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傳感器容量不足是溫度計緊缺的主要原因。 但是,TS318-1B0814紅外傳感器的原理、結構和性能是怎樣的呢? 暖槍的結構、原理和核心技術是什么? 為什么不接觸就測量溫度? 它有多準確和精確? 能滿足人體測溫精度和醫(yī)療測量標準的要求嗎? 這些問題鮮為人知。太陽以紅外線的形式向地球傳遞熱量,因此自然界中幾乎所有實際存在的物體都是一個具有能量反射和透射的黑體,其表面發(fā)射率為1,其中含有熱能。
任何物體的分子和原子都會有自己的隨機熱運動,并以紅外線的形式向外輻射熱能,也稱為電磁波輻射。 不同的物質吸收不同的陽光能量,其分子和原子的運動也不同。 因此,任何高于絕對零(-273.15°C)的物質都可以產生紅外線。 現代物理學稱之為熱射線。
什么是紅外線紅外線(Infrared)也是一種電磁波。 它是一種波長介于可見光和微波(無線電波)之間的電磁波。 單位通常以微米(μm)表示,范圍為0.76-1000微米,即760納米(nm)至1毫米(mm)。 紅外按波長分為近紅外、中紅外、遠紅外、極遠紅外四類,波長為0.76μm; 1.1微米; 2.526 微米; 事實上,通常用于紅外測溫的近紅外波段一般在0.76微米到14微米之間。 紅外線在電磁波連續(xù)譜中的位置是介于無線電波和可見光之間的區(qū)域,是比紅光更長的不可見光。
研究發(fā)現,太陽光譜中從紫光到紅光的熱效應逐漸增強,最大的熱效應發(fā)生在紅外輻射的頻率范圍內。 因此,紅外輻射也稱為熱輻射或熱射線。 可見,紅外輻射的物理本質是熱輻射。 物體的溫度越高,向周圍輻射的能量越強,輻射的紅外線也就越多。
![?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2%2F0626%2Fe05cb848j00re2oen003vd000dm009pp.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2%2F0626%2Fe05cb848j00re2oen003vd000dm009pp.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人體紅外溫度傳感器 所有溫度高于零(-273.15°C)的物體都在不斷地向周圍空間發(fā)射紅外能量。 其輻射特性、輻射能量大小、波長分布等與物體表面溫度密切相關。 反之,通過測量物體自身輻射的紅外能量,可以準確地確定其表面溫度,這就是紅外輻射測溫的機理。 與其他生物一樣,人體也向周圍輻射釋放紅外能量,其波長一般為9-13微米,處于0.76-100微米的近紅外波段。 由于這個波長范圍內的光不被空氣吸收,也就是說,人體輻射出的紅外線輻射量與環(huán)境無關,而只與空氣所包含和釋放的能量的多少有關。 人類的身體。 因此,只要將紅外能量輻射到人體本身,通過測量就可以準確地判斷出人體的表面溫度。 人體紅外溫度傳感器就是根據這一原理設計制造的。
非接觸式紅外溫度傳感器TS318-11C55無需接觸被測物體,避免感染、燒傷等危險或不可接觸的物體,尤其是衛(wèi)生設施、醫(yī)療物品等不會被污染或損壞。 快速準確地測量物體表面溫度, 在產品質量控制與監(jiān)控、設備在線故障診斷、安全防護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TS305-11C55紅外溫度傳感器的種類根據紅外波長、功能和應用要求,紅外傳感器一般分為紅外氣體、紅外圖像、紅外溫度傳感器三大類。 用于氣體檢測的紅外氣體傳感器種類最多。 用于紅外測溫的傳感器根據機理和使用環(huán)境分為制冷型、非制冷型、接觸式和非接觸式四大類。 制冷用于軍事裝備設施、大型工程設施、工業(yè)過程、環(huán)保與監(jiān)控等超遠距離、高清系統; 觸點用于特殊物體、醫(yī)療診療設備、測溫電子皮膚等的標準化連續(xù)測溫。
人體紅外測溫儀 手持式耳額溫度計,顧名思義,就是用來檢測人耳腔和額頭的表面溫度的。 額溫計和耳溫計的原理是完全一樣的。 它們都使用紅外測溫原理。 人體的實際體溫是根據人的額頭和耳腔內的溫度與體溫的關系得到的。 兩者僅在結構和算法上略有不同。 它由光學系統、光電探測器、信號放大器、信號處理、顯示輸出等部分組成。 簡單地說,紅外熱電堆溫度傳感器在接收到來自人體表面的能量后,將紅外能量轉化為電信號。 將信號或調制解調處理轉化為頻率信號,再通過補償校正、參數校準和算法模型,轉化為醫(yī)療級高精度溫度值。 連同顯示驅動電路、液晶顯示器、外殼和電池,它就成為一個完整的溫度計。 添加存儲電路和微處理器可以稱為智能溫度檢測器。 與傳統的接觸式水銀體溫計和電子體溫計相比,無需接觸,避免交叉感染。 只需將檢測窗口對準耳腔和額頭位置,1秒即可安全、快速、準確地測出人體溫度。 操作簡單,方便。
非接觸式溫度計的主控電路分為模擬電路和數字電路兩種。 模擬電路的處理方式精度無法保證,一般用于工業(yè)測量; 數字電路對信號進行放大,提高A/D轉換器的分辨率和精度可以達到±0.1°C,更適合人體溫度的測量。
應用范圍及發(fā)展趨勢,人體的正常體溫因人而異,從34.7℃到38℃不等,取決于測溫部位和個體差異。 世界衛(wèi)生組織(WTO)提供的正常體溫標準參考值為:耳朵:35.8℃-38℃; 腋下:34.7℃-37.3℃; 口腔:35.5℃-37.5℃; 直腸:36.6℃-38℃。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3文章
51390瀏覽量
756571 -
紅外
+關注
關注
8文章
742瀏覽量
94982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