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世界經濟論壇
世界經濟論壇宣布了其年度突破性技術榜單,列出最有潛力對世界產生積極影響的十大技術,包括柔性電池、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可持續航空燃料等。
《2023年十大新興技術報告》與Frontiers合作出版,由一組專家團隊根據多項不同標準共同評選得出。除了能對社會和經濟帶來重大利益外,這些技術還必須具有顛覆性、對投資者和研究人員有吸引力,并且預計能在五年內得到大規模應用。
自2011年首次發布以來,《十大新興技術報告》發現了許多起初鮮為人知但隨后對全球產生深遠影響的技術。例如,2016年報告中的基因疫苗后來成為大多數新冠疫苗的基礎技術。2018年榜單提及基于人工智能的分子設計,而兩年后首批由人工智能發現的藥物即進入臨床試驗。進入第二個十年,今年的新興技術報告在過去十個版本的基礎上,通過針對每項技術的專家篩選組的調查回應,擴大了評估范圍,定性評估了每項技術對人類、地球、繁榮、產業和社會公平的影響。2023年版還在世界經濟論壇的戰略洞察平臺上提供了一系列轉型導圖。這些導圖能展示新興技術與全球議程上其他主題的聯系,并附上最新的可信出版物供讀者參考,為每項技術提供更深入的洞見和背景。2023年的十大新興技術包括:
1. 柔性電池傳統的剛性電池可能很快就會過時,因為由可以彎曲、折疊和拉伸的輕質材料制成的薄型柔性電池即將進入市場。這種新一代電池技術預計到2027年將達到2.4億美元的市場價值,在醫療可穿戴設備、生物醫學傳感器、柔性顯示屏和智能手表等領域具有應用前景。
2. 生成式人工智能今年的列表中不得不提到生成式人工智能。這是一種新型人工智能,通過學習大規模數據集生成新的原創內容,在2022年底因ChatGPT發布而引起了公眾廣泛關注。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迅速發展,將在教育和研究等多個行業引發顛覆性變革。
3. 可持續航空燃料航空業每年產生全球2%至3%的碳排放。由于長途電動飛行仍無跡象可言,因此可從生物(如生物質)和非生物(如CO2)來源生產的可持續航空燃料可能是短中期內減少航空業碳排放的答案。
4. 工程噬菌體噬菌體是有選擇性感染特定類型細菌的病毒。科學家現在可以借助越來越復雜的基因工程工具,重新編程噬菌體以感染指定細菌,使其能夠在植物、動物和人類微生物群落中的諸多共存的細菌類型中專門針對其中一種。雖然許多近期應用都僅將用于研究,但有證據表明這種工程噬菌體最終可用于治療與微生物群落相關的疾病或消除食品供應鏈中的有害細菌。
5. 改善心理健康的元宇宙針對不斷加重的心理健康危機,產品開發者正在開始構建共享虛擬空間來改善心理健康。目前,已經有視頻游戲被用于治療抑郁和焦慮,而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實現的冥想也越來越受歡迎。未來的元宇宙結合可使用戶獲得觸感或對用戶情緒狀態做出反應的下一代可穿戴設備,可成為改善心理健康的良方。
6. 可穿戴植物傳感器在過去,大型農場通常依賴人工土壤測試和視覺觀察來監測農作物的情況。然而,無人機和衛星的出現已經徹底改變了這種傳統方式。現如今,我們擁有了新一代的植物傳感器。這些微型的、無侵入性的設備可以安裝在每株植物上,持續監測著溫度、濕度、水分和營養水平的變化。只要能夠解決成本問題,這些可穿戴式植物傳感器就有能力改善植物的健康狀況并增加產量。
7. 空間組學空間組學通過將先進成像技術與DNA測序的特異性相結合,使科學家能夠在細胞內的分子水平上"觀察"生物過程。利用揭示以前不能觀察到的生物結構和事件的能力,這一強大的新技術將加速我們對生物學的理解,幫助研究人員開發治療復雜疾病的新方法。
8. 柔性神經電子學
腦機接口能夠使人的大腦與外部計算機直接通信,這一技術在醫學和神經科學領域中有著潛在的改善人類健康狀況的能力,例如治療癲癇、抑郁癥和癱瘓等疾病。目前,這項技術主要基于剛性電子器件,而且由于與腦組織在機械和幾何方面的不匹配等問題,其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然而,柔性電子學和更具生物相容性的材料的進步已經取得重大突破,這意味著患者將能夠享受到更少侵入性和更加舒適的治療體驗。根據預測,到本年代末,這一技術市場規模將增長至61.8億美元,而目前市場規模為17.4億美元。
9. 可持續計算
數據中心占據了全球約1%的電力消耗。目前,多種技術相互融合,實現了零能耗數據中心的可能性。例如,可持續計算技術包括液體冷卻系統、人工智能分析以及與甲烷燃燒爐等現有能源共存的模塊化數據中心。
10. 人工智能輔助醫療
從診斷到藥物設計,人工智能被廣泛贊譽為改進醫療的推動者。本報告的重點是探討人工智能在支持醫療系統方面的作用,其中包括疫情監測、決策輔助、個性化治療和提高醫療服務效率等方面。人工智能的應用為醫療行業帶來巨大的潛力,未來幾年將對其產生深遠的影響。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6文章
47674瀏覽量
240297 -
電池
+關注
關注
84文章
10675瀏覽量
13132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