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外媒報道,全球半導體代工廠格芯CEO考菲爾德(Tom Caulfield)在接受媒體時公開表示,目前格芯正在全天候加班生產,不過直到2023年底的晶圓產能都已經銷售完畢,這也從側面表明,全球性的“缺芯”將持續到2023年底。考菲爾德更是直言不諱的認為,未來5-10年大部分時間,該行業都可能面臨著供應偏緊的局面。
作為當前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廠,格芯在全球擁有眾多知名客戶,包括高通、聯發科、NXP、Qorvo等。而芯片短缺已經成為當前半導體市場最關注的話題,其影響范圍從汽車、家電等已經蔓延到電子產品制造商乃至供應商。
芯片的稀缺導致下游廠商對于需求需求欲望會更加高漲,甚至有不少企業在此期間都會超額下單,不僅采購滿足自己生產的產品量,并且還期望能夠大量囤積相關元器件,畢竟誰也不知道缺貨的持續時間會維持多久。
這也是為何格芯方面表示,直到2023年的產能都已經被預定一空。考菲爾德也表示,未來的5-10年,主要努力的方向是解決供應而不是增加需求。
從目前芯片短缺的情況來看,大多數企業所需要的芯片并非是先進制程所生產的產品,反而是許多成熟制程生產的芯片最為短缺,比如已經采用成熟節點生產的電源管理芯片、顯示器驅動芯片等。
恰好,對于格芯而言,成熟節點是其最擅長的。此前包括格芯、聯電在內的多家晶圓代工廠都宣布放棄7nm以下先進制程,不僅是因為技術困難,而且還因為制程越先進市場反而越小,能夠支撐晶圓代工廠回本并且盈利的企業就那么幾家,并且還被臺積電、三星牢牢握在手中,因此在先進制程中,格芯可以說毫無優勢。
而在成熟制程中,格芯具有一定優勢,考菲爾德表示目前成熟芯片部分短缺最嚴重,主要原因在于成熟制程的投資不足。對于格芯而言,主要服務于個位數納米的市場,會在差異化技術上做到極致。
此前從格芯的財報中可以發現,該企業在2020年時的產能利用率為84%,考菲爾德對此表示這主要與新冠疫情在這一年爆發有關。而到了如今,其產能利用率已經超過了100%,并且直到2023年的產能都已經預售一空。
盡管如此,有代工廠的商業模式利潤率較低(除了臺積電),同時還面臨著昂貴的人力成本、設備以及不斷上升的原材料成本,2021年上半年格芯的毛利率僅為11%。
就在10月29日,格芯正式登陸美國納斯達克,此次格芯的IPO總融資額接近26億美元,其中15億美元將用于資本支出,用來滿足當下的海量訂單需求。
有意思的是,在格芯IPO首日,其股價便跌破了發行價,收盤價格相比發行價下跌了1.28%,市值來到248.09億美元。不過在第二個交易日,格芯股價上漲5.04%,市值超過260億美元。
作為當前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廠,格芯在全球擁有眾多知名客戶,包括高通、聯發科、NXP、Qorvo等。而芯片短缺已經成為當前半導體市場最關注的話題,其影響范圍從汽車、家電等已經蔓延到電子產品制造商乃至供應商。
芯片的稀缺導致下游廠商對于需求需求欲望會更加高漲,甚至有不少企業在此期間都會超額下單,不僅采購滿足自己生產的產品量,并且還期望能夠大量囤積相關元器件,畢竟誰也不知道缺貨的持續時間會維持多久。
這也是為何格芯方面表示,直到2023年的產能都已經被預定一空。考菲爾德也表示,未來的5-10年,主要努力的方向是解決供應而不是增加需求。
從目前芯片短缺的情況來看,大多數企業所需要的芯片并非是先進制程所生產的產品,反而是許多成熟制程生產的芯片最為短缺,比如已經采用成熟節點生產的電源管理芯片、顯示器驅動芯片等。
恰好,對于格芯而言,成熟節點是其最擅長的。此前包括格芯、聯電在內的多家晶圓代工廠都宣布放棄7nm以下先進制程,不僅是因為技術困難,而且還因為制程越先進市場反而越小,能夠支撐晶圓代工廠回本并且盈利的企業就那么幾家,并且還被臺積電、三星牢牢握在手中,因此在先進制程中,格芯可以說毫無優勢。
而在成熟制程中,格芯具有一定優勢,考菲爾德表示目前成熟芯片部分短缺最嚴重,主要原因在于成熟制程的投資不足。對于格芯而言,主要服務于個位數納米的市場,會在差異化技術上做到極致。
此前從格芯的財報中可以發現,該企業在2020年時的產能利用率為84%,考菲爾德對此表示這主要與新冠疫情在這一年爆發有關。而到了如今,其產能利用率已經超過了100%,并且直到2023年的產能都已經預售一空。
盡管如此,有代工廠的商業模式利潤率較低(除了臺積電),同時還面臨著昂貴的人力成本、設備以及不斷上升的原材料成本,2021年上半年格芯的毛利率僅為11%。
