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化和ADAS中傳感器的發展
汽車的另一個發展趨勢是使用的傳感器越來越多。
在CASE趨勢下,傳感器主要應用在兩個方面:電氣化和ADAS功能,后者包含自主、定位和車聯萬物(V2X)。增加傳感器是新的電氣/電子(E/E)系統架構和ADAS系統發展的一部分。與排放控制一樣,政策法規也在推動安全性能的改進,歐盟新車安全評鑒協會(NCAP)、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及歐盟均制定了相關法規。
為了實現汽車電氣化,越來越多的磁(電流)傳感器被用于電池監控(電池管理系統)。EV的發展降低了對ICE的依賴,這可能會對傳統的動力總成壓力傳感器(監測來自MAP、BAP、變速箱油和GPF等的壓力)產生不利影響,但這種情況長遠來看會得到改善。目前,具有混合動力總成的HEV為傳統傳感器和新型傳感器的集成提供了最佳切入點,這些傳感器包括用于平視顯示器(HUD)的光傳感器、用于車輪扭矩的磁傳感器、用于里程表和導航的慣性傳感器、用于動力總成監控的壓力傳感器,以及用于電動動力總成的電流傳感器等。
除了電氣化,ADAS是促使所有類型的車輛中傳感器增加的另一個因素。為了賦予汽車更多的自主性,汽車需要發展其自身的情境感知能力。為此,車輛需要適當的傳感器來仿真人類對環境的感知。
但是我們應該清楚,消費汽車市場中用于ADAS的傳感器套件與Waymo、Cruise等出行即服務(MaaS)業務模型中用于完全自主的傳感器大不相同。后者采用高成本、高性能、工業級傳感器和先進的處理平臺,其成本和能耗都超過消費類汽車一個數量級。雖然其成本增加了,但技術相當先進,因而車主愿意承受。而對ADAS來說,關鍵則是以低成本提供優良的性能。下面列出了一些重要的ADAS傳感器:
前視:從一個長距離攝像頭發展到三個攝像頭,擴大了視野,也擴展了ADAS的作用范圍。
環視:從僅僅實現倒車和停車輔助功能的后置攝像頭,發展到環繞汽車的360°視野,可提供更好的情境感知能力(包括倒車、在狹窄空間停車、轉彎和其他操作)。
- 駕駛員監控:根據歐盟NCAP 2025的規劃,駕駛員監控系統被提上日程(2020年開始),用來監控駕駛員因飲酒、疲勞而引起的注意力分散和身體不適,以降低安全風險;同時還可以監控乘客、檢測被遺留在車內的孩子或動物,以避免中暑等意外。雖然這種座艙監控技術在市場上占主導地位,但是也有其他技術與之競爭,如熱傳感器、飛行時間(ToF)或雷達。
- 超聲波傳感器:可近距離檢測障礙物或行人,其主要功能是輔助停車和避免碰撞,也可用于座艙信息娛樂系統的手勢識別功能。當然,也有與之競爭的其他技術,如ToF攝像頭。
- 雷達:仍然是測量相對距離和速度的最佳傳感技術。過去幾年中,強制實施自動緊急制動(AEB)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雷達的發展。現在,雷達技術不斷提高其角分辨率,相關廠商都在努力開發3D雷達(博世、大陸集團已經發布了相關產品)或4D成像雷達,以及單片微波集成電路(MMIC)解決方案。
- 激光雷達(LiDAR):是最新進入汽車生態系統的傳感器。激光雷達可以在黑暗中工作,并精確監控周圍環境,是實現更高級感知功能所需的傳感器。為了檢測物體深度,以及檢測近處和遠處的物體,需要將ADAS攝像頭數據和激光雷達數據有效融合。但是,對一級供應商和OEM來說,集成激光雷達傳感器要比集成雷達和攝像頭復雜得多。為了更好地實現集成、進行數據處理或降低成本,OEM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紅外熱像儀/傳感器可以“看”到遠紅外光譜(8~14μm),比較適合在暗光條件下工作。黃昏時因為光線較弱,人類駕駛員開車會感到困難,ADAS攝像頭在陽光直射、深陰影和弱環境光條件下有時也會出現問題。采用紅外傳感器可以檢測到生物和其他發熱物體散發的熱量,從而補充CMOS傳感器,改善汽車的安全功能。最大的熱像儀制造商FLIR一直提倡在ADAS中采用熱成像技術作為補充,還展示了這種技術在實現更有效的自動緊急制動(AEB)和更好的行人檢測時具備的優勢。
- 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接收器:可以在數字地圖上定位車輛,并利用互連來增強ADAS功能,這些對ADAS具備情境感知能力至關重要。但是,在某些情況下(高樓林立的城市街道、隧道、樹下等),可能沒有GNSS信號。因此,它越來越多地與其他定位系統配合使用。
- 里程表傳感器:裝在車輪上,用于記錄截至最后一個已知位置的行駛距離。
- 慣性測量單元(IMU):用于檢測慣性變化,根據最近的已知位置計算當前位置。
上面列出的最后兩個傳感器是短距離感知的備用器件,當GNSS不可用時可以幫助估算車輛的位置,從而始終保持高精度定位。
除了ADAS,汽車連接性和E/E(電氣/電子)架構也在不斷變化。關于連接性,相關法規正推動大多數國家/地區到2023年實現基于5.9GHz頻帶的通信,如基本的車輛到基礎設施(V2I)通信以及車輛到車輛(V2V)通信。5G連接將在先進的V2X中大顯身手。
電子/電氣架構
E/E架構一直以來都依賴多個不同的分布式汽車子系統,即電子控制單元(ECU)。通常每個ECU都提供一種功能,ECU之間幾乎沒有連接。這種方法目前在不太先進的E/E架構中仍然很普遍。但隨著傳感器數量和功能的增加,E/E架構將越來越多地采用功能域的概念,如用于信息娛樂、舒適性、動力總成、傳感和安全性的特定域控制器。
奧迪是第一個在汽車(A8車型zFAS模塊)中實現域控制器的OEM,其前置傳感器(即遠距離雷達、前向ADAS攝像頭和激光雷達)都連接到該控制器。采用功能域控制器,ADAS等功能可以集成來自完全不同的傳感系統的數據,并結合先進的神經網絡計算,做出低延遲的正確決策,從而避免發生碰撞或其他災難性事故。
雷達和攝像頭在汽車中使用得越來越多,由此產生的營收有助于汽車行業從新冠疫情的危機中快速復蘇。預計2021年雷達市場的營收將超過2019年,在2025年達到91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CAGR)19%。攝像頭市場的營收在2021年也將超過2019年,到2025年達到81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18%。但激光雷達市場的營收不會很高,因為目前只有一家OEM將這種傳感器作為一種選擇,而且還只是在部分車型中。其他OEM,例如寶馬和沃爾沃,預計將在未來幾年內跟上,但其應用仍將限于高端車型,因此數量也十分有限。在這種情況下,預計2025年激光雷達市場營收將達到17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13%。
文章來源:ednchina Pierrick Boulay
編輯:ymf
-
adas
+關注
關注
309文章
2193瀏覽量
208852 -
里程表
+關注
關注
1文章
15瀏覽量
9903 -
電氣化
+關注
關注
1文章
207瀏覽量
1606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