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消費電子,到動力、儲能雙輪驅動,TWh時代未來已來。鋰電發展十余載,憑借成熟的產業優勢,中國鋰電產業已從國內走向海外,實現全球引領。
能源變革的車輪行至今日,鋰電產業電池、材料、設備等環節內面臨產能結構性過剩、構建安全供應鏈、規模制造升級創新等問題;外有國際環境不確定性高、全球能源危機、零碳轉型亟待落地等憂患。
種種變化釋放信號,奔赴遠大前程的道路上充斥著“迷霧與變局”,全產業鏈都應以積極主動的態度迎變局、接挑戰、破迷霧。
電池端
動力領域,終端增速放緩。一場涉及燃油車、新能源汽車的價格混戰從2022年底開啟,至今仍未停息。
一方面,此前快步擴產的產能規劃踩下急剎,產能消納面臨壓力。另一方面,終端的價格壓力傳導至動力電池全產業鏈,電池行業隨之進入“全鏈降本時代”。
此外,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院士曾指出,我們仍面臨著全面電動化市場發展不均勻、不充分的問題。全球電動化轉型的重心正從快速增長轉移至全面滲透。
同時,不僅是汽車,全面電動化還包含更多關于未來的想象,動力電池應用已不止于汽車、飛機、船舶,甚至包括交通之外的更多場景。
在此背景下,電池性能跨越全氣候、全場景門檻成為邁向全面電動化道路上亟須解決的難題。
儲能領域,儲能市場迎來全球性增長拐點。
全球電池企業相繼布局儲能賽道,中國電池企業已成為全球儲能市場的核心供給方。其中,不乏成長型企業借勢突出重圍。
新機遇敞開的同時也提出了新要求。這條長坡厚雪的萬億級賽道正在形成獨立應用場景、獨立產業標準、獨立市場法則。
基于儲能應用場景,儲能電芯在循環、尺寸、制造工藝等方面已形成差異化需求。
材料端
鋰電材料“內卷”嚴重、競爭向白熱化發展已成共識。其中,競爭格局最為激烈為磷酸鐵鋰與人造石墨。
磷酸鐵鋰價格漲跌緊跟碳酸鋰價格變化,從去年11月底直線跌落,直至今年5月開始回升。相比于2022年11月初的價格最高點(超17萬元/噸),半年來,磷酸鐵鋰跌幅最高近60%(最低為4月末、5月初7萬元/噸)。
人造石墨方面,近日市場價格突破歷史新低,且并無止跌跡象。這背后,主要由于負極人造石墨投產周期較短,2020-2022年,終端新能源汽車的高增速“助長”了行業對產能需求缺口的高預期。現階段,不僅市場價格走低,相關擴產項目也出現停滯,投產率低。
以上兩種材料凸顯了鋰電材料市場所面臨的兩大典型困局。
一方面,受原材料礦產影響,相關鋰電材料價格進一步表現出大宗商品的周期波動特點,如何應對原材料端價格的不確定性,成為相關材料企業應考慮的關鍵;
另一方面,從2022年底開始,鋰電材料產能過剩苗頭初現。步入2023,鋰電材料價格普降。電池廠商下放訂單態度趨于謹慎,導致擴產項目停滯,各材料價格下殺嚴重、行業競爭格局緊張。
設備端
經過數十年的工藝發展,鋰電制程已相對成熟。然而,應用場景對電池安全的高要求與規模制造對效率與成本的進一步控制,讓鋰電制造邁向“極限”。
極限品質方面,鋰電制造對良率的要求從ppm向ppb升級,從“車規級”到“核電級”安全的要求邁進。頭部電池企業仍保持對各工段良率的突破,無限向“1”逼近。但前、中、后段仍有不少工藝痛點拉低整體良率,如涂布一致性難點、缺陷檢測難點、關鍵部件的焊接難點。
極限成本與極限效率方面,TWh規模下,任何微小的工藝改進都足以撬動巨大的價值,助力鋰電產業實現量變到質變的革新。
此外,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正在成為鋰電制造中的新角色,將之合理利用、發揮最大能效,實現從“鋰電制造”邁向“鋰電智造”,是設備企業的新考卷。
出海謀新篇
基于現有的產業優勢,出海謀新篇是鋰電產業逃離“內卷”、探索新藍海的重要方式之一。
從宏觀層面看來,中國鋰電產業走出國內、服務全球更深層的意義在于樹立中國制造業出海“標桿”。
然而,充滿未知的海外營商環境、各經濟體構筑的貿易與非貿易性壁壘、對人才和資金支撐的全新要求,讓鋰電產業出海面臨重重難關。
同時,應該看到壁壘之下,各經濟體自身鋰電產業也在發展、成熟,這進一步加劇中國鋰電產業出海的緊迫性。
現階段,即便頭部企業相繼布局出海,仍難改多數企業在“出海”方面跨出關鍵一步的猶豫與觀望情緒。
迎來新階段的鋰電產業,“出海”是否是只屬于強者的游戲?這條鮮有人走過的道路上,應由電池、材料、設備全鋰電產業鏈共同探索“新活法”。
7月3日-5日,第十六屆高工鋰電產業峰會將在常州·東方鹽湖城·茅山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此次峰會主題定為“應變局開新局”,由大族鋰電智能裝備總冠名,指導單位為常州金壇區人民政府,承辦單位為江蘇省金壇華羅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審核編輯:劉清
-
鋰電池
+關注
關注
260文章
8180瀏覽量
171610 -
動力電池
+關注
關注
113文章
4549瀏覽量
77932 -
新能源汽車
+關注
關注
141文章
10623瀏覽量
100127 -
儲能電池
+關注
關注
1文章
483瀏覽量
18315
原文標題:2023鋰電產業鏈“迷霧”與“變局”
文章出處:【微信號:weixin-gg-lb,微信公眾號:高工鋰電】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華為汽車產業鏈的技術解析與未來展望
![華為汽車<b class='flag-5'>產業鏈</b>的技術解析與未來展望](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1/25/wKgZPGdRK9yAXKqoAAiDl4qRn7g054.png)
六月份鋰電池產業鏈遭遇受阻
2023國內鋰電產業鏈企業營收排行榜
兆馳股份一季度業績斐然,LED產業鏈貢獻首次超50%?
固態電池產業鏈全景
![固態電池<b class='flag-5'>產業鏈</b>全景](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D4/EE/wKgZomYmJRKAZj7jAACTQxqi0sI912.png)
產業規模2萬億的電子產業鏈,新機遇來了!
芯力特榮獲東風柳汽2023年度“最佳產業鏈貢獻獎”
![芯力特榮獲東風柳汽<b class='flag-5'>2023</b>年度“最佳<b class='flag-5'>產業鏈</b>貢獻獎”](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17/2C/poYBAGFhX_qAYZVwAABJroHBLOE408.png)
華大電子榮獲東風柳汽2023年度“最佳產業鏈貢獻獎”
芯旺微電子榮獲東風柳汽2023年度“最佳產業鏈貢獻獎”
芯旺微電子榮獲2023最佳產業鏈貢獻獎
![芯旺微電子榮獲<b class='flag-5'>2023</b>最佳<b class='flag-5'>產業鏈</b>貢獻獎](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1/5D/wKgZomXdlcOAdzpQAAAY5c1Fhio568.jp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