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二號返回艙成功著陸
今天上午,神舟十二號三名航天員乘組返回東風著陸場,神舟十二號返回艙成功著陸,三名航天員順利出艙狀態非常良好,隨后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
太空出差三人組在核心艙空間站的這三個月以來,取得了可喜的成績,3名航天員進駐核心艙后前后進行了三次出艙活動,每次的出艙完成作業的時間比預期完成的時間更短,完成在軌維修等空間站建造等重大任務項目。
昨日,神舟十二號航天員就已經正式辭別空間站,然后正式完成繞飛及徑向交會試驗,3名航天員準備啟程返回祖國。本次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在航天領域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本文綜合整理自新華社 央視新聞 游俠
責任編輯:pj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神舟
+關注
關注
0文章
82瀏覽量
13476 -
空間站
+關注
關注
0文章
155瀏覽量
1523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中國今年將發射兩艘載人飛船
號、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均由3名航天員組成。其中,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發射后對接于核心艙徑向端口,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后對接于核心艙
高華科技助力長三乙火箭成功發射通信技術試驗衛星十二號
12月20日23時12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點火升空;通信技術試驗衛星十二號精準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據悉,這也是高華科技統型后通用化產品又一次成功搭載飛行,配套的多款自主研制的傳感器可靠性高、
盤點2024中國帶來了哪些科技突破?
2024年,科技創新繼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進,多個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突破。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上線運行、天舟七號貨運飛船發射成功、神舟十八號發射成功、嫦娥六號探月成功
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
2024年10月30日,這是一個注定要被載入中國航天史冊的日子。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成功飛天,中國“神箭”再探蒼穹。一覺醒來,“90后”真的上天了!祝賀浩瀚太空首次迎來中國“90后”訪客。執行神舟
發射中心又見大紅屏 神十九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發射中心又見大紅屏!據央視新聞報道,在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神十九發射任務圓滿成功!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順利入駐“
嫦娥六號回家!49所傳感器助力世界首次月背采樣圓滿成功
來源:電科傳感 編輯:感知芯視界 Link 嫦娥六號返回器準確著陸于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工作正常,標志著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樣返回。 49所配套
神舟十七返回艙實驗材料送至科學院蘭州化物所分析
官方強調,航天器、空間站等航天設施對于潤滑劑具有極高需求,如太陽翼的伸縮,天線系統的旋轉等環節均需依賴潤滑材料,以確保其有效工作并延長使用壽命。
嫦娥六號成功抵達月球軌道,將進行背面采樣并返回地球
隨后,借助鵲橋二號中繼星,嫦娥六號探測器將調整軌道高度及傾角,擇機完成軌道器與返回器組合體與著陸器上升器組合體分離。著陸器上升器組合體將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實施軟
神舟十八號計劃本月下旬發射,迎接神舟十七號乘組返回
據悉,此次發射任務將由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負責。這款火箭為我國自主研制的載人航天專用火箭,具備高度可靠及安全性能,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核心力量。
國家航天局:鵲橋二號中繼星成功完成在軌對通測試
鵲橋二號中繼星自3月20日升空以來,依次進行了中途修正、近月制動、環月軌道調整,最終在4月2日進入預定的24小時環月大橢圓使命軌道。4月6日,鵲橋二號成功實現與月球背面的嫦娥四號探測器的通信測試。
日本SLIM無人著陸器喚醒拍攝周圍環境成功
據悉,27 日當晚,通過通訊渠道,JAXA團隊與由太陽能電池驅動的“SLIM”建立聯系,利用著陸期間用到的相機對周邊進行拍攝。研究所公布的數據顯示,盡管部分溫度傳感器及備用電池出現問題,探空儀功能基本保持正常。
中國2030年將進行火星采樣返回計劃
值得關注的是,2022年國家航天局公布了中國深空探測任務規劃,其中包括:嫦娥六號將于2025年左右執行月球背面采樣返回任務,嫦娥七號預計著陸于月球南極,實施飛躍探測,嫦娥八號則將與嫦娥七號共同構成月球科研站基礎設施;
龍旗科技成功登陸滬市主板
上海龍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龍旗科技,股票代碼:603341)近日成功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功登陸滬市主板。這家專注于智能產品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及綜合服務的科技企業,正式踏入了資本市場的舞臺。
美國私企"奧德修斯"登月失敗,著陸腿斷裂
Intuitive Machines首席執行官及聯合創始人史蒂夫·阿爾特穆斯(Steve Altemus)2月28日在新聞發布會透露:“著陸受到了巨大沖擊,出現了滑行現象。著陸裝置承載了過大負荷,導致一至兩條著陸腿斷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