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比較常見的客流統計技術有如下幾種:
1、紅外客流統計
利用一對紅外收發設備安裝于門的兩側,人體經過時會阻斷紅外線之間的對射,以此實現客流統計。當有人進入時,第一路設備紅外光束先被人體阻斷,然后另一路也被阻斷,這時系統會自動計入一個進入客流。反之,當第二路設備的紅外光束被人體阻斷之后,第一路緊跟被阻斷,這時系統會自動計入一個離開的客流。但受遮擋影響較大,其監測區域有限,無法同時監測多個(并排)人員目標,無法提供目標的位置(距離、速度和角度)等測量信息、無法進行雙向統計等。
2、激光客流統計
激光客流統計跟紅外感應客流統計的原理相同,利用激光的不可見、全天時、高分辨率等優點向特定區域內發射激光光束,通過機械掃描對區域內的目標進行探測,獲取數量、距離和方位信息。但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擾,使其統計數據產生較大誤差;對于比較寬的門口,多人同時經過的時候也容易產生漏數現象;無法很好地判斷顧客是進入或是出去,只能統計到是有人經過,因此數據采集的單一性影響客流分析的結果。同時,激光的使用多少會對人體有傷害的,在激光的傷害中,以機體中眼睛的傷害最為嚴重。
3、熱成像客流統計
通過感應移動物體與背景物體的溫度差異來確定區域內是否存在人體目標,但是這種技術動作監測靈敏度低,受溫度影響大,環境適應性差。
4、基于頂裝單目魚眼攝像頭的視頻客流統計
基于計算機視覺算法對人員的頭、肩等信息進行檢測,當提取的個體特征符合預設規則時,實現自動客流量統計。但容易受到環境光的影響,當環境光不足或在夜間時,識別率會明顯下降。在行人穿戴帽子或相互距離很近時,容易無法識別出通道內的行人,且無法判斷行人的行進方向。
5、基于頂裝3D攝像頭的視頻客流統計
通過對兩個鏡頭采集的視頻進行計算處理,以獲取視頻里物體的高度信息,并匹配與人體高度接近的運動目標實現人員檢測。但容易受到環境影響,如臨街玻璃墻幕光線,地毯、地磚顏色等。對于身高較矮的小孩,較容易被漏計。
6、頂裝TOF深度攝像頭
飛行時間測距法(TOF)通過對目標連續發送光脈沖,探測光脈沖的飛行時間來得到物體距離和深度信息。頂裝TOF深度攝像頭對光線條件很敏感。
7、基于WiFi/藍牙MAC的客流統計
通過WiFi/藍牙信號來獲取智能手機設備MAC地址,進而實現客流量統計。但并非所有的客戶都攜帶手機,其中也不是所有客戶都會打開WiFi/藍牙。此外,WiFi/藍牙信號探測的有效距離太遠,在門店附近但未走進門店的人員也會被誤統計。
8、基于人臉的客流統計
人臉識別AI智能安全攝像頭能夠捕捉鏡頭范圍內的所有人臉,并對人員進行聚類,即同一個人僅計入一次。同時,通過人臉去重技術,能夠獲得準確的客流量數據,但人臉識別存在較大的隱私風險。
9、毫米波雷達客流統計
毫米波雷達基于毫米波的線性調頻脈沖雷達芯片,綜合FMCW、MIMO、DBF等技術,通過對監測區域內移動目標人員所反射電磁波的計算分析,判斷目標人員是否進入所設定的監測區域內,統計并輸出各區域內監測到的目標人員數量,并獲取目標人員當前的速度、位置和方向,實現軌跡跟蹤。巍泰技術區域人員監測毫米波雷達WTR-820具備全天候的特性,在環境穩健性方面比其他傳感器優異很多,具有距離精度高、速度精度高、角度分辨率高及虛警率低等優點,可以實現對人員的準確監測和精確定位,穩定輸出人員的距離、速度和角度等信息。因其通過射頻信號采集人員信息,不會采集視頻圖像,因此在保護個人隱私方面更有優勢。
1)產品特色
a.覆蓋6×8m區域,可同時跟蹤24個目標,目標定位精度達±0.1m;
b.實時統計進出口和通道人員數量或室內環境指定區域人員密度等;
c.可在各種環境中保持穩定的移動人體檢出準確率,綜合檢出率達95%;
d.雷達不采集視頻圖像,符合《個人信息保護法》,保護客戶隱私,輔助決策;
e.抗環境干擾,監測結果不受光線、氣體、煙塵等影響;
f.能穿透一定厚度的亞克力、廣告橫幅、木板等材質。
2)方案思路
a.繪制設定監測區域與計數絆線;
b.雷達對監測區域發射電磁波信號,隨后接收反射回來的信號;
c.統計進出監測區域與經過計數絆線的目標數量;
d.對監測區域內反射電磁波信號的運動目標進行位置信息獲取和軌跡跟蹤;
e.不斷刷新監測區域目標數量與軌跡信息。
3)安裝示圖
4)典型應用
-
毫米波雷達
+關注
關注
107文章
1054瀏覽量
6454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