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躺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0
  • 聊天消息
  • 系統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帖/加入社區
會員中心
創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科幻作家是如何想象核末日的?

腦極體 ? 來源:腦極體 ? 作者:腦極體 ? 2022-10-24 10:37 ? 次閱讀

今年以來,可以不時從新聞中獲得關于核相關的消息。就在本月17號,北約開始舉行代號為“堅定正午”的核威懾演習,而俄羅斯的“格羅姆”年度核演習,按照慣例也將在10月下旬舉行……

習慣了和平的人們,似乎突然就被推到了核風暴邊緣。如何理解那個相對陌生的核未來呢?科幻作品或許提供了一個較為安全的想象空間。

一來,科幻很實際。科幻作品的誕生往往源自于作者對時事的關切,比如智能機器、太空旅行、外星人、環境污染、核戰爭等等,當一個人就這些問題進行創作時,很可能發現自己寫出來的就是科幻。早在1940年,艾薩克·阿西莫夫、羅伯特·海因萊因等一批科幻作家,就已經描寫過核戰爭威脅和世界末日的場景了。

同時,科幻又跟現實拉開了一定的距離。科幻是一種預言,要求創作者們必須超前一步,去想象那尚在概念中的技術和未來。在1945年寫原子彈爆炸,就不叫科幻文學,而是現實文學了。創作者們以各種形式來預測可能的未來,并提出避免危機的方法,這種時間和空間上與現實的距離感,可以讓讀者在較為安定的心理閾值內,去思索一些或嚴肅、或敏感的話題

在諸多讓世界毀滅的因素中,核戰爭還是一個新手,出現不到百年的時間,但發生概率可比小行星撞地球、超級病毒、AI反叛、量子坍塌之類的大多了……核時代到來之后,核戰爭、核威脅就成為末日文學中常用的催命符。

那么,科幻作家到底是如何想象核末日的呢?他們筆下或鏡頭里的核末日,會成真嗎?

前核時代:只見森林,不見樹木

在核時代到來之前,關于未來戰爭、世界末日的科幻作品已經很流行了。比如被視為早期“后末世小說”的經典范例——《后倫敦談》(AfterLondon),就描述了這樣的末世場景,與核戰爭之后的世界大差不差:

在突然降臨的災難之后,倫敦人口驟減,植物瘋長、人跡湮滅,鄉間復歸自然,英倫湖屢屢成為戰爭的通道,無辜者遭受蹂躪,少量的幸存者開始過上了一種準中世紀般的生活。

同時期的小說《世界之戰》,毀滅地球的則是與火星人的戰爭,以及它們的新式武器——熱線。

看起來,末世都是一樣的凄凄慘慘戚戚。這時候原子物理學已經發展起來了,只不過此前,作家們只懂得少量科學知識,所以作品還是以探險為主,寫的故事大多是太空歌劇、怪物和“危險發現”之類的。

當然,也有少數科幻作家接觸到原子物理這門深奧的學科,并將其用到自己的作品中。比如1914年,威爾斯在連載小說《先知三部曲》中,首次提到了“原子彈”這個詞,并在1936年的電影《篤定發生》中展示了蘑菇云的效果。奧拉夫·斯塔普爾頓在1937年的作品《造星主》中,讓一個地球人靈魂出竅,漫游宇宙,最終發現銀河系爆發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戰爭,亞原子能讓一個個星球都灰飛煙滅,整個銀河系開始癱瘓。這時期,距離美國第一次核實驗還有將近十年的時間。

顯然,盡管這時候有些人意識到了核戰的威力,導致末日的威脅,但很少有人生動刻畫一場核打擊,而是將核戰爭放置在遙遠的未來、遙遠的太空。科幻讀物《新奇故事》的編輯就直言,自己對愛因斯坦的理論并不全懂。

核威脅,就像遙遠的海市蜃樓,讀者們可以看到末日場景的“整片森林”,但對世界如何被核摧毀的細節不甚了了。

f16b42d0f99843a297f203905e57ebde~tplv-tt-shrink:640:0.image

(科幻作家、《新奇故事》雜志主編約翰坎貝爾)

