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升級與革新是推動鋰電池向高安全、高比能、低成本、長壽命方向發展的重要路徑之一。其中,復合集流體作為最被看好的新興材料之一,復合集流體何時能實現產業化也一直是業內所關心的問題。
7月3-5日,以“應變局 開新局”為主題的第十六屆高工鋰電產業峰會大會在常州市在常州·東方鹽湖城·茅山國際會議中心舉行。
會上,英聯復合集流體副總經理武俊偉博士進行了“復合集流體的機遇與挑戰”主題演講,從復合集流體產品特性、市場需求、制造工藝、技術痛點等角度,深刻地剖析了當前復合集流體在產業化進程中存在的機遇和挑戰。
武俊偉博士在演講中提到,復合集流體本身的優勢和下游鋰電池市場的需求是促進復合集流體產業化的關鍵因素。
復合集流體本身優勢方面,高安全是其最為突出的特性。今年3月,廣汽埃安發布了彈匣電池2.0,其中的“超穩電極界面”就包含復合集流體材料。在發布會現場,廣汽埃安進行了槍擊實驗來證明彈匣電池2.0實現電池槍擊不起火,安全系數明顯提高。
這背后最核心的原因在于復合集流體自帶的保險絲的作用。在電池的使用過程中發生熱失控時,相較于傳統電池隔膜斷開發生短路起火的狀況,復合集流體內的高分子材料層作為絕緣材料會發生斷路效應,故而可有效防止電池自燃。
與此同時,復合集流體能夠憑借“金屬-高分子材料-金屬的”三明治結構優勢,有效地在減輕了電池重量的同時提升了能量密度,從而達到了節省材料成本的效果。
根據武俊偉博士提供的數據,復合集流體相對6μm的銅箔減重55%,針對4.5μm的銅箔減重40%;在提升電芯能量密度方面,若將傳統銅箔、鋁箔同時換成復合集流體MC/MA,電芯能量密度可以提高17.9%。
在下游動力電池市場方面,主要從三個方面提出了對復合集流體的需求。其一是,下游市場對電池安全性的高要求使復合集流體成為最被看好的材料之一;
其二,隨著電池市場形態的的多元化,復合集流體除了可以配合傳統液態電解質外,還可以配合固態、凝聚態電池、鈉離子電池等,并降低總體成本;
其三則在于,動力電池市場即將進入TWh時代,這意味著對復合集流體的需求將大幅增加,復合集流體的產業化迫在眉睫。根據相關數據,生產1GWh鋰電池需要復合銅箔用量289噸,復合鋁箔用量139噸。
武俊偉博士表示,目前制造端和應用端多個維度制約著復合集流體的產業化。
在制造端,復合集流體的技術和制造工藝仍在探索升級中。目前業內一步法、兩步法、三步法均有提及,對增減材料的制造方法也并未統一,尋找最優解還是多種技術路線并舉仍是討論的焦點。
在應用端,行業內的探索主要在于復合集流體到底能否滿足電池長期適用的要求。
一方面,復合集流體在電池使用過程中存在“跳水”問題,且“跳水”問題會隨著溫度的提升變得更加明顯,這意味著PET/PP基膜的選擇與制作工藝至關重要。另一方面,復合集流體終端客戶產品測試流程長,應用仍存在待解決的問題。
會上,武俊偉博士介紹了英聯復合集流體的產品情況。他表示,英聯復合集流體通過工藝開發、產品開發、專利布局、校企合作等多個方面提升產品工藝速率和技術實力,解決客戶使用挑戰和電池應用問題。
在工藝技術方面,英聯復合集流體通過“超聲波焊接+匯流片”的創新策略,解決了高分子基膜不導電帶來的極耳焊接難題;
在產品性能上,英聯復合集流體銅膜連續、厚度均勻,未發現針孔等缺陷;面對電解液浸泡實驗,英聯復合集流體與傳統集流體相當,具有長期穩定性。
在測試數據上,英聯復合集流體測試結果總體滿足行業標準,在抗拉強度、伸長率等方面優于傳統銅箔、鋁箔。
與此同時,英聯復合集流體正加速進行產能布局,有效幫助下游電池廠商降低成本。
2023年4月,英聯復合集流體在江蘇高郵的生產基地成功奠基,預計到2024年1月份可以部分投產,7月份全部投產。
目前,英聯復合集流體的生產線處于量產狀態,并已接到國內外數家客戶的訂單;今年共將建成10條復合銅箔產線,1條復合鋁箔產線。
根據規劃,到2025年,英聯復合集流體將建成100條復合銅箔產線,20條以上復合鋁箔產線,實現每年5億平方米以上的復合銅箔、1億平方米以上的復合鋁箔產能。
武俊偉博士稱,“英聯以‘精益求精,止于至善’為核心價值觀,將主業優勢應用于新領域,為復合集流體產業化進程作出貢獻。”
審核編輯:劉清
-
鋰電池
+關注
關注
260文章
8183瀏覽量
171626 -
電解質
+關注
關注
6文章
820瀏覽量
20159 -
鈉離子電池
+關注
關注
6文章
222瀏覽量
14805
原文標題:英聯復合集流體:從制造到應用,探索復合集流體產業化
文章出處:【微信號:weixin-gg-lb,微信公眾號:高工鋰電】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