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山明)自今年下半年以來,元宇宙開始受到廣大投資人的追捧,Facebook為了元宇宙改名為Meta,國內的騰訊、百度、字節跳動等大廠也在元宇宙領域展開布局。不過與此同時,如科幻作家劉慈欣、360創始人周鴻祎等人都公開反對元宇宙,而特斯拉CEO認為元宇宙不過是個營銷詞匯。
元宇宙到底是什么,為什么讓多次多業內大佬瘋狂,為何又有那么多產業界大咖抵制元宇宙?元宇宙到底是不是騙局?
什么是元宇宙?
雖然元宇宙的概念如今非常火熱,但產業界對于元宇宙的概念卻并沒有形成一個穩定的共識,只是有一個大致相同的方向。
元宇宙英文名稱為“MetaVerse”即超越現實的虛擬宇宙。是否不太好理解,沒關系,想象一下當我們通過VR/AR、腦機接口等設備進入到了一個幾乎完全真實的虛擬世界中。在這個虛擬世界我們可以隨意地定制自己的外貌形象,并且還能夠獲得真實的觸覺、聽覺、嗅覺、味覺等,等同于在這個虛擬世界中開辟了第二人生。
好如同《頭號玩家》中所演繹的那樣,人們可以在這個虛擬世界中社交、工作、娛樂,并且還能在這個世界中獲得現實中不存在的技能,如飛天遁地、瞬間移動、力大無窮等超能力。
簡而言之,如今消費者使用PC、手機、游戲主機等設備操控虛擬人物。但在元宇宙中,用戶將通過腦波或者肢體動作來控制虛擬世界中的角色,讓用戶的體感更加真實。
就如Meta的創始人扎克伯格所言,可以將“元宇宙”想象成一個具象化的互聯網,在這里,你不只是觀看內容,而是身處其中。這是用戶在2D平面應用程序或網頁上無法體驗到的,比如跳舞或者各種健身項目。
雖然想象很美好,但事實上,完全處于虛擬世界的“元宇宙”不僅在技術上短時間內無法實現,并且即便實現后,這種虛擬世界也并不穩定。
如今我們正處于人類文明創造的世界中,而這個世界是基于自然世界所存在的,未來的虛擬世界則是基于人類文明世界所存在的。
眾所周知,自然世界很難毀滅,而人類世界即便是一個小小的病毒都會引起極大的混亂,到了虛擬世界,哪怕是服務器的一次微小動蕩,都可能導致虛擬世界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
如此脆弱的元宇宙自然不是人們所希望的,并且即便除去脆弱這一點,目前的技術也遠遠達不到打造一個真實的虛擬世界。那么是否有一種方案能夠更早的實現元宇宙,并且降低其脆弱的結構呢?
萬物互聯與虛實結合
既然元宇宙被看做成人類未來可能的一個方向,那么單純只在虛擬世界中是否過于局限了?不少業內人士也是如此思考的。
如果不局限在虛擬世界中,那就意味著可以虛實結合。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南方分院、深圳信息通信研究院區域發展部副主任、高級工程師、實驗室技術負責人劉立平認為,元宇宙是一個集合體,包括了區塊鏈、游戲引擎、IoT、網絡、AI等多項技術。
以IoT技術為例,隨著萬物互聯的越發成熟,消費者可以遠隔千里通過網絡操控另一個位置的機器產品。比如可以在下班途中,就能控制家中電飯煲開始煮飯,家中的智能攝像頭發現有異常時會主動報警,不會做菜可以跟隨料理機的步驟一步步來做出美味佳肴,這都是虛實結合的一些體驗。
中企通信數據科學與創新總監詹東東認為,將制造業與服務業更好的通過數據聯動起來,這也是一種元宇宙的體現。比如某位客戶生產智能冰箱,在冰箱外的屏幕中集成了電商平臺,當用戶回到家中做菜時,發現并沒有想要的材料,就可以直接通過冰箱上的面板下單,冰鮮送貨到家。
再比如某廠商專做運動跑鞋,會在鞋的底層面板加上一些傳感器,可以感知每個人跑步受力的均衡點符不符合,把這些數據和運動的相關的生態體系進行聯動,輔助更好的進行健身。
中企通信也通過虛實結合,將增強現實技術應用在工程服務現場中,當特殊情況下,如疫情影響下,阻攔工程師前往現場對服務器進行維護,就可以讓工程師戴上AR眼鏡,幫助客戶足不出戶的情況下,就能在數據中心進行相關的操作。
此外,手機制造運用大數據優化、醫療中的機器視覺應用、區塊鏈在工業制造中的應用,都是虛實結合的典范。
元宇宙不僅僅局限在虛擬世界當中,而是可以和現實結合,運用數據、網絡、區塊鏈等技術來改善我們的生活。
元宇宙是不是一場騙局?
