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針對涉密載體的管理和監視越來越得到重視,但傳統條碼方式存在種種弊端,無法實現對涉密載體進行實時監控,給非法人員攜帶涉密載體外出制造機會,使得涉密載體及重要文件外漏,給企業及事業單位的管理帶來極大不便。涉密載體管控系統改變傳統的紙質記錄模式,實現載體信息的電子化管理,實現載體的區域管控。授權載體進出只記錄不報警,未經授權載體系統記錄并報警。做到事前提醒、事中控制、事后追溯,實現了載體全生命周期管理,擺脫人為因素的干擾,體現“人文科技、人文管理”,從而保證載體數據的安全。
采用RFID技術來實現對涉密載體進行管理和監控,為每件固定資產配備一個全球唯一ID號的電子標簽由于RFID電子標簽具有存儲容量大、傳輸速度快、不可仿冒、可并發識別等技術特點,實現涉密載體監控、預防流失管理和盤點等,能夠有效地防止涉密載體的外漏,對涉密載體及重要文件實行管理及監督定位,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支出。
涉密載體管理流程主要如下:
1、將涉密載體及重要文件加貼RFID電子標簽;
2、在RFID標簽上寫入涉密載體及重要文件的信息,電子標簽信息和涉密載體一一對應;
3、將RFID電子標簽和涉密載體信息上傳到管理系統中心數據庫;
4、持有系統認可的證件,方可進入涉密載體控制范圍;
5、持有系統認可的證件,進入后辦理借還、使用手續;
6、尋找、查閱、攜帶、盤點涉密載體及重要文件。
運用RFID技術進行涉密載體監控、預防流失管理中,不但可以實時監控每件涉密載體的位置和流向,更能遠程監視到每件涉密載體的編號、名稱、流出時間、流入時間、攜帶涉密載體流動的人員信息等資料。
涉密載體防流失管理中具有流失發生時報警的時效性,使得資產管理部門及保安人員在流失發生后最短的時間內處置流失事件,到達流失現場,從而杜絕流失現象。
當人員攜帶被監管的涉密載體通過出口時,RFID讀寫器識讀到人員和涉密載體二者的RFID電子標簽,并通過服務器查詢到此件涉密載體屬于監管范圍。若該人員未得到離開的授權時系統將啟動聲光警報,服務器向資產管理部門和保安控制室發送這兩個標簽所代表的人員和資產信息,并且顯示是從哪個室流出的,使得相關監管人員盡快到達出現警報的涉密載體放置范圍,并進行進一步處理。
涉密載體管控系統有利于載體管理整合信息資源、共享數據、統用統管;有利于利用信息技術管控“涉密人員、涉密場所、涉密載體”,及時掌握人員使用載體動態、分析行為軌跡,快速了解和處理突發“涉密”事件,防范于未然,牢牢把控保密業務安全防范工作,切實做到事前可知、事中可控、事后可溯;涉密載體管控系統有利于節約成本、節約人力,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信息安全保密防范能力和信息化建設水平。
軟件系統分為后臺管理系統和多媒體終端顯示系統。后臺管理系統實現對載體的管理,使用人員信息管理、日常操作管理、信息記錄、系統統計等功能。多媒體終端顯示系統實現載體出入信息的提示和預警。系統采用架構設計,分層級管理,分權限管理,私有服務器部署,數據完全獨立,保障本地私密數據安全。
RFID涉密載體管理系統特點:
1、大幅降低資產盤點和查找工作量
依靠人工的資產盤點工作,特別是已歸類的盤點工作量太大而且效率很低。管理員盤點資產要憑自身的記憶對資產進行分類放置和記錄,費時勞神卻又很難達到目的。引入先進的RFID資產盤點工具和方法,可實現資產盤點的自動化或半自動化。RFID技術使盤點工作簡單有效;可以輕松實現順架等功能;歸位時可以根據資產圖形化路線(相當于電子地圖)指示管理員員按正確位置拜訪歸檔。
2、簡化借還流程,提高流通效率
現有的借還流程仍然需要人工介入,應用條碼則需要打開資產扉頁并找到條碼位置然后才能掃描條碼。這樣的操作流程較為繁瑣,借還效率比較低。而且,條碼容易破損,影響借還的效率。因此,需要引入RFID技術以簡化的資產借還流程,提高信息存儲的安全,提高信息讀寫的可靠性,也提高借還資產的速度。
3、改變借出管理和安全防遺漏流程脫節的情況
現階段依靠人工手工記錄的方式進行借出管理,一方面手工記錄較繁瑣,另一方面亦存在數據登錄錯誤的情況,且在發現丟失資產的同時無法記錄丟失資產的信息或超期借出無法跟蹤等,對資產的日常盤點、補缺工作影響極大。
(部分圖文來源于網絡,侵刪)
審核編輯黃宇
-
RFID
+關注
關注
388文章
6191瀏覽量
238543 -
監控
+關注
關注
6文章
2234瀏覽量
5536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