就在10月29日,格芯正式登陸美國納斯達克,此次格芯的IPO總融資額接近26億美元,其中15億美元將用于資本支出,用來滿足當下的海量訂單需求。
有意思的是,在格芯IPO首日,其股價便跌破了發行價,收盤價格相比發行價下跌了1.28%,市值來到248.09億美元。不過在第二個交易日,格芯股價上漲5.04%,市值超過260億美元。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產能
+關注
關注
0文章
66瀏覽量
12955 -
格芯
+關注
關注
2文章
234瀏覽量
2600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臺積電2納米制程啟動試產,預計2026年底月產能大增
,臺積電已在本季度于其新竹寶山廠(Fab20)啟動了2納米制程的小量試產線建設。該試產線的月產能規劃約為3000至3500片。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生產線的逐步優化,預計到2026年底,該廠的月
三星顯示加速8.6代IT OLED量產計劃,預計2025年底前實現
近日,三星顯示在第三季度業績的電話會議上透露了其8.6代OLED產線的最新進展。公司表示,面向IT領域的8.6代OLED產線的主要設備已經完成,目前正按計劃進行,原計劃于2026年實現量產。然而,據最新媒體報道,三星顯示已決定將這一量產時間表提前至最早2025
蘋果Vision Pro頭顯大幅減產,或將于2024年底停產
據最新報道,蘋果公司已對其Vision Pro頭顯的生產計劃進行了大幅調整。供應鏈人士透露,從今年初夏開始,蘋果已顯著削減了Vision Pro頭顯的產量,并有可能在2024年底前完全停止生產這一版本的設備。
方正微電子:2025年車規SiC MOS年產能將達16.8萬片
年底將增至1.4萬片/月,并在2025年具備年產16.8萬片車規級SiC MOS的生產能力。同時,GaN(氮化鎵)產能已達4000片/月。此
三星下調HBM產能目標,強化研發與生產協作
據業內人士透露,三星電子已對其2025年底的高帶寬內存(HBM)最大產能目標進行了調整。原定的每月20萬顆產能目標已被下調至每月17萬顆,降幅超過10%。
SK海力士將在2025年底量產400+層堆疊NAND
近日,韓國權威媒體ETNews爆出猛料,SK海力士正在積極籌備加速下一代NAND閃存的研發進程,并且已經設定了明確的發展時間表——計劃在2025年底之前,全面完成高達400多層堆疊NAND的半成品制備工作,緊隨其后,將于2026年
愛立信:2029年底全球5G用戶將達56億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電信網絡設備領域的巨頭愛立信再次為我們揭示了5G技術的廣闊前景。其最新發布的《愛立信移動趨勢報告》中,一項引人注目的調整尤為引人關注:原本預計于2029年底全球5G用戶數將達到
通用汽車計劃2025年底前在北美達年產100萬輛電動汽車產能
通用汽車在2021年雄心勃勃地宣布了一項長遠規劃,旨在2035年前實現零排放目標,并將首個重要里程碑設定為2025年底前在北美地區達到年產100萬輛電動汽車的產能。然而,這一宏偉藍圖目
臺積電計劃提高兩種先進封裝產能應對AI和HPC需求
臺積電計劃在2023年底至2026年底的三年內實現60%的CoWoS產能復合年增長率,預計2026年底
麥格納摘得“2023年度供應商獎”
在通用汽車公司舉辦的第32屆年度供應商大會中,麥格納摘得“2023年度供應商獎”。在過去五年中,麥格納一共取得了共30個類別的大獎!
中芯國際:2023年凈利48.23億元 同比下降60.25%
3月28日晚間,中芯國際(688981)發布2023年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52.5億元,同比下降8.6%;同期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8.23億元,同比下滑60.3
美國政府向格芯投資15億美元,助力擴大芯片生產
其次,格芯計劃借由整合其新加坡和德國工廠的技術進一步擴展馬耳他現有工廠的規模,此舉旨在提升針對汽車和卡車的半導體生產能力,預計在未來10年間,其產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