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了三種不同的噪聲系數測量方法:增益法、Y因子法和噪聲系數計法。這三種方法在表格中進行了比較。
介紹
在無線通信系統中,“噪聲系數(NF)”或相關的“噪聲系數(F)”是用于指定無線電接收器性能的數字。噪聲系數值越低,性能越好。本教程更詳細地討論了這個重要參數,并描述了三種不同的噪聲系數測量程序。
噪聲系數和噪聲因數
噪聲系數 (NF) 有時也稱為噪聲系數 (F)。關系很簡單:
NF = 10 * log10 (F)
定義
噪聲系數(噪聲因數)包含有關RF系統噪聲性能的重要信息。基本定義是:
從這個定義中,可以推導出許多其他流行的噪聲系數(噪聲因子)方程。
類別 | 美信產品 | 噪聲系數* | 應用 | 工作頻率 | 系統增益 |
LNA | MAX2640 | 0.9分貝 | 蜂窩,ISM | 400兆赫 ~ 1500兆赫 | 15.1分貝 |
LNA | MAX2645 | HG: 2.3dB | WLL | 3.4千兆赫 ~ 3.8千兆赫 | HG: 14.4dB |
LG: 15.5dB | WLL | 3.4千兆赫 ~ 3.8千兆赫 | LG: -9.7分貝 | ||
Mixer | MAX2684 | 13.6分貝 | LMDS, WLL | 3.4千兆赫 ~ 3.8千兆赫 | 1分貝 |
Mixer | MAX9982 | 12分貝 | 蜂窩,GSM | 825兆赫 ~ 915兆赫 | 2.0分貝 |
接收器系統 | MAX2700 | 3.5分貝 ~ 19分貝 | PCS, WLL | 1.8千兆赫 ~ 2.5千兆赫 | < 80分貝 |
* HG = 高增益模式,LG = 低增益模式 |
測量方法因應用而異。如上表所示,一些應用具有高增益和低噪聲系數(HG模式下的低噪聲放大器),一些具有低增益和高噪聲系數(LG模式下的混頻器和LNA),一些具有非常高的增益和寬范圍的噪聲系數(接收器系統)。必須仔細選擇測量方法。本文將討論噪聲系數計以及其他兩種常用方法——“增益法”和“Y因子法”。
使用噪聲系數計
采用噪聲系數計/分析儀如圖1所示。
圖1.
噪聲系數計(如安捷倫 N8973A 噪聲系數分析儀)產生 28VDC 脈沖信號以驅動噪聲源 (HP346A/B),從而產生噪聲以驅動被測設備 (DUT)。然后由噪聲系數分析儀測量被測器件的輸出。由于分析儀知道噪聲源的輸入噪聲和信噪比,因此可以在內部計算并顯示DUT的噪聲系數。對于某些應用(混頻器和接收器),可能需要LO信號,如圖1所示。此外,在測量之前,需要在噪聲系數計中設置某些參數,例如頻率范圍、應用(放大器/混頻器)等。
使用噪聲系數計是測量噪聲系數的最直接方法。在大多數情況下,它也是最準確的。工程師可以測量特定頻率范圍內的噪聲系數,分析儀可以顯示系統增益和噪聲系數以幫助測量。噪聲系數計也有局限性。分析儀有一定的頻率限制。例如,安捷倫 N8973A 的工作頻率范圍為 10MHz 至 3GHz。此外,當測量高噪聲系數時,例如,超過10dB的噪聲系數,結果可能非常不準確。這種方法需要非常昂貴的設備。
增益方式
如上所述,除了直接使用噪聲系數計之外,還有其他方法可以測量噪聲系數。這些方法涉及更多的測量和計算,但在某些條件下,它們更方便、更準確。一種流行的方法稱為“增益方法”,它基于前面給出的噪聲因子定義:
在這個定義中,“噪聲”是由于兩個效應。一種是以與所需信號不同的信號形式進入RF系統輸入的干擾。第二種是由于射頻系統中載波(LNA、混頻器、接收器等)的隨機波動。第二個效應是布朗運動的結果,它適用于任何電子設備的熱平衡,并且來自設備的可用噪聲功率為:
PNA = kTΔF,
其中 k = 玻爾茲曼常數 (1.38 * 10-23焦耳/ΔK),
T = 以開爾文為單位的溫度,
ΔF = 噪聲帶寬 (Hz)。
室溫(290ΔK)下,噪聲功率密度P納德= -174分貝/赫茲。
因此,我們有以下等式:
NF = PNOUT - (-174dBm/Hz + 10 * log10(BW) + Gain)
在方程中,P內特是測得的總輸出噪聲功率。-174dBm/Hz是290°K環境噪聲的噪聲密度。帶寬是目標頻率范圍的帶寬。增益是系統增益。NF是DUT的噪聲系數。等式中的所有內容都是對數刻度。為了使公式更簡單,我們可以直接測量輸出噪聲功率密度(以dBm/Hz為單位),公式為:
NF = PNOUTD + 174dBm/Hz - Gain
要使用“增益法”測量噪聲系數,需要預先確定DUT的增益。然后,DUT的輸入端接特性阻抗(大多數RF應用為50Ω,視頻/電纜應用為75Ω)。然后用頻譜分析儀測量輸出噪聲功率密度。
增益方法的設置如圖2所示。
圖2.
