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仿真優化HFSS復雜模型時,經常會發現,如果優化調整某個結構尺寸,高頻VSWR指標與低頻VSWR指標存在翹翹板現象,按下葫蘆起了瓢!
島主見過有人用高性能服務器優化大型HFSS模型,十個以上的結構尺寸全做參數化,設置好全頻段VSWR指標,然后啟動HFSS優化,7X24小時不停機盲跑。
這種盲目優化,恐怕跑到宇宙毀滅也得不到最優解,急死俺了!
何以解憂?唯有套路。
套路一:在哪個位置分段?
下圖來自于百度:
芯片~封裝~子板PCB~連接器~高速背板~連接器~子板PCB~封裝~芯片構成的高速無源鏈路,在設計階段,將此鏈路在A、B、C位置斷開成四截:
芯片封裝載板~子板PCB
子板PCB~高速連接器~背板
背板~高速連接器~子板PCB
子板PCB~芯片封裝載板
如果鏈路對稱,則只需要考慮鏈路的一半,也就是兩截。
當然,仍然可以細分無源鏈路。典型的芯片封裝載板/SIP結構如下圖所示:
上圖這樣的芯片封裝載板~子板PCB這段鏈路還可細分為以下兩段:
芯片~Bonding~封裝載板
封裝載板~BGA焊球~子板PCB
分段位置必須位于橫截面尺寸穩定的傳輸線上,也就是阻抗連續的位置,例如PCB微帶線、帶狀線、同軸電纜。
上圖是差分過孔仿真模型,在橫截面尺寸不變(阻抗連續)的PCB布線處分斷是正常的做法。
套路二:先擼低頻,后擼高頻。
有些高頻無源鏈路,由于高頻信號的波長幾乎與橫截面結構尺寸相比擬,仿真或測試TDR指標已經不管用了!
在仿真優化HFSS復雜模型時,經常會發現,如果優化某個尺寸,高頻VSWR指標與低頻VSWR指標存在翹翹板現象,按下葫蘆起了瓢!
怎么辦呢?
要先擼低頻,后擼高頻。舉例說明具體做法:
上圖VSWR曲線是高頻66GHz同軸連接器PCB轉換結構模型的仿真指標
藍線是我們預期的無源鏈路的VSWR指標模板,依據無源鏈路復雜性(或經驗)選擇模板斜率;
紅線在原始模型的VSWR曲線,紅線在8~18GHz低頻段超過模板,先調整某個結構尺寸,強制壓下8~18GHz低頻段的VSWR指標;
然后保持此結構尺寸不變的前提下,再調整無源鏈路的另一個結構尺寸,壓下38~66GHz高頻段VSWR指標;
優化后的模型對應綠線所示的VSWR指標。
此做法隱含的原理是:
低頻是基礎,高頻是大樓。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總結
復雜無源鏈路仿真優化套路:
ü 復雜無源鏈路可分斷做仿真優化,分斷位置必須位于橫截面尺寸穩定的傳輸線上,也就是阻抗連續的位置。
ü 優化某個尺寸,高頻VSWR指標與低頻VSWR指標存在翹翹板現象,按下葫蘆起了瓢!怎么辦?要先擼低頻,后擼高頻。
-
pcb
+關注
關注
4326文章
23161瀏覽量
399976 -
仿真
+關注
關注
50文章
4124瀏覽量
133998 -
hfss
+關注
關注
32文章
167瀏覽量
50402
原文標題:高速無源鏈路阻抗匹配套路
文章出處:【微信號:電巢射頻,微信公眾號:電巢射頻】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