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歷史上的一個基本挑戰是計算速度和內存訪問之間的不匹配。在計算機架構層面,這一挑戰導致了更快的內存和緩存等概念的出現,以幫助緩解這些挑戰。
物聯網(IoT)設備面臨的挑戰是顯而易見的,時鐘頻率和非易失性內存訪問讀取頻率之間的不匹配,導致無線(over-the-air, 簡稱OTA)更新和通用計算等功能出現瓶頸。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各個公司正在尋找新的非易失性存儲器作為解決方案,其中STT-MRAM是一個很有競爭力的備選方案。
最近,Renesas宣布了一項新的電路技術,在22納米工藝上實現了高速STT-MRAM。本文將介紹MRAM、STT-MRAM和Renesas的最新公告。
MRAM基本知識
MRAM可能是非易失性存儲技術的下一個大事件。該技術利用了磁性材料的相對極性和電阻之間的關系。本質上,當兩個磁鐵靠近時,它們的電阻會發生變化,這取決于它們的磁極相對于另一個磁極的位置。
例如,一個磁體的北極與另一個磁體的南極對齊,接合點的電阻就會很低,反之亦然。
MRAM利用這種由磁體極性控制的電阻變化,作為一種狀態,設備可以使用它在內存中存儲bit位。電流可以在給定的方向上影響每個磁體的極性,然后微分感測放大器就可以讀出結果狀態。
與其他形式的非易失性內存相比,這種類型的存儲具有幾個關鍵的優勢,例如高存儲密度和較低的讀/寫電流。
STT-MRAM是什么?
在MRAM世界中,存在著許多不同的技術。其中,STT-MRAM技術是最有前途的技術之一。
STT-MRAM是MRAM的一種變體,其附近電子的自旋會影響MTJ(magnetic tunnel junction)的極性。在這種形式的MRAM中,電子自旋是由通過一層薄磁層的極化電流控制的,將角動量轉移到這一層,因此改變了電子自旋。
與其他形式的MRAM相比,STT-MRAM具有更低的功耗和進一步擴展的能力。許多人認為,STT-MRAM具有與DRAM和SRAM相當的性能,但在10納米以下進程也可以實現,可以挑戰閃存的成本,因此有可能成為領先的存儲技術。
22納米下實現更快的讀/寫操作
最近,Renesas宣布開發出了一種新的電路技術,可以在22nm節點上更快地進行STT-MRAM的讀/寫操作。
該技術的主要創新是一種解決MRAM的低不同感知電壓導致讀寫速度慢和可靠性差(特別是在高溫下)的方法。新技術利用電容耦合來提高差分放大器輸入端的電壓,這樣STT-MRAM的狀態可以在電流很低的情況下更快更可靠地讀取。
使用這種技術,Renesas聲稱在寫操作的模式轉換時間上減少了30%,這提高了整體寫操作的速度。
工程師在22nm制程的測試芯片上驗證了這一點,芯片上包括一個32 Mbit嵌入式MRAM存儲單元陣列。據報道,該測試芯片在150°C的高溫下隨機讀訪問時間為5.9 ns,寫吞吐率達到8.8 MB/s。
審核編輯 :李倩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4文章
44938瀏覽量
377072 -
納米
+關注
關注
2文章
699瀏覽量
37145 -
MRAM
+關注
關注
1文章
236瀏覽量
31794
原文標題:瑞薩在22納米工藝上實現高速STT-MRAM
文章出處:【微信號:SSDFans,微信公眾號:SSDFan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