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紫光集團發布關于法院裁定確認《紫光集團有限公司等七家企業實質合并重整案重整計劃》執行完畢的公告。新紫光交接完成后,紫光集團近1500億元巨額債務均得到了平穩有效化解和妥善安排,負債率下降到合理健康水平,資產結構也得到全面優化,集團信用和再融資功能將逐步恢復正常,真正實現全面紓困,輕裝上陣。隨著紫光集團司法重整案獲得圓滿成功,紫光集團揚帆啟航,進入全新發展階段。
公司表示,新紫光集團將一方面繼續聚焦集成電路為核心的智能高科技產業鏈;另一方面也將充分吸收整合智路建廣聯合體帶來的產業戰略資源,打通橫跨半導體及其智能應用全產業鏈,包括通信,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工業互聯網、5G,6G/地軌衛星通信,人工智能,機器人、無人機、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無人駕駛等各個方面,打造最為完整的半導體產業布局和集成電路產業全鏈。
在此背景下,以紫光國微、紫光股份、紫光展銳為核心的各經營實體企業均按照計劃有序推進研發、生產、銷售,企業穩健發展。紫光展銳作為中國大陸公開市場擁有5G芯片能力并已成功商用的主芯片平臺提供者之一,在新紫光集團的戰略部署下,無疑將繼續發揮5G、通信、物聯網等核心高科技產業研發與應用的重要作用。隨著5G技術逐漸進入成熟穩定期,作為5G先行者的展銳引領行業標準與技術研發,深入推動5G在物聯網行業的廣泛應用。
推動5G R16商用加速落地
2019年被視為5G商用元年,三大運營商獲得商用牌照、智能手機廠商開始從4G手機切換到5G手機的推廣乃至大規模出貨,5G基站建設步伐迅速、基站數量突破100萬站。在經歷這兩三年5G技術的商用推廣之后,5G已經逐漸進入成熟穩定期。尤其R16標準的凍潔,它是5G實現真正萬物互聯核心的協議標準,也是5G進一步向垂直行業深入的基礎。
我們首先來看R16標準。國際標準組織3GPP于2021年7月3日晚間宣布R16標準凍結,標志5G第一個演進版本標準完成。
R16標準主要為增強了eMBB功能、毫米波、uRLLC等功能,進一步增強5G網絡性能和競爭力,為用戶帶來更優質的業務體驗。這其中一項關鍵新技術就是對低時延高可靠通信(uRLLC)的增強,URLLC是5G的三大應用場景之一,可廣泛應用于工業控制、工廠自動化、智能電網、設備、車聯網通訊、遠程手術以及AR/VR等場景,它的升級更有利于5G應用在垂直行業的落地開花。尤其是工業互聯網是5G最重要最大的應用場景之一,uRLLC增強能夠支持5G和工業以太網的融合。而R16還具備讓5G得以支持免許可證頻段和可以只在單個組織的園區或工廠中運行的5G專網的功能。同時,616增強了5G對V2X技術的支持,有利于智能駕駛技術的發展。
在5G芯片層面也需要芯片廠商的推動與支持。去年,在R16標準凍結以來,紫光展銳、聯發科等廠商都發布了5G R16產品的新動態。在去年7月份,展銳聯合中國聯通實現了全球首個5G R16 Ready,成功完成了全球首個基于 3GPP R16 標準的 eMBB+uRLLC+IIoT(增強移動寬帶+超高可靠超低時延通信+工業 物聯網)的端到端業務驗證。
業界首個支持5G R16平臺是紫光展銳的V516基帶芯片,這顆芯片支持5G終端多網絡切片、5G SUL以及5G專網等多項5G R16標準下的eMBB+URLLC+IIoT關鍵特性。V516面向工業物聯場景,可通過納秒級高精度授時、5G局域網管理等特性,實現智能電網差動保護、高精度機器協作以及工業局域網等5G R16應用實例,引領5G進一步賦能千行百業,并催生新的數字生態。
據悉,紫光展銳攜手行業伙伴,商用落地了超百款基于展銳5G芯片的垂直行業應用,5G技術賦能智慧物流、智慧電力、智慧采礦、智慧交通、智能制造等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轉型。
2022年5G+工業物聯網加速落地。工信部印發《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2022年工作計劃》,提出開展網絡體系強基行動,加快5G全連接工廠建設,打造10個5G全連接工廠標桿,打造“5G+工業互聯網”升級版。最新數據顯示,我國“5G+工業互聯網”在建項目總數達到了2400個,創新應用水平處于全球第一梯隊。由此,5G R16芯片平臺也迎來走向工業物聯網,走向垂直領域的快速發展機會。