變化發生在1938年,這可以說是科幻歷史上的重要轉折點。坎貝爾成為《新奇故事》新任主編,以科學為主導的科幻創作開始流行,這時候關于核能的故事開始見諸報端,以至于原子彈在廣島與長崎爆炸時,很多讀者都覺得已經見過了。1940年《新奇故事》發表了海因萊因的《爆炸發生》,其中預言核能工廠會對地球產生威脅;1941年羅伯特·海因萊因發表于《新奇科幻》的一個中篇小說,則預言美國將被拉入二戰,并制造出一種核武器用來結束戰爭。

0bf6f46945b04a8499374a776b6c03d5~tplv-tt-shrink:640:0.image

(美國首次核試驗)

1942年刊發的萊斯特·德爾·雷伊《提心吊膽》,講述了一個核工廠的爆炸——能夠消滅五十英里內的一切東西。

不難發現,科幻預言與現實之間的距離正在變得越來越近。終于在那一天,1945年7月16日,美國進行首次核試驗,在新墨西哥州索科羅以南測試了一枚15-20千噸的核武器。核時代,真的開始了。

威懾紀元:軍備競賽與反核運動的“掰頭”

1945年,兩顆原子彈宣布了二戰的終結,核戰爭開始作為科幻主題,貫穿整個冷戰期間的核威懾紀元。

1949年,蘇聯引爆了一顆原子彈,成為第二個研制并成功試驗核裝置的國家,從此美國就不能再將核武器作為進攻型戰爭的工具,于是,核威懾力量形成。在物理層面,核武器作為威懾的軍事工具,足以以一種攻擊的方式威脅對手。在心理層面,只有存在使用這些武器的意愿,才能保證威懾的成功。從這個角度看,發動核戰爭的能力與意愿,才讓威懾變得可信,同時也讓核威脅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一場圍繞核的軍備競賽展開了。美蘇為主的世界開始你追我趕,1949年蘇聯剛引爆了代號為“第一閃電”的核武器,美國就在1952年測試了極具破壞性的“超級炸彈”氫彈作為回應。四年后,兩國都測試了第一枚洲際彈道導彈,軍備競賽上升到一個可怕的新水平。到了60年代,美國已經開發出了“三位一體”的核威懾系統:帶有核彈的遠程飛機、陸基洲際導彈與配備核彈道的核動力潛艇,幾乎很少有人能夠同時摧毀這三個系統。

b016ffd552984b269171ddfda24c2d93~tplv-tt-shrink:640:0.image

(蘇聯的“沙皇氫彈”)

“江山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有核時代的開啟,讓科幻作品對核戰爭與核武器的關注理所應當,作家們開始釋放想象力。

這個過程中,則出現了以科幻作品為載體,政客代表的政府與作家所代表的社會輿論,對核戰爭的不同看法。

對于美蘇政客來說,普遍信念是——核戰爭可以打贏,將核威懾看作一種非常管用且可信的威脅手段,希望大力發展核武器。一些將核武器描繪成技術奇跡、將核軍隊形容成超級英雄的科幻作品,開始與之應和。

伊格爾頓坦言,美國國防部官員在招兵海報和廣告中利用科幻小說的比喻,并向科幻娛樂節目的制作人提供資助,他們希望這些娛樂節目改善美國的形象,進一步實現美國軍方的目標。

1952年的科幻電影《入侵美利堅》,就贊揚了美國使用核武器,對入侵者進行報復,在敵人的國土上投放了三倍炸彈。1958年,海因萊茵寫了一個廣告,為美國地面核試驗辯護;又創作了《星河戰隊》,用華麗的文字虛構了一種非常不錯的美國海軍服役生活,這引起了許多讀者和科幻迷的憤怒,迪恩·麥克勞林形容它是“一本書那么長的征兵廣告”。

然而美國軍方卻十分喜歡《星河戰隊》這樣的作品,不僅將它列入了海軍陸戰隊的閱讀清單,還要求研發小說中描寫的許多武器,比如紅外探測儀、核手榴彈等,1961年美國還力排眾議建立了《星河戰隊》中所設想的精銳地面部隊。

