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吳子鵬)大唐電信對外發布公告稱,公司第八屆董事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聯芯科技向宸芯科技轉讓LC1860芯片、LC1881芯片相關技術及資產的議案》,同意公司下屬企業聯芯科技等向公司控股股東的下屬公司宸芯科技轉讓與LC1860芯片有關的部分配套資產、LC1881芯片相關技術及配套資產,涉及交易金額共計3364.6萬元(不含稅)。
通過隨后發布的資產評估報告能夠看出,此次3364.6萬元資產轉讓的主體是以LC1881芯片為核心的無形資產,包括LC1881芯片的完整設計技術,內含IP、布圖設計和芯片驗證方法,這些資產的評估價值達到了3010萬元。
曾是中國手機芯片的“希望之星”
在本土手機芯片領域,聯芯科技和紫光展銳可謂是一時瑜亮,曾因為瓴盛科技的成立,雙方斗的是滿城風雨。但如今,在紫光展銳4G芯片站穩腳跟,5G芯片開始起勢的襯托下,聯芯科技卻被變賣核心技術資產,怎能不讓人感到唏噓。
聯芯科技成立于2008年,曾作為大唐電信在集成電路方面布局的核心企業,從事2G、3G、4G移動互聯網終端核心技術的研發與應用,能夠提供3G/4G移動終端芯片及解決方案。
LC1881芯片可以算作是聯芯科技最后的高光時刻。2016年6月29日,在2016世界移動大會上海展上,聯芯科技在大唐電信的集成電路展品區展示了LC1881,正如資產評估報告里面寫的,這是一顆64位八核五模LTE SoC,支持LTE Cat.6,為安卓6.0終端方案芯片。在網絡傳輸方面,LC1881采用2×20的雙載波聚合,下行速率達300Mbps。
當然,聯芯科技這十幾年的發展歷程中,也并非只有LC1860芯片、LC1881芯片兩款產品,實際上在2016年之前聯芯科技也有著較為穩定的產品迭代。
2010年4月,聯芯科技正式發布INNOPOWER原動力系列芯片及解決方案;
2011年4月,聯芯科技發布INNOPOWER系列芯片:LC1710、LC1711、LC1760;
2012年5月,聯芯科技發布INNOPOWER系列芯片:LC1761、LC1810、LC1712、LC1713;
2013年8月,聯芯科技發布四核智能手機芯片LC1813、四核平板電腦芯片LC1913;
2014年Q3,聯芯科技對外公布了五模單芯片LC1860,采用“4G+28nm”的創新設計。
雖然現在聯芯科技的轉讓中,LC1881芯片才是主角,但不得不說,這些年聯芯科技最成功的芯片當屬LC1860芯片,從2014年第三季度到2015年的7月份,LC1860芯片已經完成了出貨量近千萬顆的成績,其中采用LC1860芯片的紅米2A從2015年4月正式上市后至7月23日,就賣出了510萬部。并且,由于LC1860芯片采用了業界領先的軟件無線電技術SDR技術,還能夠被拓展用于其他消費電子領域。
如今,在新思科技中國官網還能夠看到當年聯芯科技的案例介紹,借助新思科技DesignWare MIPI IP,聯芯科技實現智能手機應用處理器硅晶設計的一次性成功,產品上市周期縮短了4個月。而這顆芯片就是當年的LC1810芯片。
聯芯科技當時的快速成長被業界寄予厚望,希望其能夠和紫光展銳一起成為國產手機芯片的“雙子星”。
活在紫光展銳的影子里
無論是2008年到2015年的快速發展時期,還是2016年之后,聯芯科技在本土手機芯片領域一直都有一個更強大的競爭對手,它就是前面的展訊,后來的紫光展銳。
2001年成立的展訊,有著30多名海歸高端人才組成的豪華初創團隊,如今這些人都在國產芯片各個環節擔任核心人物,包括專注投資的武平和陳大同。按照陳大同后來的回憶,展訊只用6個月就完成了2.5G手機芯片設計,兩年的時間就將芯片量產了。
在聯芯科技2013年發布LC1813的時候,展訊已經實現了10億美元營收的突破。根據相關的統計數據,到了2016年時,展訊和銳迪科已經成為聯發科在低端手機芯片市場的主要對手,高通當時的占比已經很少了。
