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躺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0
  • 聊天消息
  • 系統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帖/加入社區
會員中心
創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自動駕駛感知系統常用方案

jf_78858299 ? 來源:汽車電子聯盟 ? 作者:汽車電子聯盟 ? 2023-05-17 11:07 ? 次閱讀

自動駕駛汽車是汽車電子智能控制以及互聯網等技術發展融合的產物,其原理為自動駕駛系統利用感知系統,獲取車輛自身以及外界環境信息,經過計算系統分析信息、做出決策,控制執行系統實現車輛加速、減速或轉向,從而在無需駕駛員介入的情況下,完成自動行駛。

2013年,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根據輔助控制系統的自動化功能,將自動駕駛技術分為0~4級,如下圖所示。從下圖可了解到,自動駕駛的發展升級是從輔助駕駛到主宰駕駛,從提供單一功能、應對簡單場景,到可掌控所有場合,完全解放駕駛人。期間感知系統需不斷提高獲取周邊環境信息的全面性、準確性和高效性,它是自動駕駛的基礎,也是貫穿升級的核心部分。

本文將介紹自動駕駛感知系統常用方案,及其各自技術方法、特點和應用情況

圖片

本文圖片數據來源于網絡,侵權刪

整體架構

自動駕駛汽車首先應有一套完整的感知系統,代替駕駛人的感知,提供周圍環境信息;其次應有一套集智能算法、高性能硬件于一體的控制系統,代替駕駛人的大腦,制定駕駛指令、規劃行駛路徑;最后還需一套完善縝密的決策系統,可以代替駕駛員的手腳動作,執行駕駛指令、控制車輛狀態。其中,感知系統應包括物體識別,定位。主要是通過雷達,攝像頭以及裝載在車上的各類傳感器實時產生的數據,實時獲取周邊物體、行駛路況、導航定位、天氣、停車場等信息。決策系統則是通過對獲取信息的判斷和復雜算法邏輯來執行相應的車輛指令,例如跟車,剎車,變道,超車等。控制系統則是通過決策的指令對車輛控制,執行相對應的狀態,如控制油門開度,方向盤角度,制動踏板開度等。

本文主要介紹的是感知系統。

圖片

**

感知系統**

感知系統目的包括:①安全性:實時、準確識別周邊影響交通安全的物體,應對突發事件,為采取必要操作以避免發生交通安全事故;②通過性:基于自身行駛性能、周邊路況和共識規則,能夠實時、可靠、準確識別并規劃出可保證規范、安全、迅速到達目的地的行駛路徑;③經濟舒適性:為車輛高效、經濟、平順行駛提供參考依據。目前,感知系統主要是利用傳感器、定位導航 、車聯通信(VehicIe-to-X,V2X)3種技術組合實現上述目的。

1傳感器

傳感器感知的對象包括行駛路徑、周圍障礙物和行駛環境等。感知行駛路徑是對可通行性道路的識別,在城市中包括信號燈、各種標志牌、車道線、路障等目標的識別;在野外包括車輛前方路面平坦情況、可通行道路分析等。感知周圍障礙物是識別影響自動駕駛車輛行駛的靜止或者移動的各種障礙物,包括路面上的車輛、行人、路障等。感知行駛環境是判別對自動駕駛車輛行駛影響比較大的變化環境,例如路面、交通與天氣等。

主流的傳感器感知技術包括視覺感知、激光感知、微波感知等。視覺感知是基于攝像頭采集的圖像信息,使用視覺相關算法進行處理,認知周圍環境;激光感知是基于激光雷達采集的點云數據,通過濾波、聚類等技術,對環境進行感知;微波感知是基于微波雷達采集的距離信息,使用距離相關算法進行處理,認知周圍環境。3種環境感知方法的比較如下表所示。根據各類傳感器技術特點,不同應用場景和系統功能需求下,應選不同的傳感器技術。例如,在高速公路環境下,由于車輛速度較快,通常選用檢測距離較大的微波感知;在城市環境中,由于環境復雜,通常選擇檢測角度較大、信息量豐富的激光、視覺感知技術。

方法 優點 缺點
視覺感知 信息量豐富,實時性好,體積小,能耗低 易受光照環境和運動速度影響,三維信息測量精度較低
激光感知 直接獲取物體三維距離信息,觀測精度高,對光照變化不敏感 體積較大,價格昂貴,無法感知無距離差異的平面內目標信息
微波感知 對光照變化不敏感,直接獲取物體三維距離信息,數據精度高,實時性好,體積小 無法感知無距離差異平面內目標信息想

