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最早刊登在《網絡世界》上,作者是 IDG 撰稿人 rent Dietz。
自無線網絡興起以來,“死區”(Dead zone) 一直困擾著用戶。
我妻子經常跑到廚房窗戶邊撥打和接聽電話。有時候,我甚至發現她走出家門,將智能手機指向天空,拼命搜索手機信號。
我們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尋找穩定連接的難題已經從蜂窩網絡延伸到了Wi-Fi和物聯網(IoT)。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何在?
其中一個原因跟標準有關,或者說是因為缺乏標準。直到最近,相關機構還沒有出臺關于如何將無線網絡直接集成到家中的指導準則。厚厚的墻壁、框架和混凝土阻攔了許多無線信號。大多數建筑師和建筑商不會圍繞射頻 (RF) 進行設計,很少有人會將 Wi-Fi 路由器放置在他們最常連接網絡的位置。
這些原因或許有助于解釋為什么您在試圖烹制美食時,烹飪視頻卻總在緩沖、緩沖、緩沖。它是一部智能煙霧探測器嗎?
隨著物聯網興起和移動設備風靡全球,標準變得愈發重要。下面來看一些非常有趣的數據:
智能手機使用量在過去三年中增長了一倍。
到 2020 年,將會售出多達 4.42 億部互聯消費設備。
到 2020 年,英國希望在 3000 萬個家庭中安裝智能儀表。
到 2022 年,智能家居市場將達到 1220 億美元。
這意味著將會出現更多的網絡死區,幸好有 Wi-Fi 聯盟這樣的組織存在。該機構致力于管理Wi-Fi 生態系統,他們近期發布了一系列全新的Wi-Fi CERTIFIED家居設計。這些設計是消除死區的藍圖。正如建筑師統籌規劃電源插座、電器接線、水管的位置那樣,住宅建造者現在可以規則家庭內部的網絡安裝,以創造卓越的用戶體驗。
這個設計的關鍵是在整個家庭內適當放置接入點,以確保所有位置都有高強度的 Wi-Fi 覆蓋,并且輕松集成物聯網設備。
路由器選擇是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新型 8 天線路由器采用了“波束形成”技術,直接將信號發送到使用點,從而幫助消除死區。典型的 Wi-Fi 信號在離開路由器時會擴散,而波束形成能夠將信號更加直接地聚焦指向設備,以幫助改進信號強度和范圍。
如此一來,就不會再出現更多死區了,對嗎?事情并沒有那么樂觀。
無論我們身處何地,我們都想要聯網,而且物聯網也很快轉移到家庭范圍之外。這就向設備提出了諸多新挑戰,包括汽車內、工廠車間甚至天空中的設備(亞馬遜的無人機送貨項目)。
再以無人駕駛為例。要讓汽車安全地自動駕駛,它們必須無縫地進行通信,包括汽車對汽車 (V2V)、汽車對基礎設施 (V2I) 的通信。但是,建筑物和其他結構會阻攔無線信號。信號強度和信號范圍是永恒的挑戰。聽起來似曾相識?
工業物聯網 (IIoT) 也存在這個問題。機器必須在工廠內部或工廠網絡上同步工作,從而實現最佳性能,同時確保工人的安全。
另外還有一個組織也在努力解決這些問題。Zigbee 聯盟致力于管理物聯網生態系統,他們近期發布了Zigbee PRO 2017技術,這種網絡技術可用于橫跨建筑、城市、家庭來連接設備。PRO 2017 允許工程師跨越很大區域“投射”物聯網網絡,從而消除由于鋼鐵和混凝土導致的死區。
設想過智能社區、智能城市、智能運輸蘊含的巨大潛力嗎?
Zigbee 只是眾多爭搶市場份額的物聯網標準(也稱為“協議”)中的一個。其他標準包括 Thread 和藍牙低功耗 (BLE)。Zigbee is one of many IoT standards (also called “protocols”) competing for market share. Others include Thread and Bluetooth Low Energy (BLE).
我們應該為這些技術的問世喝彩,但也要認識到,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無線基礎設施(也就是無線網絡的骨干)的進步是物聯網得到更廣泛采用的關鍵。我們必須就統一物聯網標準達成一致,對我們的家庭、建筑和城市進行改造,支持仍然處于早期發展階段的 PRO 2017 等技術。
屆時,我很想知道我的妻子是否還會每天跑到廚房窗戶邊打電話。
審核編輯黃昊宇
-
無線網絡
+關注
關注
6文章
1443瀏覽量
6608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