沒能延續LC1860芯片火熱勢頭的聯芯科技在2017年5月26日,和建廣資產、大唐電信、高通控股、智路資本共同簽署協議,宣布成立了瓴盛科技,專注于面向大眾市場的智能手機芯片組的設計、封裝、測試、客戶支持和銷售等業務。
這是一次包括聯芯科技在內的多方聯手,加上鎖定低端智能手機市場的定位,很明顯這是沖著紫光展銳來的,因此在本土芯片圈子里面飽受質疑,被時任紫光集團董事長的趙偉國公開“炮轟”。也不能怪趙偉國不顧身份直接下場開罵,在當時的局勢下,高通的技術、聯芯科技的研發、建廣和智路的資本,三方融合之下確實有能力將剛剛起勢的紫光展銳(我們姑且這么講,雖然當時展訊和銳迪科還沒有正式合并)阻擊在低端手機芯片市場。
瓴盛科技應該是公眾此前最后一次將目光聚焦在聯芯科技的身上,隨著事態歸于平靜,紫光展銳還是成長了起來,瓴盛科技雖然還在是介紹中提到自己提供智能手機芯片的能力,但通過官方新聞稿不難看出,該公司現在已經全面擁抱AIoT市場了,且成功吸引到小米長江產業基金的入股,首款產品JA310也是一款AIoT芯片,面向低功耗、高性能的智能視覺應用。
對手和隊友都發展不錯的情況下,聯芯科技自己卻掉隊了,直到今時今日再次以變賣技術資產回到了公眾視野。
被母公司牽連
聯芯科技發展的不順利也和母公司大唐電信有關,后者自2015年就已經開始顯露頹勢。根據大唐電信2015年財報,該公司在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86.03億元,同比增長7.75%;凈利潤為2844.39萬元,同比大降86.89%。到了2016年,大唐電信已經有多達十多億元的虧損,2017年虧損進一步擴大到二十億元以上。大唐電信一直都想扭轉自己的頹勢,但2020年的財報中虧損額度依然超過了13億元,在已經揭露的2021年三季度財報中,同比下降出現在多個環節。
在連續虧損的狀態下,再想把需要巨額投資的聯芯科技搞起來,大唐電信已經顯得有心無力了。而變賣技術資產也不是聯芯科技近來幫助母公司回籠資金做的唯一的努力。根據新雷能近期的公告,該公司于2022年3月21日收到聯芯科技出具的《股東減持計劃完成告知函》,截至本公告日,聯芯科技本次減持計劃已到期。期間,聯芯科技減持新雷能股份5萬股。
根據測算,聯芯科技的技術出讓預計將為大唐電信整體實現1100萬元的收益,這在巨額的虧損里,實際上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但大唐電信這個時候也確實沒有多余的錢能投給聯芯科技繼續搞智能手機芯片了。
有人會說,受讓一方的宸芯科技不就是聯芯科技的子公司嗎?這不就是換個名字的事情嗎?但事實并非如此,當年聯芯科技以出讓辰芯科技32.57%和中國信科成立的辰芯科技已經是現在宸芯科技的子公司,而宸芯科技的大股東是中國信科,持股25.9334%,大唐電信只是第三股東。
后記
國產芯片雖然是當下的熱門賽道,但對于每一個單獨的國產芯片公司而言,這就是一個戰場,既要面臨國際巨頭廠商的降維打擊,還要時不時和其他本土芯片廠商在低端市場內卷,能夠殺出重圍站在國產芯片領軍者位置的,都經歷了一次蛻變,比剛成立的時候要堅毅的多。但創業本就九死一生,在資金密集、人才密集、技術密集的芯片領域創業失敗的概率更大。聯芯科技雖然還沒有倒下,但是自此以后我們恐怕很難在國產手機芯片領域聽到這個名字了。
原文標題:曾因阻擊紫光展銳被罵,如今變賣技術資產,聯芯科技退出手機芯片業務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電子發燒友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審核編輯:湯梓紅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188瀏覽量
427291 -
大唐電信
+關注
關注
0文章
87瀏覽量
18129 -
聯芯科技
+關注
關注
1文章
42瀏覽量
33455
原文標題:曾因阻擊紫光展銳被罵,如今變賣技術資產,聯芯科技退出手機芯片業務
文章出處:【微信號:elecfans,微信公眾號:電子發燒友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