現在廣泛應用的各類高級駕駛員輔助系統ADAS使用各類傳感器,實現了相應的輔助駕駛功能,為實現完全自動駕駛奠定了基礎,如下圖所示。但單一傳感器獲取周圍信息時,安全性、整體性都相對較差。隨著傳感器和信息融合技術的快速發展,不同傳感器信息在時間和空間維度上的高精度數據融合成為可能,多傳感器融合技術趨于成熟。它可更精確地獲取目標信息,完成障礙物的檢測,是未來研發和應用的趨勢。目前,參與歐盟PROTECTOR計劃的主要汽車廠商已開始研究雷達傳感器(激光雷達、微波雷達)和光學傳感器 (普通光學攝像頭、紅外攝像頭)的融合技術,開發了行人安全檢測系統。

圖片

2定位導航

傳感器感知系統雖然可以為自動駕駛汽車提供周邊環境信息,但難以實現全局環境的高精度定位,在大范圍環境感知、規劃行車路徑、經濟舒適駕駛等方面存在不足。定位導航系統應用車輛定位技術、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數據庫技術、信息技術、多媒體以及遠程通信技術,為車輛提供全局定位、路線設計、路徑引導、綜合信息等功能,將車輛與環境有機結合,實現超視距感知輔助,規劃行車路徑,提高行駛平順性、經濟性。定位導航系統首要功能是提供車輛位置、速度、航向等信息,而精確、可靠的車輛定位是實現導航功能的前提和基礎。常用的定位技術主要有衛星定位、慣性導航(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INS)、航跡推算(Dead-Reckoning,DR)、地圖匹配(Map Matching,MM)和傳感器感知等技術。其中,主要的衛星定位系統有美國的全球導航衛星定位系統(GPS),歐洲空間局的伽利略定位系統(NAVSAT),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定位系統 (GLONASS),中國的北斗2代定位系統。常見的定位導航方法包括高精度GPS導航、磁導航、慣性傳感器導航,其特點對比見下表。基于任何一個單一定位技術的系統都有本身無法克服的短處,隨著應用場合與環境的不斷復雜變化,組合定位導航系統成為研究應用熱點。

方法 優點 缺點
GPS導航 全天候,全球性,無積累誤差,三維定位精度高 數據更新頻率低,載體高速運動,受遮擋時,易丟失衛星定位信號,導致誤差大,甚至無法定位
磁導航 穩定可靠,定位精度高,不受溫度,天氣及周邊環境影響 道路鋪設導線成本高,不易在城市道路廣泛推廣,長距離電磁導航需要消耗大量電能
慣性導航(INS) 獨立導航性,數據更新率高,短期精度高,全天候工作,良好的隱蔽性和較強的抗干擾性 誤差隨時間積累,長時間使用導航精度降低

1)GPS/INS組合導航技術是目前最常見的組合導航系統之一,它利用INS短期定位精度與數據采樣頻率較高的特點,為GPS系統提供相關輔助信息,使GPS能夠保持較低的跟蹤寬;GPS相對高精度的輸出信息可以估計出INS系統的誤差參數,并控制其隨時間的積累誤差。簡而言之,GPS輸出的位置和速度信息有利于提高INS導航解算精度,而INS可以在GPS衛星信號覆蓋不好的區域或位置,短時間內提高組合導航系統的精度。

2)GPS/INS/GIS組合導航技術是在GPS/INS系統獲取車輛定位信息后,進一步通過GIS系統中地圖匹配算法將定位數據與電子地圖進行匹配,對車輛位置進行實時加權修正。該組合導航技術能有效克服GPS信號長時間受阻、定位間斷或失效時,慣性導航定位誤差積累偏大的問題,提高了導航定位的精度、擴展了使用范圍。同時,此技術不用增加額外的車載硬件設備,僅僅通過軟件的方法即可提高車輛的定位精度,降低了導航系統的成本。但需要滿足以下2個條件:①車輛始終行駛在路網中的道路上;②電子地圖數據誤差小于GPS定位誤差。