盡管這類科幻作品展現了軍隊的英雄主義,并嚇唬公眾以支持大規模的軍事競賽。但實際上,面對隨時可能爆發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和“核威脅”,對核武器跟滅亡的恐懼卻是實實在在的。

在社會層面,1946年聯合國就成立了一個委員會,來專門處理核武器問題,呼吁徹底消除核武器。1955年,羅素、愛因斯坦和許多頂尖科學家都發表宣言,警告和戰爭的危險,并敦促各國和平解決爭端。到了1958年,英國核裁軍運動開始,其標志也成為最廣為人知的反核標志之一。1982年,一百萬人聚集在紐約的中央公園,支持核凍結運動,這也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反核活動。

大眾對于核威脅的悲觀和擔憂,讓核恐怖情緒開始彌漫,許多科幻作家也感同身受,他們對核軍備競賽的后果深感憂慮,其人性的光芒也反映到作品當中,核戰爭題材大量涌現。

一方面,創作者們用預言來警示核危機的到來。

沃爾特·米勒,在長篇小說《萊博維茨的贊歌》預言了一場災難性的核戰爭之后的世界,并獲得了雨果獎最佳小說獎。那里,地球因核毀滅了兩次,作家這樣解釋核武器的使用,“無知可以成為免罪的理由,卻不能成為免罪的借口,因為這種行為本身就是罪過”。艾薩克·阿西莫夫在《請用S拼我的名字》中,讓主人公把自己名字Zebatinsky中的Z改為S,從而讓地球避免了核戰爭。

阿瑟·克拉克在《遙遠的地球之歌》中不無預言地寫道:20世紀的人會自豪地標榜自己這個時代的科學成就,他們征服了天空,釋放了原子能,發現了生命的基本規律,掀起了電子學和通信技術的革命,為人工智能奠定了基礎;最驚人的是,他們探索了太陽系,并首次登上了月球。但20世紀還有一項超越一切的創新,乍一看那么無害,那么遠離俗務,卻在短短五十年后化作了廣島上空一朵蘑菇云。世界上的大多數人對這個發現毫不知情,漠不關心。然而不知不覺之間,朝向末日的倒計時已經緩緩啟動了。

另一方面,這些作品對于核戰爭傷亡畫面的描寫與呈現,擊穿了大量讀者的心臟,既讓他們對于核的恐懼因釋放而得到安撫,又強化了反核的信念。

其中有些是用恐怖形象來“危言聳聽”,比如《原子怪獸》中因核爆炸、核輻射而出現的怪物,《X射線》中因核爆炸而導致螞蟻基因突變;有的則通過現實主義寫法來敘述核戰爭,比如內維爾·舒特的小說《海濱》,原本打算寫一個荷戰爭中求生的故事,最后了解到放射性物質的擴散,將情節改為放射性物質飄到了澳大利亞,一部分人不得不服下毒藥自殺,導演斯坦利·克雷默則將該小說改編為電影《海濱 On the Beach (1959)》,獲得了第32屆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小說《世界之戰》也被搬上了熒幕,面對外星人的入侵,美國軍方引爆了一顆原子彈,但對火星人毫無抵御作用。

雅克·巴爾貝里在超現實科幻小說《殘酷世界》中,這樣形容核末日的場景:

戰爭結束后,硝煙背后是一個血流不止、千瘡百孔的地球。人們再次發現自己患上了種種惡疾:癌癥、麻風病、糖尿病。他們被一股神秘的力量猛拽著,就像在塵土飛揚的街道上被拖行的狗。

許多人對輻射過度恐懼,堅信自己此后再也不該摘下它們。透過護目鏡的鏡片,我們如今終于可以觀察到血肉有著確鑿無疑的腐化痕跡。

有著卓絕遠見的人迅速藏身于深埋地下的核避難掩體里。等所有的入口都被關上,最后一批對防護無比狂熱的人就被鎖入古舊的掩體中,若有需要,他們還會藏身于廢棄核工廠數米厚的混凝土墻后。

既然軍方政客們與大眾和科幻作家們對核的態度如此不同,于是,沖突也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當時的美國海軍部長就覺得《原子怪獸》是在碰瓷,認為氫彈不應該為每一個特殊事件負責,包括被打擾的海洋怪物。美軍拒絕資助《海濱》電影的拍攝,甚至希望限制這部電影的上映,只因為創作者把核戰爭的責任歸咎于美軍。

