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漢理工大學張聯盟院士團隊與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科研團隊合作,報道了摻雜劑在鈮酸鉀鈉(K0.5Na0.5NbO3,KNN)無鉛壓電陶瓷中對原子尺度結構、宏觀相結構以及性能的影響與貢獻,對新型壓電陶瓷的設計與制備提供了新的思路。該研究成果以“The mechanism for the enhanced piezoelectricity in multi-elements doped (K,Na)NbO3 ceramics”為題,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壓電陶瓷材料可以將機械能轉換為電能或者將電能轉換為機械能,因此被廣泛應用于機電轉換領域。近年來,人們環保意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無鉛壓電材料得到了快速發展。在KNN壓電陶瓷材料中,多元素摻雜是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但其摻雜劑與微觀結構、宏觀結構和性能的關系一直難以建立,限制著新型壓電材料的設計與制備。探索摻雜劑與微觀、宏觀和性能的關系,將有助于加深對壓電陶瓷摻雜改性機制的理解,并進一步設計新型的壓電陶瓷材料。
合作團隊采用雙球差校正電鏡分析技術,對所制備的多元摻雜KNN陶瓷進行原子結構表征,發現摻雜劑誘導的四方相宏觀結構中存在大量的小角度極化區域。通過模擬分析表明,小角度的極化矢量區域比大角度的極化矢量區域更容易在電場下發生變化,并促進整體結構的變化,說明多元摻雜形成的宏觀四方相結構,可以顯著提高材料的壓電性能。作者認為這種結構的演變廣泛存在于壓電陶瓷以及其它功能材料中,為提升材料的性能提供了新途徑。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高瀟逸博士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實驗室沈強教授、吳勁松教授,西安交通大學李飛教授、伍倫貢大學張樹君教授為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責任編輯:lq
-
壓電陶瓷
+關注
關注
6文章
204瀏覽量
33436 -
機電
+關注
關注
0文章
143瀏覽量
20309 -
矢量
+關注
關注
0文章
95瀏覽量
23797
原文標題:武漢理工大學在無鉛壓電陶瓷材料領域取得新進展
文章出處:【微信號:MEMSensor,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