3)高精度智能地圖導航技術是在高精度地圖基礎上,通過云端數據庫既提供包括高速公路、城市道路、交通信號標志等永久數據,又提供交通路況、臨時交通管制、重要路段人流數據分析等動態數據。結合自動駕駛汽車自身的傳感器信息,充分實現宏觀道路匹配、微觀精確定位以及動態全局環境感知。其中,高精度地圖主要是利用攝像頭采集圖像、激光雷達3D掃描、GPS定位軌跡等技術,整合多種數據搭建道路三維模型,包含了路網結構、道路標線、交通標志、路邊街景等海量數據;云端數據庫不斷收集路上行駛車輛傳送來的最新信息,經過分析確認后,更新高精度地圖,并將信息發送給其他車輛。

目前,美國谷歌公司,德國奧迪、寶馬、戴姆勒聯手收購的Here,中國阿里巴巴收購的高德,荷蘭TomTom等地圖公司,日本豐田、日產汽車公司,以及德國大陸、博世等頂級汽車零部件公司,均在開發適合自動駕駛的高精度地圖。比如谷歌車隊使用激光掃描儀和GPS以及其他傳感器來繪制周圍環境圖;寶馬將激光掃描儀安裝在前保險杠下面,用來生成車輛前方的路況信息;博世使用雷達和超聲波傳感器、立體聲攝像機和一個安裝在車頂的旋轉激光掃描儀來收集數據,生成詳細的周圍環境3D地圖;豐田將GPS數據信息和地面攝像頭獲取的圖像打包發送至數據中心,將二者整合、更新,最終形成一套高精度的地圖。

3車聯通信

車聯通信( VehicIe-to-X , V2X ) 是一種強調數據交換的無線通信技術。用以實現車與車( VehicIe-toVehicIe , V2V ) 、車與基礎設施( VehicIe-to-Infrastructure , V2I ) 、車與人(Vehicle-to-Pedestrians,V2P)、車與騎行者等之間的信息交換。V2X技術是車聯網的基礎,它能夠使車與車、設施、行人進行對話,將各自信息進行交換,為自動駕駛提供先驗信息,提高環境識別效率和準確率,消除視野盲點安全隱患,起到提高車輛運行安全和疏導交通流量等作用。NHTSA曾預測,對于中輕型車輛V2V安全技術能夠避免80%的交通事故,重型車V2V安全技術能夠避免71%的交通事故,V2I能夠避免12%的道路安全事故。通過V2X車聯網能夠有效降低交通事故造成的損失。

支持車輛在高速移動的環境下實時可靠通信的無線通信技術是V2X車聯網實現的基礎,它直接決定了信息交互的實時性和有效性。

NHTSA提出的V2X車聯網通信技術的通信需求包括:

①極短的網絡接入時間;

②低傳輸時延;

③高傳輸可靠性;

④高信息安全性和隱私保護;

⑤在有限的范圍內,使頻譜再利用和低干擾;

⑥擁有足夠的通信帶寬。

具體指標為:

①時延要求在100ms左右;

②典型傳輸距離為50~500m;

③車車通信的數據包大小在100字節內;

④車路通信的數據包大小在340字節內。

各國的研究組織和企業基于目前專用短程通信(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DSRC)、WiFi、蜂窩網絡、微波存取全球互通( 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 , WiMax ) 、長期演進( Long Term Evolution,LTE)等通用無線通信技術,提出了多種針對上述要求的技術方案。其中,DSRC技術具有傳輸速率高、延遲短、支持點對點、點對多點通信等特點,且技術成熟度和標準化水平高,是目前主流的V2X車聯網無線通信技術。

下表為常用無線通信技術比較。

參數 DSRC WIFI 蜂窩網絡 WiMax
時延 <50ms 秒級 秒級 /
通信距離 <1Km <100m <10Km <15Km
傳輸速率 3~27Mbit/s 6~54Mbit/s <2Mbit/s 1~32Mbit/s
通信寬帶 10MHz 20MHz <3MHz <10MHz
工作頻率 5.8~5.9GHz 2.4/5.2GHz 0.8/1.9GHz 2.5GHz
IEEE標準 802.11p 802.11a/b/g/n / 802.16e

