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前面一篇文章從特斯拉Semi聊高壓技術變革!接著說說特斯拉的高壓線,自從最早在model Y的車上看到過鋁棒線,最早這根線也只是從充電插座到電池這天線上,自從最新的semi的電池照片看,這個替代傳統的高壓線束的思路應該會在semi上大面積采用
傳統的電纜及高壓線束是無法滿足大功率日益增長的需求的,同時傳統的高壓線束也沒有能力負荷接近高達MW級的能量傳遞,而且隨著車輛的逐步智能化,對傳統的高壓線束及插件的屏蔽要求都提出了挑戰,最后就是布線的復雜及高昂的制造成本,都會導致傳統的線束及插件無法勝任
我們都知道連接主要的兩種形式就是:端接和插接,隨著新能源汽車這些年的發展,從早期我們大量在日系車上看到的插件都是端接的(之前文章有寫過這方面:日系混動車型的高壓連接梳理),到后期不斷的需要逐步過渡到插件的形式,但是無論是乘用車還是商用車,隨著整車的功率的增加,國內在一些商用車上率先使用了一些結構形式更簡單、成本更低的端接型插件,這類插件同時保留了屏蔽、防護等要求,成本大幅度也得到了下降,反過來我們看特斯拉的連接器發展路徑,也是最終采用了端接的形式,本質上大家都是殊途同歸;
另外一個點就是電纜還是busbar?(這個地方包含銅排、銅導體、鋁棒等)? 從汽車批量化、自動化的角度來說,車內采用大量busbar來替代復雜的線束群已經是一個明確的趨勢了,特斯拉的方案是采用了鋁棒(當然這個會隨著需要可以是銅導體或者銅排等)來替代傳統的高壓線束,保證了優秀屏蔽性能的同時,通過采用CNC折彎機可以快速的實現成型布線,也實現了輕量化,這一點我們目前還是采用大量的傳統銅導線來實現(當然也有部分銅鋁結合的產品出現應用)
特斯拉的連接形式的發展脈絡沿用了很多“日系”風格,早在日系PHEV流行的時代,日系的車型就采用鋁管替代導體屏蔽層的思路,固定在地板,通過折彎機可以很好的彎曲鋁管,同時其插件的思路也是和現在特斯拉思路大致一致,都是“保留核心底層功能”其余的附加功能全部打散
因為市場不同,政策不同,需求不同,應用的場景也有差異,借鑒技術原理的同時要兼顧我們自己的情況,如上文所說,很多的技術突破都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很多核心的東西大家最終都會是殊途同歸,所以不斷的聽取頭部客戶的建議,了解他們的痛點和需求是非常必要的。
審核編輯:劉清
-
連接器
+關注
關注
98文章
14656瀏覽量
137231 -
特斯拉
+關注
關注
66文章
6331瀏覽量
126818 -
CNC
+關注
關注
7文章
316瀏覽量
35330 -
高壓線
+關注
關注
0文章
17瀏覽量
3169
原文標題:從特斯拉Semi聊高壓技術變革!補充
文章出處:【微信號:新能源高壓連接器聯盟,微信公眾號:新能源高壓連接器聯盟】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