當然,與著名的反核電影《奇愛博士》相比,上述電影惹怒軍方的程度只能算是小兒科。1963年斯坦利·庫布里克拍攝的電影《奇愛博士》,將美國空軍將領描述為一個徹頭徹尾的瘋子,派轟炸機去摧毀蘇聯,而蘇聯則威脅將按下核裝置,毀滅地球上所有生命體。為了避免核戰爭,一群人開始給瘋將軍收拾爛攤子……據說,《奇愛博士》的公關人員邀請美國空軍人員來查看電影布景后,空軍就威脅他們要接受聯邦調查局的調查。劇組的戰斗機飛過某空軍基地,也被勒令迫降。

坎貝爾作為《新奇故事》的主編,也被警告禁止傳播關于核戰爭、核試驗的信息,1948年的時候,坎貝爾向作者明確表示——“不再需要核毀滅的故事了”。

但是,關于核威脅,真的只是創作者們的危言聳聽嗎?事實上,雖然冷戰期間并沒有發生人們極為恐懼的核戰爭,但核軍備競賽導致的威脅卻從來沒有因作家的筆而停止過。

1957年,為英國的核武器計劃生產钚和其他材料的核反應堆Windscale,出現了事故,反應堆的鈾填充石墨芯著火了,大火燃燒了兩天才徹底平息,但放射性云已經蔓延到英國和歐洲,政府不得不禁止從受影響地區出售牛奶。有科學家估計,Windscale大火產生的放射性塵埃可能導致約240例癌癥病例。

更著名的一次事故則是切爾諾貝利。1986年4月,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了爆炸,所產生的輻射相當于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的數倍,污染了數百萬英畝的森林和農田,預計有數千人死亡,多達七萬人嚴重中毒。

1991年,冷戰結束。漫長的核軍備競賽中,預言核末日的科幻作品,可以說是激發了人們的末日意識,對反核運動與社會發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后冷戰時期:式微的末世意識與抬頭的核威脅

冷戰結束的三十年后,核威懾依然是維持各國和平的核心手段。但大家想必已經發現了,核威懾的成功率似乎不再堅如磐石。前面說到,只有一個國家有能力且有意愿進行核威懾,那么這個威懾才是可信的、成功的。

然而,全球的核環境變得越來越復雜了。一方面,保有核武器的國家越來越多,尤其美國在“9·11”事件之后,嚴重打擊了自信,開始重新推崇強硬鐵血的男性氣質,《鋼鐵俠》等超級英雄影片,無不展現了對先進武器的推崇,并且把軍方塑造成非常正面的形象, 2019年,美國甚至退出了《中導條約》(INF條約)。這些都說明戰爭風險正在增加。

另一方面,核威懾的前提是意愿。而目前,去核、減核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基本道德問題,人們普遍認為,一個理智的領導者是不會冒著全面戰爭的風險使用核武器的,負責任的國家應該結束核武器威脅,這些都使得核威懾的效果大大降低了。

這時候,科幻作家如何表達對核世界的想象?需要說明的是,科幻流派的日趨多元,使得歸納跨時代的共通特性變得不再可能,強行總結也失之偏頗。所以,我們不妨選擇一個更加細分的視角,去看看這個時代的中國作家,在他們的作品中想象關于核的未來。

提到中國科幻,《三體》自然首當其沖。在《三體》中,對核武器與核戰爭,就有著從狂熱、到反對,再到希望的發展歷程。三體危機出現后,人類“面壁者”將核技術作為破壁的關鍵;大低谷時期,利用基因工程和核聚變的能量,集中大規模生產糧食,全世界才不再挨餓;最終,在人類逃亡計劃中,核聚變技術作為恒星際遠航飛船的關鍵,成為全村的希望。

《三體》中的一位核能博士說道:“費米和奧本海默在這條路上走過無數次:廣島和長崎之后,第一代核武器研制者們大都在憂郁中度過了后半生,如果他們的在天之靈知道人類的核武器現在的使命,會很欣慰的。”

