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農業在現代化科技的從沖擊之下,面臨一次升級與改善。從環境監測、管理方式等方面,改變傳統農業以人力為主的生產模式,同時,緩解農業從事者有限的問題,以現代科技代替人力,向智慧農業發展。
目前,廣義上的智慧農業,尚需繼續發展,可從農業生產管理模式上進行改善。通過物聯網傳感設備,對農業生產所需的環境參數進行監測,比如空氣溫濕度、土壤溫濕度/PH值/電導率、氣體、光照等數據。通過以太網、WIFI、LORA、3G、4G等無線網絡,自動上傳智慧農業云平臺。
配合云平臺的邏輯控制、GIS、自動存儲、報警機制等功能,智能控制加熱器、制冷通風、加濕器、除濕器、卷簾機、灌溉系統、智能水肥機等設備進行調節,保證農作物有一個良好的、適宜的生長環境,達到增產、改善品質、調節生長周期、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主要功能:
1、環境數據采集監測
根據配置的溫濕度傳感器、土壤溫濕度傳感器、PH值傳感器等感知設備,24小時在線獲取環境數據,如CO2、氣壓、雨量、風速、風向、光照度、空氣溫濕度、土壤溫濕度、PM2.5/PM10等,采集農業生產環境每1-5分鐘一次的變化。系統支持接入海康威視、螢石云等品牌的網絡攝像頭,與監測參數同步反饋,實時監測農業環境的多元化變化。
2、農業設備智能控制
可對水肥機、噴灌系統、滴灌系統、開窗系統等農業環境控制設備,進行手動、自動、遠程三種控制方式,代替部分人力來執行農業生產管理操作。以應用智慧農業系統的集大成者-智慧溫室為例,當光照度達到系統設定值時,系統自動開啟風扇、開窗系統、補光燈等設備,加強光照度,促進作物的光合作用。
如果溫室內空氣濕度小于設定值,系統自動開啟加濕器、噴淋系統等加濕設備;當空氣溫濕度傳感器檢測到當前濕度設定值后,系統再次發出關閉加濕命令,關閉對應設備。
在戶外種植中,對灌溉系統、水肥一體化系統等設備的控制原則,以此類推,旨在減輕人力生產的難度。
3、遠程報警
通過對農事生產過程的可視化監控,靈活設置不同環境參數的報警閾值,通過手機短信、云平臺消息等方式提醒管理者,保證作物生長的環境正常。
4、智慧農業云平臺
也就是智慧農業云平臺,對農業環境數據進行數據分析、處理,通過電腦、安卓/IOS手機、平板等信息終端,遠程查看溫室的實時環境數據。
配合集中監控、GIS電子地圖等功能,可將多監測點的參數匯總到云平臺上,實時監測農業環境狀況。同時,自定義規則,聯動控制設備進行調整,接收報警信息,及時、快速、高效穩定作物生長環境。
報警內容靈活設置,針對不同用戶,可以設置不同的提醒內容,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
云平臺自動存儲歷史數據,包括環境監測參數、報警事件等信息,隨時查詢歷史記錄,復查追溯故障事件。
系統具有靈活性,組成系統的硬件設備可自動選配,結合農業生產環境,選配適當的感知設備、閥門控制器等設備,最大限度保證農業生產需求。
智慧農業系統地應用,實現農業生產環境智能化分析和決策,為農業生產提供科學化種植,提高農業生產效益,促進智慧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審核編輯 黃宇
-
智慧農業
+關注
關注
4文章
789瀏覽量
1992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