DSRC一般泛指所有短距離的無線通信技術,包含不同的技術和標準,主要工作在5.85.9 GHz頻段之間,包括專用短程通信協議 、路側單元(Road Side Unit,RSU)、車載單元(On BoardUnit , OBU ) 三部分。早在1999 年, 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已規定5.9GHz 頻段( 5.8755.925GHz)專門用于車聯通信研究。根據美國制定的DSRC標準,DSRC通信協議下層的物理層和介質訪問控制層(Medium Access Control,MAC)采用IEEE 802.11p協議,上層采用IEEE 1609協議。其中,IEEE 802.11p是針對V2X車聯網對高數據速率和高速移動性的通信要求,基于IEEE 802.11標準設計的一個通信標準。它改進了信息傳輸機制、支持高速移動互聯、增強了安全性和身份認證。IEEE 1609協議是以IEEE 802.1lp通信協議為基礎的高層系列標準,用于提供資源管理、應用程序和管理信息安全加密、網絡服務、通道協調。

下圖為DSRC協議對應結構

圖片

目前,DSRC在美國、歐洲、日本等地歷經十多年發展,已在多個國家級項目中研究推廣,如美國IntelliDrive 項目、歐洲CVIS ( Cooperative Vehicle Infrastructure Systems ) 項目、日本Smartway計劃,并且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歐洲電信化標準協會、國際化標準組織均制定了近似的通信標準。企業方面,恩智浦、意法半導體半導體供應商,大陸、德爾福等零部件供應商都開發了相應產品;通用汽車宣布將在2017年款凱迪拉克CTS上率先搭載采用DSRC技術的V2X系統,通過與GPS相結合,該系統能夠精確獲取周圍300m內其他車輛的準確位置和行駛狀況。

總結

感知系統將真實世界的視覺、物理、事件等信息轉變成數字信號,為車輛了解周邊環境、制定駕駛操作提供了基本保障。本文從傳感器、定位導航、車聯通信3個技術方向介紹了感知系統。其中,傳感器技術能夠及時、快速掌握局部范圍內各種人車路信息,有效應對周邊突發事件;導航定位可確定車輛與路網其他單元的位置關系,提供全局視野,用于規劃路徑、優化駕駛體驗;車聯通信可使人、車、路信息互聯共享,實時準確地大范圍、全方位感知環境信息,有效彌補傳感器感知范圍有限、易受環境影響,定位導航感知實時性差、感知內容有限等缺陷。目前,各大汽車制造商正致力于自動駕駛汽車實用化研發和商業化推廣。多種技術融合的感知系統是實現高等級自動駕駛的關鍵技術,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自動駕駛發展進程,間接影響著將來自動駕駛汽車的產品標準、試驗測試方法、安全等級評價等產業市場規則,以及交通規劃、車輛及駕駛人管理等社會治理規則。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控制系統
    +關注

    關注

    41

    文章

    6659

    瀏覽量

    110888
  • 感知系統
    +關注

    關注

    1

    文章

    72

    瀏覽量

    15996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5

    文章

    13932

    瀏覽量

    167009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未來已來,多傳感器融合感知自動駕駛破局的關鍵

    駕駛的關鍵的是具備人類的感知能力,多傳感器融合感知正是自動駕駛破局的關鍵。昱感微的雷視一體多傳感器融合方案就好像一雙比人眼更敏銳的眼睛,可以
    發表于 04-11 10:26

    FPGA在自動駕駛領域有哪些應用?

    是FPGA在自動駕駛領域的主要應用: 一、感知算法加速 圖像處理:自動駕駛中需要通過攝像頭獲取并識別道路信息和行駛環境,這涉及到大量的圖像處理任務。FPGA在處理圖像上的運算速度快,可并行性強,且功耗
    發表于 07-29 17:09

    細說關于自動駕駛那些事兒

    輔助系統系統)用到的技術重迭。自駕車如何看見世界為什么要這么多種傳感器?優缺點互補目前多數車商在量產車中配備的“自動駕駛”功能,包含特斯拉、Volvo、Mercedes-Benz、奧迪等,事實上就是搭載
    發表于 05-15 17:49

    自動駕駛的到來

    。  總之,與其他領域類似,攻擊與防守將會是一個長久的話題,目前的做法是盡量提高攻擊成本,不斷提升自身防御能力。這就要求自動駕駛系統必須要具備軟件實時升級的能力。
    發表于 06-08 15:25

    即插即用的自動駕駛LiDAR感知算法盒子 RS-Box

    ,即可快速、無縫地將激光雷達感知模塊嵌入到自己的無人駕駛方案中,真正實現“一鍵獲得自動駕駛激光雷達環境感知能力”。RS-BoxLiDAR
    發表于 12-15 14:20

    高級安全駕駛員輔助系統助力自動駕駛

    而言,我們關注的是自動駕駛汽車的技術可行性。如今,我們對防抱死制動系統 (ABS) 及安全氣囊等被動安全系統,或者電動助力轉向系統與電子發動機管理都已習以為常了。這些
    發表于 09-14 11:03

    UWB主動定位系統自動駕駛中的應用實踐

    ,可稱為輔助駕駛。比如自適應巡航、自動緊急剎車等,系統開始對車輛有主動的操控行為;L2系統自動駕駛車輛,但
    發表于 12-14 17:30

    如何讓自動駕駛更加安全?

