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農業也逐步走向科學化、數字化,其中農業物聯網發揮了巨大作用。作為農業與物聯網技術的融合結晶,在水肥灌溉控制、溫室大棚管理、土壤墑情監測、氣象環境監測等方面,都推動了農業生產的智能化,土壤墑情監測系統的應用,是發展智慧農業的基礎。
所謂的土壤墑情,指的是土壤的干濕程度,含水量高低。含水量的多少,直接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和成長。而土壤墑情監測系統,監測的對象包括但不限于土壤含水量,針對土壤墑情進行全方位的監測,在線獲取土壤PH值、土壤電導率等數值,連續監測土壤墑情的變化趨勢,了解農作物的需水情況,掌握土壤狀況,實時為農作物進行水資源的分配和調整。
土壤墑情監測系統解決方案,利用土壤溫濕度傳感器、土壤濕度采集器、土壤PH值傳感器、土壤電導率傳感器等物聯網感知設備,實時將數據上傳到管理云平臺上,實時顯示各個傳感器的采集數據和曲線圖,支持設置采集間隔時間,最高可一分鐘采集一次。云平臺自動記錄采集數據并存儲,存儲頻率與監測頻率一致。
云平臺可提供安卓/IOS手機、電腦、平板等云平臺,隨時隨地查看土壤墑情變化曲線圖,將記錄中數據下載并導出,存儲為EXCE表格文件,可與打印機相連。系統依托計算機網絡環境,建立集墑情信息管理、歷史查詢、遠程報警等功能為一體的決策支持系統,真正實現了農業物聯網的發展。
組成系統的硬件設備,采用IP68防護等級的防雨設計,直接插入到土壤中即可運行,實時獲取土壤實況。對農業信息的整合、信息化發展,實現農業信息一體化的發展愿景,發揮了重要作用。
使用意義
一、土壤物理特性及含水量要素
土壤含水量是墑情和旱情監測的主要指標,通過系統監測數據可知,土壤水分常數是土壤水分特性的重要指標,主要有飽和含水量,田間持水量、凋萎含水量及作物不同生長期適宜的含水量。
二、淺層地下水變化要素
淺層地下水水位的變化,及地下水埋深是影響土壤墑情變化的重要要素之一。淺層地下水,地質結構中位于第一透水層中、第一隔水層之上的地下水。由大氣降水、地表徑流透水形成,埋藏淺,更新較快,水質較差,水質與水量均受降水和徑流影響,典型代表為井水(非機井)。而對土壤水分含量的檢測,一定程度上可以獲取淺層地下水變化。
三、氣象要素
由于空氣的流動,很多氣象要素(能量、水汽等)也隨空氣與風速而一起流動。所以墑情監測站點除收集氣象資料外,還應收集當地氣象部門的未來天氣趨勢的預報,以了解墑情監測區域的未來天氣變化,更重要的是需要配備土壤墑情監測系統。
四、作物生長發育狀況及墑情要素
要想作物長得好,那么就要使用土壤墑情監測系統掌握土壤墑情的狀況,觀測土壤含水量的同時記錄作物的播種日期,作物生長發育期,觀察作物的生長發育狀況。記錄代表地塊的作物的水分狀況。當土壤含水量小于適宜土壤含水量時為缺水(脫墑)、土壤含水量小于凋萎含水量時為受旱。且收集不同作物不同生長期脫墑和受旱的臨界含水量資料,記錄脫墑和受旱開始的日期,受旱的天數,代表區域干旱程度及干旱的分布情況。
利用農業物聯網傳感器,土壤墑情監測系統以抗旱減災為目標,以實時墑情、農情、水利工程蓄水引水情況等信息為數據源,科學地制定抗旱調度方案,為正確指揮抗旱救災提供決策支持,減輕災害損失。
審核編輯黃宇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3文章
51390瀏覽量
756572 -
監測系統
+關注
關注
8文章
2756瀏覽量
8153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