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進入施工現場要靠人工登記核查信息、證件,現在應用智能化管控平臺,智能識別人員信息并上傳管控平臺,進行固定人員和流動人員分層管理,滿足了加油站建設工期短、管理難的一眾需求。”在北京昌平區一座投資700萬元、占地面積2400多平方米的加油站施工現場,一名施工方管理人員由衷贊嘆。
前不久,在以“因聚而生 眾志有為”為主題的華為中國合作伙伴大會2023上,中軟國際與華為聯合創新打造的“工地安全作業管控平臺”解決方案精彩亮相。這一平臺采用數字化技術,通過無線網絡、移動終端,實現對現場作業全鏈路過程管理,徹底打通作業安全“最后一公里”中的管控難題。
傳統的工地安全管理模式依賴人工巡檢和手工記錄,如今已越來越難滿足安全管理不斷升級的油氣行業作業現場需求。中軟國際與華為面向特種行業現場作業安全開展聯合攻關,創新打造出工地安全作業管控平臺解決方案。該方案通過現場作業安全檢查、違規行為檢測、安全事件報告、人員管理與運營看板等手段,能及時發現并處置潛在安全隱患和違規行為,助力客戶加速推進數字化轉型進程,實現智能化管理。
雙方聯合創新團隊通過分析特殊作業場景,明確以安全生產為第一要素,以業務和技術雙輪驅動支撐數字化工地建設,聚焦安全作業和智能化管理,打造數智化工地業務全景圖。
眾所周知,油氣化工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經常遇到特殊作業場景,油氣區動火作業和受限空間內作業,是造成事故多發的主要原因之一。作業現場施工方和客戶方人員混雜,依靠人工監管,難免出現特殊作業管理制度執行不到位、作業器件風險識別不清、作業過程風險管控不到位及監護人員應急處置能力不足等問題和隱患。
如何用數字化手段解決作業現場安全管控的“最后一公里”?聯合創新團隊矢志攻堅,逐一剖析動火作業、臨時用電、高處作業、動土作業、起重作業等特殊作業場景,借助智能穿戴設備、行業感知設備,確保作業前人員、裝備、工序和環境安全規范,作業中遠近協同,通過智能算法識別現場施工安全隱患,實現作業全程可視、風險及時預警、問題及時處置,作業后智能匯總,過程數據歸檔。
聯合創新團隊還從客戶利益出發,充分利用工地原有設備,接入華為數字平臺,全面支持智能安全帽、工作記錄儀、移動布控球、固定攝像機、智能手機、PC等多終端平順接入,實現AI語音錄入、語音播報、多方視頻一鍵操作,用離線作業、作業提醒、OCR等多方位增強客戶使用體驗。
解決方案基于應用場景編排,業務快速上線,作業過程在線,透明可視。該方案支持自定義審批層級,過程及結果自定義采集,結果及審批過程一鍵生成報告;通過數據統計及邏輯計算,實現線上作業數據個性化展示,全鏈運營簡單高效;基于行業場景的信息個性化配置,支持系統應用表達完全符合相關行業標準。同時,作業面實時視頻全覆蓋,AI智能識別風險隱患,及時告警制止,智能安全帽和固定攝像頭相互配合,全方位、多角度記錄作業畫面,發現違規行為告警提示,提升現場本質安全和安全管理效率。
該方案還通過現場作業、無人值守等13張場景化看板輔助現場安全管理,同時視頻智能接入按場站維度進行統一管理,現場多方位全景遠程可視,可一鍵直達現場;而告警數據可按出現次數、嚴重程度、已閉環數量等多維度展示分析,實時掌控作業安全態勢。此外,指揮平臺整合流程數據、視頻數據、告警數據、環境數據等多維度作業信息,可構建作業管控調控指標體系,建立作業整體態勢圖,支撐領導決策,提升風險防控能力。
憑借全球范圍內海量站點作業的深厚積累,鍛造出了華為應對作業環境復雜、設備設施種類繁多、作業場景多樣化的應對能力。而聯合創新團隊通過共享華為經驗,發揮各自特長,助力客戶打造出了安全、高效、優質的工地安全作業管控平臺解決方案。以站點驗收為例,作業模式從以往現場拍照、遠程人工驗收,變為現場照片+視頻智能自檢,遠程智能告警+實時指導,每次質量檢查從2天降至2小時,作業一次通過率從60%增至99.5%以上,施工驗收從8.2天降至1天,上站人數從6人降至3人,上站次數從2.1次降至1次。
工地安全作業管控平臺解決方案實現了工地安全管理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提供數字化作業安全“最后一公里”的管控解決方案,為能源行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支撐。
中軟國際云智能業務集團副總裁岳爽說,數智化轉型已成為傳統企業共識,中軟國際將持續牽手華為,選擇恰當方法、技術和工具,打造創新解決方案,提升“伙伴+華為”體系競爭力,助力客戶實現利益最大化,進而幫助更多油氣行業企業實現數智化轉型升級,創造更多行業新價值。
原文標題:“中軟國際+華為”,一起加“油”干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中軟國際】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
中軟國際
+關注
關注
0文章
535瀏覽量
7250
原文標題:“中軟國際+華為”,一起加“油”干
文章出處:【微信號:CSI00354,微信公眾號:中軟國際】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