雖然說了這么多,不過對于許多人而言,如今對元宇宙的認知大概率認為這項技術只是一場騙局,包括馬斯克認為這只是一個營銷詞匯,蘋果CEO庫克也表示,并不會使用元宇宙這個詞。
那么元宇宙到底是不是一場騙局呢?先別激動,小編這里先來說一件往事。1999年,由國家信息產業部推動,《人民日報》及夢想家中文網在內的多家媒體主辦了一場“72小時網絡生存測試”,分別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地范圍內招募志愿者。
元宇宙到底是什么,為什么讓多次多業內大佬瘋狂,為何又有那么多產業界大咖抵制元宇宙?元宇宙到底是不是騙局?
什么是元宇宙?
雖然元宇宙的概念如今非常火熱,但產業界對于元宇宙的概念卻并沒有形成一個穩定的共識,只是有一個大致相同的方向。
元宇宙英文名稱為“MetaVerse”即超越現實的虛擬宇宙。是否不太好理解,沒關系,想象一下當我們通過VR/AR、腦機接口等設備進入到了一個幾乎完全真實的虛擬世界中。在這個虛擬世界我們可以隨意地定制自己的外貌形象,并且還能夠獲得真實的觸覺、聽覺、嗅覺、味覺等,等同于在這個虛擬世界中開辟了第二人生。
好如同《頭號玩家》中所演繹的那樣,人們可以在這個虛擬世界中社交、工作、娛樂,并且還能在這個世界中獲得現實中不存在的技能,如飛天遁地、瞬間移動、力大無窮等超能力。
簡而言之,如今消費者使用PC、手機、游戲主機等設備操控虛擬人物。但在元宇宙中,用戶將通過腦波或者肢體動作來控制虛擬世界中的角色,讓用戶的體感更加真實。
就如Meta的創始人扎克伯格所言,可以將“元宇宙”想象成一個具象化的互聯網,在這里,你不只是觀看內容,而是身處其中。這是用戶在2D平面應用程序或網頁上無法體驗到的,比如跳舞或者各種健身項目。
雖然想象很美好,但事實上,完全處于虛擬世界的“元宇宙”不僅在技術上短時間內無法實現,并且即便實現后,這種虛擬世界也并不穩定。
如今我們正處于人類文明創造的世界中,而這個世界是基于自然世界所存在的,未來的虛擬世界則是基于人類文明世界所存在的。
眾所周知,自然世界很難毀滅,而人類世界即便是一個小小的病毒都會引起極大的混亂,到了虛擬世界,哪怕是服務器的一次微小動蕩,都可能導致虛擬世界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
如此脆弱的元宇宙自然不是人們所希望的,并且即便除去脆弱這一點,目前的技術也遠遠達不到打造一個真實的虛擬世界。那么是否有一種方案能夠更早的實現元宇宙,并且降低其脆弱的結構呢?