例如,我們測量MAX2700的噪聲系數。在指定的LNA增益設置和V下AGC,測量增益為80dB。然后,如上所示設置器件,并以50Ω端接端接RF輸入。我們讀取的輸出噪聲密度為-90dBm/Hz。為了獲得穩定準確的噪聲密度讀數,RBW(分辨率帶寬)和VBW(視頻帶寬)的最佳比值為RBW/VBW = 0.3。因此,我們可以計算出 NF 為:
-90dBm/Hz + 174dBm/Hz - 80dB = 4.0dB。
“增益方法”可以覆蓋任何頻率范圍,只要頻譜分析儀允許。最大的限制來自頻譜分析儀的本底噪聲。如公式所示,當噪聲系數低(低于10dB)時,(P出- 增益)接近-170dBm/Hz,正常LNA增益約為20dB。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測量-150dBm/Hz的噪聲功率密度,這低于大多數頻譜分析儀的本底噪聲。在我們的示例中,系統增益非常高,因此大多數頻譜分析儀都可以準確測量噪聲系數。同樣,如果DUT的噪聲系數非常高(例如,超過30dB),這種方法也可以非常準確。
Y因子法
Y因子法是另一種流行的測量噪聲系數的方法。要使用Y因子方法,需要一個ENR(超噪比)源。這與我們前面在“噪聲系數計”部分中提到的噪聲源相同。設置如圖 3 所示:
圖3.
ENR 頭通常需要高直流電壓電源。例如,HP346A/B 噪聲源需要 28VDC。這些ENR磁頭工作是一個非常寬的頻段(例如,HP10A / B為18MHz至346GHz),并且在指定頻率下它們具有自己的標準噪聲系數參數。下面給出了一個示例表。這些標記之間頻率處的噪聲系數是外推的。
HP346A | 惠普346B | |
頻率(赫茲) | 凈值 (分貝) | 凈值 (分貝) |
1G | 5.39 | 15.05 |
2G | 5.28 | 15.01 |
3G | 5.11 | 14.86 |
4G | 5.07 | 14.82 |
5G | 5.07 | 14.81 |
打開和關閉噪聲源(通過打開和關閉直流電壓),工程師使用頻譜分析儀測量輸出噪聲功率密度的變化。
該等式來自以下幾點:
ENR 噪聲頭在兩個“噪聲溫度”下提供噪聲源:熱 T = TH(施加直流電壓時)和冷 T = 290°K。 噪聲頭ENR的定義是:
多余的噪聲是通過偏置一個嘈雜的二極管來實現的。現在考慮施加冷 T = 290°K 時放大器 (DUT) 的功率輸出比,然后施加熱 T = TH作為輸入:
Y = G(Th + Tn)/G(290 + Tn) = (Th/290 + Tn/290)/(1 + Tn/290)。
這是 Y 因子,此方法由此得名。
就噪聲系數而言,F = Tn/290+1,F 是噪聲因子 (NF = 10 * log(F))因此,Y = ENR/F+1。在這個等式中,一切都處于線性狀態,由此我們可以得到上面的等式。
同樣,我們以MAX2700為例,說明如何用Y因子法測量噪聲系數。設置如上圖 3 所示。將 HP346A ENR 噪聲頭連接到射頻輸入。將 28V 直流電源電壓連接到噪聲頭。我們可以在頻譜分析儀上監測輸出噪聲密度。通過關閉然后打開直流電源,噪聲密度從-90dBm/Hz增加到-87dBm/Hz。所以 y = 3dB。同樣,為了獲得穩定準確的噪聲密度讀數,RBW/VBW設置為0.3。從表1中,在2GHz時,我們得到ENR = 5.28dB。因此,我們可以計算出NF為5.3dB。
總結
本文討論了三種測量RF器件噪聲系數的方法。它們各有優缺點,每種都適用于某些應用。以下是優缺點的摘要表。從理論上講,同一RF設備的測量結果應該是相同的,但由于RF設備的限制(可用性,精度,頻率范圍,本底噪聲等),我們必須仔細選擇最佳方法才能獲得正確的結果。
適合的應用 | 優勢 | 缺點 | |
噪聲系數計 |
超低凈空值 |
方便,在測量超低(0-2dB)NF時非常準確。 | 設備昂貴,頻率范圍有限 |
增益方式 | 非常高的增益或非常高的NF | 易于設置,測量非常高的NF非常準確,適用于任何頻率范圍 | 受頻譜分析儀本底噪聲的限制。無法處理低增益和低NF的系統。 |
Y因子法 | 廣泛的NF范圍 | 無論增益如何,都可以在任何頻率下測量寬范圍的NF | 測量非常高的NF時,誤差可能很大。 |
審核編輯:郭婷
-
接收器
+關注
關注
14文章
2479瀏覽量
72210 -
無線通信
+關注
關注
58文章
4604瀏覽量
143882 -
混頻器
+關注
關注
10文章
684瀏覽量
4584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