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 Cortex-M內核的復位啟動過程也被稱為復位序列(Reset sequence),下面就來簡要總結分析下這一過程。
ARM Cortex-M內核的復位啟動過程與其他大部分CPU不同,也與之前的ARM架構(ARM920T、ARM7TDMI等)不相同。大部分CPU復位后都是從0x0000_0000處取得第一條指令開始運行的,然而在ARM Cortex-M內核中并不是這樣的。其復位序列為:
1.從地址0x0000_0000處取出MSP的初始值;
2.從地址0x0000_0004處取出PC的初始值,然后從這個值對應的地址處取指。
即下圖所示過程:
??
事實上,地址0x0000_0004開始存放的就是默認中斷向量表(有些資料中將地址0x0000_0000處的MSP指針初始值也算作中斷向量表的一部分,這個說法似乎不太妥當),ARM Cortex-M內核的中斷向量表布局情況如下圖所示:
????
注意:中斷向量表的位置可以改變,此處是默認情況下的設置。
值得注意的是,在ARM Cortex-M內核中,發生異常后,并不是去執行中斷向量表中對應位置處的代碼,而是將對應位置處的數據存入PC中,然后去此地址處進行取指。簡而言之,在ARM Cortex-M的中斷向量表中不應該放置跳轉指令,而是該放置ISR程序的入口地址。
有了上面的分析就很好理解復位序列了,復位其實就相當于發生了一次Reset異常,而從圖中可以看到,地址0x0000_0004處存放的正是Reset異常對應的中斷處理函數入口地址。
另外還有兩個細節問題需要注意:
1. 0x0000_0000處存放的MSP初始值最低三位需要是0;
2.0x0000_0004處存放的地址最低位必須是1。
第一個問題是因為ARM AAPCS中對棧使用的約定是這樣的:
5.2.1.1
Universal stack constraints
At all times the following basic constraints must hold:
Stack-limit < SP <= stack-base. The stack pointer must lie within the extent of the stack.
SP mod 4 = 0. The stack must at all times be aligned to a word boundary.
5.2.1.2
Stack constraints at a public interface
The stack must also conform to the following constraint at a public interface:
SP mod 8 = 0. The stack must be double-word aligned.
簡而言之,規約規定,棧任何時候都必須4字節對齊,在調用入口需8字節對齊,而且SP的最低兩位在硬件上就被置為0了。
第二個問題與ARM模式與Thumb模式有關。ARM中PC中的地址必須是32位對齊的,其最低兩位也被硬件上置0了,故寫入PC中的數據最低兩位并不代表真實的取址地址。ARM中使用最低一位來判斷這條指令是ARM指令還是Thumb指令,若最低位為0,代表ARM指令;若最低位為1,代表Thumb指令。在Cortex-M內核中,并不支持ARM模式,若強行切換到ARM模式會引發一個Hard Fault。
最后寫一段小程序來驗證下以上分析。這段程序基于STM32F4系列單片機,作用是讓PA0管腳輸出高電平。這應該也是實現這一目的最精簡的寫法了。
rAHB1ENR EQU 0x40023830 AHB1ENRValue EQU 0x00000001 rMODER EQU 0x40020000 MODERValue EQU 0xA8000001 rODR EQU 0x40020014 ODRVaule EQU 0x00000001 AREA RESET, DATA, READONLY DCD 0x00000400 DCD Start AREA |.text|, CODE, READONLY ENTRY Start LDR R0, =rAHB1ENR LDR R1, =AHB1ENRValue STR R1, [R0] LDR R0, =rMODER LDR R1, =MODERValue STR R1, [R0] LDR R0, =rODR LDR R1, =ODRVaule STR R1, [R0] B . END
第11行使用DCD偽指令分配了4個字節的存儲空間,并將其值設置為0x0000_0400;第12行同理,將Start標號處的地址放置在偏移量為4字節的位置處;第17行Start標號之后的部分就是程序主體,依次完成了GPIOA端口RCC時鐘使能、PA0設置為輸出模式、PA0置高這三個步驟。
程序在鏈接時會將RESET段放置在目標文件開頭,故相當于在地址0x0000_0000處的數據為0x0000_0400,在地址0x0000_0004處的數據為Start部分的入口地址。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實際上在STM32F4芯片中,內部Flash的地址是從0x0800_0000處開始的,在BOOT管腳設置為Flash啟動的時候,芯片內部會自動將0x0000_00000 0x000F_FFFF區域映射至0x0800_0000 0x080F_FFFF處,此時可以視為二者是等價的。
使用Debug模式進行調試,復位后CPU寄存器的值如下所示:
????
Flash中的數據如圖:
??
可以看到,編譯器很智能的將0x0800_0004處的數據設置為了0x0800_0009,而不是Start標號真實的地址值,這說明了這是一條Thumb-2指令。復位后PC中的值是0x0800_0008,SP中的值是0x0000_0400,與預期結果完全相同。
最后順便提一下,上面那段簡單的程序有個問題,實際上Start部分的程序是占用了中斷向量表的空間,這在沒有異常發生的時候是沒有問題的,不過一旦有異常發生,顯然程序執行是會出錯的。
審核編輯:湯梓紅
-
ARM
+關注
關注
134文章
9165瀏覽量
369170 -
內核
+關注
關注
3文章
1382瀏覽量
40421 -
cpu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0902瀏覽量
212997 -
中斷
+關注
關注
5文章
900瀏覽量
41746 -
Cortex-M
+關注
關注
2文章
229瀏覽量
29841
原文標題:分析ARM Cortex-M內核復位啟動過程
文章出處:【微信號:c-stm32,微信公眾號:STM32嵌入式開發】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