萬物互聯與虛實結合
既然元宇宙被看做成人類未來可能的一個方向,那么單純只在虛擬世界中是否過于局限了?不少業內人士也是如此思考的。
如果不局限在虛擬世界中,那就意味著可以虛實結合。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南方分院、深圳信息通信研究院區域發展部副主任、高級工程師、實驗室技術負責人劉立平認為,元宇宙是一個集合體,包括了區塊鏈、游戲引擎、IoT、網絡、AI等多項技術。
以IoT技術為例,隨著萬物互聯的越發成熟,消費者可以遠隔千里通過網絡操控另一個位置的機器產品。比如可以在下班途中,就能控制家中電飯煲開始煮飯,家中的智能攝像頭發現有異常時會主動報警,不會做菜可以跟隨料理機的步驟一步步來做出美味佳肴,這都是虛實結合的一些體驗。
中企通信數據科學與創新總監詹東東認為,將制造業與服務業更好的通過數據聯動起來,這也是一種元宇宙的體現。比如某位客戶生產智能冰箱,在冰箱外的屏幕中集成了電商平臺,當用戶回到家中做菜時,發現并沒有想要的材料,就可以直接通過冰箱上的面板下單,冰鮮送貨到家。
再比如某廠商專做運動跑鞋,會在鞋的底層面板加上一些傳感器,可以感知每個人跑步受力的均衡點符不符合,把這些數據和運動的相關的生態體系進行聯動,輔助更好的進行健身。
中企通信也通過虛實結合,將增強現實技術應用在工程服務現場中,當特殊情況下,如疫情影響下,阻攔工程師前往現場對服務器進行維護,就可以讓工程師戴上AR眼鏡,幫助客戶足不出戶的情況下,就能在數據中心進行相關的操作。
此外,手機制造運用大數據優化、醫療中的機器視覺應用、區塊鏈在工業制造中的應用,都是虛實結合的典范。
元宇宙不僅僅局限在虛擬世界當中,而是可以和現實結合,運用數據、網絡、區塊鏈等技術來改善我們的生活。
元宇宙是不是一場騙局?
雖然說了這么多,不過對于許多人而言,如今對元宇宙的認知大概率認為這項技術只是一場騙局,包括馬斯克認為這只是一個營銷詞匯,蘋果CEO庫克也表示,并不會使用元宇宙這個詞。
那么元宇宙到底是不是一場騙局呢?先別激動,小編這里先來說一件往事。1999年,由國家信息產業部推動,《人民日報》及夢想家中文網在內的多家媒體主辦了一場“72小時網絡生存測試”,分別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地范圍內招募志愿者。
主辦方為測試者提供一間有板床的房間,撥號網絡、一卷手紙以及1500元現金與1500的電子貨幣,唯一要求是測試者72小時不允許離開房間。
消息一經傳出,當時的輿論普遍都不看好,大部分人認為這些測試者在這三天要如何生存,不出房間的情況下,可能連一瓶水都買不到。
對于當時的測試者而言,如何解決溫飽是一個大問題,有一位測試者在網絡上購買了400元生活用品,不過由于當時的購物系統并不完善,從下單到商品拿到手中已經過去了5個小時。
不過另一些測試者就沒有這些有“頭腦”了,不會上網,也不懂得使用電子郵件或者瀏覽BBS論壇,這些測試者饑餓之下,最后不得不退出了測試。
最后測試結束,對于大多數測試者而言,最大的感受就是當前在網上無法生存,但從現在來回顧這場測試,可以稱之為“時代的標志”。當前網購已經非常發達,而那時的人們可能也無法理解如今的生活。
談了這么多,只是想說,元宇宙是不是騙局需要交給時間來判斷,而每項新技術的產生,都必然會存在大量的東郭先生來濫竽充數,普通人很難分別,就比如區塊鏈衍生出的空氣貨幣等。因此對于普通人而言,警惕那些所謂元宇宙帶來的財富機會,那些大概率都是騙局。
而對于廠商而言,元宇宙的出現意味著發掘了一塊新興市場,前期的投入是必要的,當然投資有風險,但大多數企業能夠承擔這一風險,而普通人很難承擔。
實現元宇宙還需要多久?
