系統一樣復雜。也就是說簡單系統控制不了復雜系統,如果人工智能智能水平超過了人類,人類要完全控制它從理論上是不可能的?!秉S鐵軍講道,人工智能的發展和人工智能風險的管控應該同時進行重視,才可能迎來光明的未來。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6文章
47678瀏覽量
240297 -
生態系統
+關注
關注
0文章
704瀏覽量
20784 -
大模型
+關注
關注
2文章
2548瀏覽量
3169
原文標題:未來二十年AI的智力或將超過人類?北京大學教授黃鐵軍談大模型
文章出處:【微信號:txshj123,微信公眾號:通信世界】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