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峽東岳廟數據中心建設項目一期工程全面竣工投產,該項目由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提供整體基礎設施解決方案,預計占地10萬平方米,將建設26400個機柜。
三峽東岳廟數據中心嚴格按照國家A級機房標準建設,該數據中心坐落于湖北宜昌市三峽壩區右岸,整體將分為三期工程建設,旨在建立華中最大綠色零碳數據中心。
該項目一期工程啟動于2021年2月18日,總投資8.45億元,共有4400個機柜建設完成,包括數據中心機房樓、通訊指揮樓、變電站在內的建筑共占地4萬平方米,三峽水電給一期工程提供了超過2億千瓦時的年用電,并且輔助降溫,降低能耗的同時也提高了能源效率,最終一期工程于2022年3月29日實現了竣工投產。
據報道,十四五期間,東岳廟數據中心二期、三期工程將會繼續由三峽集團建設,并且三峽集團還計劃投資100億元,建設華中地區首個大型綠色零碳數據中心。
綜合整理自 快科技 中國青年報 經濟參考網
編輯 黃昊宇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537瀏覽量
253016 -
數據中心
+關注
關注
16文章
4860瀏覽量
7238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曙光全棧液冷數據中心項目獲評新華社“零碳”示范
。 為此,新華社牽頭舉辦“2023-2024年度智能·零碳示范成果”評選活動,經過多輪角逐,曙光存儲“華南理工大學全棧式液冷數據中心項目”憑借更強勁性能、更低成本與功耗成功入選,為科研教育的綠
慶陽大數據中心產業園華為樣板點正式揭牌
近日,由中國能建中電工程與華為數字能源共同打造的慶陽大數據中心產業園華為樣板點正式揭牌。該項目是全國首個獲得國家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支持的“
華為與中國能建打造“東數西算”標桿數據中心
“數能融合 數智先行”是引領數據中心變革的關鍵理念。近日,由中國能建中電工程與華為數字能源攜手打造的慶陽大數據中心產業園
騰訊落地國內首個“風光儲”一體化數據中心微電網
騰訊公司近日宣布,其國內首個風電、光伏、儲能一體化的數據中心微電網項目已成功落地。這一項目的實施,標志著騰訊在數據中心“雙碳”進程中邁出了重要一步。 據了解,該項目位于河北省懷來縣,總
Zettabyte與緯創攜手打造臺灣首個超大規模AI數據中心
在推動亞太地區AI計算領域邁向新紀元的征程中,Zettabyte與緯創資通(Wistron Corporation)攜手宣布了一項重大合作——共同建設臺灣地區首個超大規模AI數據中心,這一里程碑式的項目不僅標志著臺灣AI基礎設施
中國三峽集團副總經理、黨組成員吳勝亮一行調研穩石氫能,AEM電解水制氫技術獲認可。
、三峽國際創新業務發展與研究中心副主任尹立坤、長江綠色產業基金負責人樊啟瑞等一行七人到訪深圳穩石氫能科技有限公司,考察調研了AEM電解水制氫技術與產品,穩石氫能董事長賈力、總工程師張寶春誠與穩石核心團隊成員誠摯接待,雙方
谷歌擬在越南建立其首個大型數據中心
8月29日最新消息,據路透社援引內部消息源透露,谷歌正醞釀一項重要投資計劃,擬在越南這一東南亞國家建立其首個大型數據中心。這一決定標志著美國科技巨頭在地區布局上的新篇章。
上能電氣護航三峽盂縣100MW山地光伏項目順利并網
太行山脈,巍巍山野。山西陽泉坐擁大自然賦予的豐富光照資源,生機勃發,昭示著無限潛力與希望。正值此間青綠,上能電氣護航三峽盂縣100MW山地光伏項目順利并網,在連綿起伏的山野間,拼接壯闊波瀾的綠色能源畫卷。
芯啟源DPU賦能綠色數據中心,助力實現雙碳戰略
近日,深圳市計算機行業協會在南山區前海自貿區的博大數據深圳前海智算中心成功舉辦了“新質生產力產品與AIPC應用與挑戰技術交流會”。芯啟源助理副總裁顧宏波受邀分享《DPU賦能綠色數據中心
東盟能源和華為主編的《東盟下一代數據中心建設白皮書》正式發布
2024年5月17日,在2024全球數據中心產業論壇上,由東盟能源中心(ASEAN Center for Energy)和華為主編的《東盟下一代數據中心建設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
港燈打造了面向未來的下一代電力數據中心網絡
通過華為數據中心網絡CloudFabric解決方案實現了秒級切換,保障了“業務零中斷”和“零單點故障”,港燈打造了面向未來的下一代電力
CloudFabric3.0超融合數據中心網絡全新升級,攜手共筑算力新聯接
在華為中國合作伙伴大會2024期間,華為舉辦了以“超融合數據中心網絡,攜手共筑算力新聯接”為主題的數據中心網絡分論壇。
氫能掀起綠色革命,成就數據中心“零”碳之路
為了節能減碳和實現可持續運營,數據中心行業一直在積極尋找環保和高效的能源解決方案。在數據中心碳排放范圍內,柴油發電機作為備用電源是直接產生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