中國科幻“四大天王”之一的韓松,在“軌道三部曲”中,讓核能源成為火車、地鐵和高鐵的動力源,在未來的城市里,核襲擊尚未發生,由核火驅動的城市與軌道,再造著社會的版圖,也重塑了人們的思想觀念。王晉康在《新安魂曲》中,想象了一場基于愛因斯坦“宇宙超圓體假說”的環宇航行,借由受控核聚變技術,人類得以乘坐著搭乘光速飛船,穿越宇宙熱寂,把文明傳播到下一個宇宙。

何夕則在《達爾文陷阱》中,讓角色表達了對核武器不受限制的憂慮,認為人類越過了“造物主的防線”——人類對付獅虎等異類用的不過是獵槍罷了,而對付同類卻動用了原子彈這種來自地獄的武器,這一切的根源都出自達爾文發現的那個自然選擇。自從越過造物主的防線之后,加上人類的參與,誰也無法預料進化會把世界帶向何方。

概括來說,隨著深空探索的進展,靠核能源向外太空“外卷”、而非將核武器對準藍星,似乎成了較為公認的一種核未來。

無論哪一種想象,都不可否認的是,不知不覺,我們已經迎來了新的核時代,正處于人類命運的轉折點。而關于核武器的預見與幻想,將給予我們理解未來的標尺,以及有益于人類社會演進與延續的想象。

這,應該就是科幻的意義所在。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6

    文章

    47666

    瀏覽量

    240275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全志T113雙異構處理器的使用基于Tina Linux5.0——異構雙通信驗證

    6、雙通信驗證 6.1、C906小創建通訊節點 在C906小串口終端建立兩個通訊節點用于監聽數據,輸入eptdev_bind test 2 cpu0 >eptdev_bind
    發表于 11-20 09:47

    Vivado中FFT IP的使用教程

    本文介紹了Vidado中FFT IP的使用,具體內容為:調用IP>>配置界面介紹>>IP端口介紹>>MATLAB生成測試數據>>測試verilogHDL>>TestBench仿真>>結果驗證>>FFT運算。
    的頭像 發表于 11-06 09:51 ?1477次閱讀
    Vivado中FFT IP<b class='flag-5'>核</b>的使用教程

    芯驛電子 ALINX 推出全新 IP 產品線,覆蓋 TCP/UDP/NVMe AXI IP

    在創新加速的浪潮中,為更好地響應客戶群需求, 芯驛電子 ALINX 推出全新 IP 產品線 ,致力于為高性能數據傳輸和復雜計算需求提供 高帶寬、低延遲 的解決方案。發布的第一批 IP 包括
    的頭像 發表于 10-30 17:39 ?394次閱讀
     芯驛電子 ALINX 推出全新 IP <b class='flag-5'>核</b>產品線,覆蓋 TCP/UDP/NVMe AXI IP <b class='flag-5'>核</b>

    如何申請xilinx IP的license

    在使用FPGA的時候,有些IP是需要申請后才能使用的,本文介紹如何申請xilinx IP的license。
    的頭像 發表于 10-25 16:48 ?487次閱讀
    如何申請xilinx IP<b class='flag-5'>核</b>的license

    高斯濾波的卷積怎么確定

    高斯濾波的卷積確定主要依賴于高斯函數的特性以及圖像處理的具體需求。以下是確定高斯濾波卷積的幾個關鍵步驟: 一、確定卷積的大小 卷積形狀 :高斯濾波的卷積
    的頭像 發表于 09-29 09:29 ?763次閱讀

    科幻前沿技術發展論壇召開 十余名科幻大咖暢議科幻創意賦能科技創新

    導語 展望遙遠未來,新一代太空交通系統會如何構成?如果“數字生命”成真,這一技術將如何影響人類的身份認同,數字世界中人際關系會如何演變?現實中的未來可能會朝著怎樣的方向發展?科幻思潮總會為科技發展
    的頭像 發表于 09-10 17:18 ?285次閱讀
    <b class='flag-5'>科幻</b>前沿技術發展論壇召開 十余名<b class='flag-5'>科幻</b>大咖暢議<b class='flag-5'>科幻</b>創意賦能科技創新