雖然有一些企業認為虛實結合也可以被稱為元宇宙的一種,不過想要真正地實現元宇宙,目前還處于早期階段。元宇宙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社交屬性,這意味著用戶不在少數,甚至可能達到數百萬乃至上億。
英特爾近日便提出了關于元宇宙的危險信號,警告稱需要更多的處理能力才能實現這一愿景。英特爾高級副總裁Raja Koduri表示,沉浸式計算,規模龐大,可供數十億人實時訪問,就需要將計算能力從目前最先進水平至少再提升1000倍,同時實時響應必須少于十毫秒。
除了硬件的計算能力外,信息傳輸也成為限制元宇宙發展的關鍵,即便5G技術已經開始走向成熟,但即使是一些高清的VR大型聯網應用,想要通過5G網絡來實現,都有些困難。據VR行業的高管透露,當前5G的帶寬還不足以支撐多人聯機的高清應用場景,或許6G可以實現,不過這可能需要十年以后。
此外,即便能夠解決掉數據傳輸、電腦算力等問題,但是要容納數十億人生活或者溝通,加上用戶行動制造的海量數據,這些都需要一個龐大的服務器才能夠支撐,但如今哪怕是最強大的服務器也很難扛住如此多流量的沖擊,即便能夠制造出來,其成本也不是哪家企業或者哪個國家能夠承擔的。
當然,如今的這些技術難題,對于企業而言就是一個個機遇,只要能夠解決都能為企業帶來豐厚的回報。以目前的技術發展速度來看,元宇宙初步實現的時間可能還需要20-30年。
小結
如今大多數企業都開始走向數字化轉型,讓企業得以更高效地運轉。而元宇宙,可以認為是將整個社會向數字化轉型,從這個方向來看,元宇宙并不是一場騙局。要警惕的是,那些打著元宇宙名號來“割韭菜”的家伙。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元宇宙
+關注
關注
13文章
1397瀏覽量
1156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DAC3283的轉換函數到底是怎樣的?是不是用16bit的數據來量化參考電流?
,DAC3283的轉換函數到底是怎樣的?是不是用16bit的數據來量化參考電流?
希望能點撥一下
我用的板子是FMC150
發表于 12-09 06:12
真實感受,迷你主機到底是不是智商稅?
大 ,對于辦公面積不大的小伙伴來說絕對是一大福音。 直接上圖大家看吧 ? ? 尺寸大小對比 ? ? 都說只有巴掌大小,現實對比只有我半個手掌大 ? 總感覺迷你主機的性能不如臺式主機,買臺式主機到底是不是智商稅? 我手里的這臺迷你主機從購買
摩爾線程亮相2024中國元宇宙大會
2024年7月13日-14日,由中國人工智能學會主辦的2024中國元宇宙大會在杭州隆重舉行。大會期間舉行6場專題論壇,分別聚焦AIGC與數字人、人機交互與混合現實、AR/VR與光場顯示
聯想發布國內首個軟硬一體元宇宙平臺:聯想晨星元宇宙平臺
在科技浪潮翻涌的當下,元宇宙的概念正在逐漸從科幻走向現實。近日,在備受矚目的2024年上海MWC大會上,聯想集團憑借其前瞻性的科技視野和深厚的研發實力,正式發布了國內首個軟硬一體的元
共享單車到底是什么通信原理
我們經常騎的共享單車到底是什么通信原理,有人了解過嗎? 一、智能車鎖 共享單車最核心的硬件是智能車鎖,主要用于實現控制和定位功能。
發表于 04-09 10:33
?939次閱讀
阿里元境:領跑元宇宙技術革新,驅動各行業數字化升級
隨著數字經濟的崛起,元宇宙作為新時代的產物,正逐漸滲透到各個行業領域,引領著一場前所未有的革命。在這一變革中,阿里元境憑借其前瞻性的戰略眼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