    是讓交通出行更安全,比如自動駕駛的智能感知車距功能可以提高道路使用效率,降低人為操作失誤,有利于道路通暢。從看到緊急情況到剎車發揮作用,自動駕駛比人的反應更快。同時,也不會出現疲勞駕駛
    發表于 05-13 00:26

    智能感知方案怎么幫助實現安全的自動駕駛

    未來,自動駕駛將不再是科幻電影里的橋段,這是未來汽車的一個趨勢,感知自動駕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安全性至關重要。作為全球第7大汽車半導體供應商,安森美半導體提供全面的智能感知方案,包
    發表于 07-31 07:11

    自動駕駛汽車中傳感器的分析

    特斯拉在五月份發生的自動駕駛事故,和最近在Defcon上演示的如何干擾傳感器,都充分說明了傳感器在自動駕駛中的重要性:環境感知自動駕駛實現的基礎,如果不能正確地
    發表于 05-14 07:34

    UWB定位可以用在自動駕駛

    的技術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目前來看成本還是非常高的。若干車企宣布了2020-2021年左右實現L3自動駕駛車輛量產計劃,從目前來看,整套自動駕駛系統最便宜也要3萬美元以上,相
    發表于 11-18 14:15

    網聯化自動駕駛的含義及發展方向

    以解決。全自動駕駛系統是一個復雜的系統,需要對整個系統進行全方位的大量實際測試,盡可能模擬實際商用情況,制定出完整的解決方案,以便更好地滿足
    發表于 01-12 15:42

    自動駕駛系統設計及應用的相關資料分享

    作者:余貴珍、周彬、王陽、周亦威、白宇目錄第一章 自動駕駛系統概述1.1 自動駕駛系統架構1.1.1 自動駕駛
    發表于 08-30 08:36

    自動駕駛技術的實現

    k隨著汽車電子的日益復雜化以及汽車電子電氣架構(EEA)的升級,人們對于聯網智能汽車的需求也在逐步上升,大量先進技術往汽車上應用,如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自動駕駛等,這些新技術也對車載網絡
    發表于 09-03 08:31

    自動駕駛感知系統常用方案,及其各自技術方法、特點和應用情況

    傳感器感知的對象包括行駛路徑、周圍障礙物和行駛環境等。感知行駛路徑是對可通行性道路的識別,在城市中包括信號燈、各種標志牌、車道線、路障等目標的識別;在野外包括車輛前方路面平坦情況、可通行道路分析等。
    的頭像 發表于 03-14 14:38 ?1.4w次閱讀
    <b class='flag-5'>自動駕駛</b><b class='flag-5'>感知</b><b class='flag-5'>系統</b><b class='flag-5'>常用</b><b class='flag-5'>方案</b>,及其各自技術方法、特點和應用情況
    上杭县| 现金棋牌网站| 大集汇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淘金盈国际线上娱乐| 百家乐论坛在线提供| 百家乐官网闲庄和| 娱乐城官方网站| 壹贰博百家乐娱乐城| 百家乐官网伴侣破解版| 桂阳县| 真人游戏 豆瓣| 网上百家乐如何作假| 樱桃木百家乐官网桌| 措美县| 大发888代理充值| 百家乐娱乐城介绍| 百家乐官网长庄投注 | 百家乐官网太阳城怎么样| 大发888 无法进入网页| 百家乐3珠路法| 百家乐官网单注打| 百家乐官网视频软件下载| 瑞鑫棋牌下载| 金钱豹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真钱电玩| 现金百家乐官网技巧| 文水县| 澳门顶级赌场娱乐网| 电玩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德州百家乐官网21点桌| 澳门百家乐官网大小| 大关县| 大发888官方授权网| 皇室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真人百家乐赌场娱乐网规则| 百家乐乐城皇冠| 七胜百家乐官网娱乐网| 百家乐官网玩法教学视频| 白金娱乐城| 德州扑克筹码| 百家乐14克粘土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