    著名科幻作家韓松調研中國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

    近日,著名科幻作家韓松一行蒞臨本源量子公司,調研中國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當日在深圳參加量子科技學術會議的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本源量子首席科學家郭國平教授委托專人向
    的頭像 發表于 07-27 08:22 ?423次閱讀
    著名<b class='flag-5'>科幻</b><b class='flag-5'>作家</b>韓松調研中國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

    迅為RK3588-LPDDR5核心板更快,更高,更強-瑞芯微八A76四+A55四方案

    迅為RK3588-LPDDR5核心板更快,更高,更強-瑞芯微八A76四+A55四方案
    的頭像 發表于 06-28 14:44 ?775次閱讀
    迅為RK3588-LPDDR5核心板更快,更高,更強-瑞芯微八<b class='flag-5'>核</b>A76四<b class='flag-5'>核</b>+A55四<b class='flag-5'>核</b>方案

    揭秘量子計算:科幻與現實的交匯點

    量子計算機——MOSS,它不僅擁有超強的算力,還有自我意識、自我迭代和自我更新的能力,負責管理空間站事務,是“流浪地球”計劃和“火種”計劃的監督者和執行者。在科幻
    的頭像 發表于 06-20 08:27 ?377次閱讀
    揭秘量子計算:<b class='flag-5'>科幻</b>與現實的交匯點

    人形機器人:科幻與現實的交匯點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科幻小說中的夢想正在逐步變為現實。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在最近的一次年度股東大會上,為我們揭示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未來——人形機器人Optimus(擎天柱)將在不久的將來走進我們的生活。
    的頭像 發表于 06-17 15:19 ?573次閱讀

    FPGA的IP軟使用技巧

    FPGA的IP軟使用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理解IP軟的概念和特性 : IP軟是指用硬件描述語言(如VHDL或Verilog)描述的功能塊,但并不涉及具體的電路實現細節。它通常只經過功能
    發表于 05-27 16:13

    Geekbench 6揭示9iPad Pro性能提升13%

    遵照預期,10版本因其額外的性能核心,得分明顯高于9。即便如此,9M4仍較上一代M3提升13%,且性能超出前代iPad Pro中的M2芯片35%。
    的頭像 發表于 05-14 11:20 ?691次閱讀

    聯發科天璣9400首發新一代超大X5:繼續全大

    聯發科天璣9400將在今年晚些時候推出新一代超大X5,并繼續采用全大的設計思路。
    的頭像 發表于 04-30 11:19 ?782次閱讀

    關于FPGA IP

    對于深入學習使用FPGA的小伙伴們,特別是一些復雜的、大規模的設計應用,適宜的IP核對開發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IP的概念與我們sdk里庫的概念相似。IP即電路功能模塊,用戶可以直接調用這些模塊
    發表于 04-29 21:01

    在tc275上怎么用一個觸發另一個產生軟中斷?

    在tc275上怎么用一個觸發另一個產生軟中斷?
    發表于 02-19 08:14
    大发888开户注册| 百家乐桌子定制| 玩百家乐澳门368娱乐城| 百家乐官网赌博机有鬼吗| 海尔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龙岩棋牌乐| 百家乐赌博玩法技巧| 职业赌百家乐官网技巧| 怎么赢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用品| 百家乐官网心态研究| ea百家乐官网打水| 南召县| 博彩百家乐官网组选六六组| 韶山市| 百乐彩博彩| 百家乐那里最好| 玩百家乐官网高手支招篇| 永利高现金网可信吗| 百家乐电脑游戏机投注法实例| 百家乐官网筹码防伪套装| 新彩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视频百家乐官网平台出租| 豪门国际网上娱乐| 做生意属虎的朝向| 百家乐官网玩法教程| 百家乐官网是怎样的| 固始县| 太阳城百家乐官网的破解| 新民市| 百家乐官网流水打法| 百家乐官网娱乐城7| 博彩资讯网| 娱网棋牌大厅| 大发888 充值淘宝| 红桃K百家乐娱乐城| 百家乐官网站| 伯爵百家乐娱乐网| 最好的百家乐博彩公司| 太阳城百家乐作弊| 保单百家乐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