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化學學院郭林教授、岳永海教授與歐洲國際納米技術研究所王中長研究員等通過在氧化石墨烯纖維中構建晶體-非晶雙相超結構,制備了一種具有高強度(935 MPa)和高韌性(10.6 MJ m-3)的纖維。不同于目前常規使用大片氧化石墨烯或者還原石墨烯的方法,該晶體-非晶雙相強化策略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制備高性能氧化石墨烯基纖維的方法。該工作以“Super-strong graphene oxide-based fibres reinforced by a crystalline-amorphous superstructure”為題發表在 Matter 上。北航化學學院李逢時博士后為文章第一作者,趙赫威副教授、博士生孫曉毅為共同第一作者,郭林教授、岳永海教授、王中長研究員為通訊作者。
高性能纖維在航空航天、生物醫學、建筑和紡織等領域都具有廣泛的應用。氧化石墨烯(GO)是制造高性能碳基纖維材料的最佳選擇材料之一。當前,超強氧化石墨烯基纖維(強度>800 MPa)主要以大尺寸氧化石墨烯(平均尺寸>20 μm)或者還原氧化石墨烯為原料進行制備,上述原料的制備通常需要高溫熱處理或者需使用有毒性的氫碘酸或水合肼,不僅對環境不友好,而且存在一定的操作危險,因此,發展新的高強纖維增強策略,開發經濟、高效且環境友好的制備高性能纖維材料的方法是當前高性能纖維研究領域的熱點和難點問題。
郭林教授團隊近年來一直專注于晶體/非晶雙相增強策略的研究,2019年提出陶瓷納米纖維的晶體/非晶雙相增強策略,制備了報道時最強、最韌的氧化鋯陶瓷納米纖維(ACS Nano, 2019,13, 4191);后續通過調控材料的生長與成核,實現了非晶氧化鋯陶瓷層在羥基磷灰石納米線表面的均勻生長,并模仿合成了天然牙釉質的無機非晶間質層,制備出從原子尺度到宏觀尺度皆具有類牙釉質結構的人工牙釉質(Science,2022, 375, 551);最近又成功開發了“非晶/晶體異質相-復雜界面構筑及可控組裝”的復合材料組裝路線,實現了力學性能優異的厘米尺度GO基復合板材的可控制備(Nature Materials, 2022, DOI: 10.1038s41563-022-01292-4)。
圖1.晶體-非晶雙相超結構示意圖及纖維力學性能對比圖
在本工作中,郭林教授團隊創新性地提出了晶體/非晶雙相超結構增強策略,制備了一種具有高強度(935 MPa)和高韌性(10.6 MJ m-3)的氧化石墨烯基纖維。該晶體/非晶雙相超結構增強策略,不需要采用高能耗的大尺寸氧化石墨烯或還原石墨烯為原材料,而是以普通的氧化石墨烯為材料即可實現高性能纖維的制備,為高性能石墨烯基纖維的制備開辟了一條新道路。
圖2.纖維的增韌機制及編織特性
原位力學性能測試表明:不同于傳統氧化石墨烯纖維在拉伸過程中出現的“片層拔出”機制,晶體-非晶雙相超結構纖維同時還存在“褶皺展開”機制。在兩種機制的協同下,纖維的斷裂韌性得到了顯著提升,進而使得纖維具有優異的結構靈活性,可以容易地混編成粗線或復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機械工程和紡織工程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
審核編輯:郭婷
-
納米
+關注
關注
2文章
699瀏覽量
37148 -
航空航天
+關注
關注
1文章
396瀏覽量
24484
原文標題:Matter:具有晶體-非晶雙相超結構的高強韌氧化石墨烯纖維
文章出處:【微信號:深圳市賽姆烯金科技有限公司,微信公眾號:深圳市賽姆烯金科技有限公司】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