5G R17標準凍結后,RedCap將逐漸取代Cat.4/Cat.1
今年6月初R17標準的凍結,作為5G增強標準又給新型物聯網業務帶來了機會。5G R16標準的凍結對于5G在垂直行業的應用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最近5G R17標準的凍結,給物聯網行業又帶來了新的機會。
6月9日,在匈牙利布達佩斯召開的3GPP TSG第96次會議上,5G R17標準宣布凍結。R17是5G的增強標準,面向5G XR、新型物聯網等新業務需求,重點引入了許多全新的特性和技術,比如Redcap終端、上行覆蓋增強、動態頻譜共享、多播廣播業務、多卡技術、衛星5G網絡、衛星 NB-IoT物聯網、下行1024QAM、定位增強、MIMO技術進一步增強(FeMIMO)、節能增強、URLLC增強、CA/DC增強、輔鏈路通信增強、無線切片增強等。
其中,RedCap 是3GPP Rel-17 提出的一種5G 輕量級用戶終端類型。RedCap 聚焦中高速移動物聯網業務,涵蓋視頻監控、智能電力及智能制造等行業應用及AR/VR、智能手表等消費電子類應用。
未來,RedCap將逐漸取代Cat.4/Cat.1。第一個階段,在FR1(Sub 6GHz 頻段),Rel-17 定義的RedCap 最大帶寬為20MHz,旨在替代LTE Cat.4。第二個階段,預計2023 年凍結的Rel-18 將再定義一個版本,屆時RedCap 最大帶寬為5MHz,旨在替代LTE Cat.1。
芯片廠商方面,據筆者了解,從去年底開始國內多家芯片廠商已投入RedCap相關芯片的研發。包括紫光展銳、智聯安、芯翼科技,翱捷科技等。紫光展銳一直積極參與3GPP的5G標準化工作,累計輸出文檔近千篇。在5G R17標準上,展銳在Redcap、NTN、MIMO、URLLC、上行覆蓋增強、終端節能、MBS等領域作出了積極貢獻。紫光展銳的5G RedCap相關技術的部署在緊鑼密鼓的進展中。
不過,根據市場調研機構預測,RedCap會在2025年才正式開始出貨,而國內市場的RedCap出貨應該會早于這個時間。
小結:
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5月末,5G基站總數達170萬個,占移動基站總數的16.7%。5G基站的建設為5G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隨5G R16、R17的到來,5G新業務對高速連接、超低時延、高可靠性等方面的體驗需求,必將得到進一步滿足。在5G應用場景上,除了傳統的消費物聯網,工業物聯網是5G最大且關鍵的應用場景。5G真正大規模走向垂直領域已經開始。5G技術的成熟將助力工業物聯網的升級換代和產業數字化轉型。這同時帶動芯片產業乃至下游終端市場的新一輪高增長。
5G標準還會持續演進到 5G-Advanced,3GPP已完成首個標準版本5G R18的立項。這同樣需要國內企業積極參與標準制定,將先進技術引入R18標準。在這方面,紫光展銳將智能電網應用場景作為Rel-18 RedCap(Reduced Capability)的目標擴展場景之一, 寫入了Rel-18 RedCap立項草案,為5G+智能電網的應用落地夯實了標準基礎。
另一方面,我國已啟動了 6G技術研發工作,并成立了國家6G技術研發推進工作組和總體專家組。目前包括紫光展銳在內的廠商已啟動預研,攻關核心關鍵技術,積極推動6G技術的研發和標準化制定等工作。可以看到,紫光展銳已經在走了無線通信技術研發的前列,未來將聯同產業鏈各方共同推進萬物互聯、智能化發展,也將賦予企業本身更大的發展能量。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3文章
44927瀏覽量
377050 -
5G
+關注
關注
1356文章
48504瀏覽量
566020 -
紫光展銳
+關注
關注
15文章
865瀏覽量
4078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